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泰山封禪

秦王政坐在殿上,殿階下分班站著文武百官,丞相王綰、國尉尉繚、延尉李斯、御史大夫馮劫分別排在最前面。

秦王政如今已經是四十歲的人,歷經霸佔和政爭的磨練,無論心智和外表都達到了成熟的最高峰。

他仍然是長身玉立,長目,隆鼻,龍眉修長入鬢,但額上已出現皺紋,臉上的稚氣完全消失,陰鷙之氣更深。留上五綹短鬚後,臉形變得更方,下巴顯得更為突出,臉上的神情威嚴而肅殺。

他今天穿的是一件新式樣、新縫製的黑色王袍,上繡彩色金龍,頭戴通天冠,雙手執著玉圭,完整的一副天下共主模樣。

他威嚴地掃視了一下殿內的群臣,用他狼音豺聲的特殊嗓音說:「如今六國滅絕,天下一統,先父王希望宇內永久和平,不動刀兵的願望,終於在祖宗保佑及眾卿家的協助下由寡人完成。既然天下情勢全變,假若不改名號,顯不出成功,也無法和前代作區分,更不能讓後代明白,一切都是在寡人和眾卿家手上作新的開始,所以今天我們要先議定帝號。」

首先是個性較保守的丞相王綰出班稟奏:「三皇五帝名稱上是天下共主,實際上本身佔有的領土不過方圓千里,而自商周稱王,才真正擁有天下,所以『王』的稱號最好。同時,諸侯初破,燕、齊、楚都隔中央太遠,不封國立藩,恐怕鞭長莫及,難以治理。周所以能