第四章 天下亂了 六、項氏叔侄起江東

<前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項氏一族,雖然淪落為尋常百姓,楚國貴族、王侯將相的意識未曾消失,依然矜持地維持著戰國分封的流風逸韻。

秦二世元年九月,項梁和項羽起兵於江東地區,史稱項氏江東起兵。

長江滾滾,西來東去,至江西九江以後,折向東北流抵安徽蕪湖,過蕪湖以後,幾乎成正北向流往南京,南京以後,又折向東去,匯入東海。古往今來,長江兩岸,以南北劃分;唯九江至蕪湖,特別是蕪湖至南京一段,以東西劃分,長江以東的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帶,由此被稱為江東。江東地區,古來是吳國和越國的土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亡吳王夫差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楚懷王二十三年(西元前三○七),楚國滅亡越國,從此,這裡成了楚國的領土。秦始皇滅亡楚國後,在江東地區設置了會稽郡。會稽郡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下轄丹徒、曲阿、江乘、秣陵、丹陽、婁縣、陽羨、海鹽、由拳、烏程、鄣縣、餘杭、錢唐、山陰、歙縣、黟縣、句章、諸暨、烏傷、大末等縣,是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地區。

項氏一族,是楚國的名門貴族。祖上是楚國的王族,分枝下來,世世代代出任楚軍將領,有功受封於項,建立封國,取地名作為氏名,一族遂稱為項氏。項氏的封地項國本在潁水南,就是現在的河南項城一帶,以秦的政區而言,就是陳郡項縣。項縣本是楚國的領土,戰國中後期以來,楚國受到秦國東進的壓迫,領土被蠶食侵奪,節節向東方後退。項氏一族,為了躲避秦軍的威脅,也隨同東遷。他們大概首先遷徙到了泗水郡西部的相縣(今安徽淮北);後來再向東,遷徙到了泗水東岸的下相縣,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宿遷一帶。項、相音同,陳郡項縣—泗水相縣—泗水下相縣,自西而東,或許就反映了項氏一族的家世變遷和遷徙路線。

項羽,名籍,字羽,於楚幽王六年(前二三二)生於下相縣。他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西元前二二四年,項燕統領楚軍,大破入侵的秦軍;次年,秦舉國攻楚,項燕被秦將王翦圍困於泗水郡蘄縣,兵敗自殺,楚國也由此而亡。項燕死時,項羽只有九歲,由叔父項梁撫養長大。項梁是項燕的第四個兒子,關於他早年的行狀事蹟,我們知道得不多。始皇帝統一天下以後,曾經遷徙六國王族和貴族,或者到僻遠之地,或者到關中咸陽附近,項氏一族,大概是沒有被遷徙,繼續居住在下相故地。不過,同所有的六國貴族一樣,項氏一族失去了舊有的封地特權,成為帝國治下的編戶齊民。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項氏一族,雖然是淪落為尋常百姓,楚國貴族、王侯將相的意識未曾消失,依然矜持地維持著戰國分封的流風逸韻。戰國時期的六國貴族,正當古來的貴族社會和新興的平民社會交替之際,舊傳統和新風氣交匯融合。他們在朝出仕帶兵,執政出使,沿襲古來世卿世祿的傳統;在府則招聚賓客游士,不問門第出身,俯身低首,交接新興的平民下士。君臣之間,是同族親屬,由血緣姻親相維繫;主客之間,是恩信俠義,由個人間的然諾義氣相連接。六國滅亡以後,各國貴族執政出仕的途徑斷絕了。懦弱無能的人,意氣消沉,或者種田,或者放羊,脫胎換骨,變成了普通的平民百姓;強項不屈的人,隱身於民間社會,交接不軌志士,游俠任氣,一心一意要恢復故國舊土,變天復辟。項氏一族,屬於後者。

楚國滅亡以後,項梁成了項氏一族的主心骨和頭面人物,撫養項羽,由他一手操持。項梁遊蹤遠,交接廣,下至閭里民間,上至縣郡官府,所及之處,上上下下,裡裡外外,編織起一道嚴密的關係網。這道關係網,不僅關係到項梁的一生,對於秦末之亂的歷史,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項梁曾經到過關中地區,觸犯刑法,被逮捕關入櫟陽縣(今陝西西安東北)監獄。他動用自己的關係網,請託蘄縣獄掾,就是縣政府的司法局長曹咎,修書一封,送與櫟陽獄掾司馬欣,將事情擺平,安然出獄。曹咎後來跟隨項梁、項羽起兵作戰,爵封海春侯,官至大司馬,成為楚軍的主要將領之一。這位司馬欣,也不是平凡的人物,他是關中櫟陽人,後來成了秦軍統帥章邯的心腹。鉅鹿之戰後,他促成章邯投降項羽。項羽分封天下的時候,念及舊情新功,被封為雍王,首都就在櫟陽。項氏一族,與關中和秦國人的關係,至少可以追究到這裡來。

項梁曾經殺人結仇,在故鄉下相呆不下去,帶領項羽一道越郡東南遷徙,定居於會稽郡吳縣。江東是吳越故地,民風強悍,逞勇好鬥。吳縣是江東的中心,會稽郡治所在,戰國末年楚國的著名政治家,與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齊名的四大公子之一春申君黃歇,他的封地就在這裡。有英雄引領,受世風薰染,當地游俠交接,主從依附的風氣盛行。吳中人士景仰項氏名族,久聞項梁大名,對於項梁的到來,歸心低首,紛紛依附在他的門下。客居吳中的項梁,隱然成了民間社會的領袖,地方上的頭面人物,其影響和勢力之大,連郡縣長官都對他另眼相看,成為會稽郡府、吳縣縣庭的座上客。吳中地方上有大的徭役徵發和喪葬祭祀等事情,項梁往往被推選來主持其事。受世代名將家世淵源的薰陶,項梁深諳兵法,富有組織能力。他在受託為地方舉辦事情的時候,暗中用兵法規範組織賓客子弟,有意識地在使用中考察用人。同時,吳中地區人力物力的調配使用,早就在他的掌握當中。

項羽跟隨項梁來到江東的時候,大概已經成年。他身高八尺有餘(大約在一 米八五到一米九左右),力能扛鼎,天生一副武將的體魄,才氣勇武,超越常人,接觸過他的人,沒有不生畏懼之心的。項梁呵護項羽長大,讓他讀書寫字,引導他走文法官吏的道路,但他學不進去。於是又讓他去學劍術,引導他走武吏出仕的方向,他又是中途而廢。項梁怒其不成材,項羽自有辯解,他說:「學習認字寫字,不過可以書寫名字而已;學習武藝劍術,不過一對一對打而已。要學,就要學習與萬人對敵的本事。」於是項梁教授項羽兵法,項羽大喜,學了個大概,又無意深入下去。

始皇帝第五次巡遊天下,進入會稽郡經過吳縣,項梁與項羽一起前去觀瞻。萬人空巷的盛大行列中,項羽遙遙遠望始皇帝的車馬行列,冷冷說道:「此人可以取而代之。」項梁大驚,一把掩住項羽的嘴告誡說:「不要妄言瞎說,有滅族之禍!」不過,從此以後,項梁對項羽另眼相看。憑他的閱歷眼光,他覺察出項羽非同尋常。此時的項羽,年紀在二十三歲,正當江東起兵的前一年。

二世元年七月,陳勝起兵,關東大亂,會稽郡也受波及而政局不穩。觀望到了九月份,會稽郡代理太守殷通感到秦朝大勢已去,天下政局的重新組合已經勢不可免。殷通是秦政府直接任命的地方大員,不是當地人,他素來看重項梁的家世能力,以為要在本郡起兵必須藉助項梁的威望。他請項梁來郡府商議大事,說:「整個江西地區,已經紛紛反叛,大概是到了天意滅秦的時候了。有話說先發制人,後發則制於人,我決意舉郡起兵,想以項公和桓楚為部將,共同成就大業。」

項梁是有用心有準備的人,陳勝起兵以來,他密切關注局勢,暗地裡籌劃行動。他所等待的,只是一舉而起的時機。聽了殷通的話,項梁心中暗喜,計上心來。桓楚是當地名族,在吳縣地區聲望極高,當時逃亡在山澤之中。項梁應道:「桓楚逃亡在外,沒有人知道他的所在。侄兒項籍與桓楚有交往,知道他的蹤跡。要找到桓楚,只有請項籍來打聽。」殷通同意了。

項梁得到殷通的許可出得府來,見著項羽做了吩咐,命令項羽帶劍在門外等候召見。項梁再次進府入堂,入坐後對殷通說:「項籍已經在門外聽候,請府君召見,然後命令他去找回桓楚。」殷通傳令宣項羽進來。項羽進到堂上,詢問回答之間,項梁使眼色一聲令下,項羽迅速拔劍刺殺殷通,斬下頭來,交由項梁一手提持,又將殷通佩帶的郡守印綬取下,由項梁掛在身上,以此號令府中。事出突然,郡府官吏警衛群龍失首,一時大亂,項羽當即斬殺了不聽命者數十人。一府當中,人人恐懼懾服,紛紛俯身願意聽從項梁。

項梁奪取會稽郡府以後,馬上召見會稽郡與吳縣的官吏和地方豪傑,曉以之所以殺郡守、起兵反秦復楚的大義。得到他們的支持後,項梁被推任為會稽郡太守,全面負責郡政,項羽出任郡都尉,協助項梁統領軍隊。在項梁的主持下,會稽郡各縣動員徵兵,經過挑選,得到精兵八千人。這支八千人的軍隊,成為後來的項氏楚軍和楚國政權的核心力量。因為其成員,都是會稽郡屬下各縣的江東子弟,史書上稱之為江東子弟兵。

項梁和項羽在吳縣發動江東起兵,得到秦王朝吳縣縣令鄭昌的有力支持。鄭昌後來成為楚軍的重要將領,被項羽封為韓王,主持韓國軍政,抗拒劉邦的東進,也是一位不可忽視的歷史人物。此是後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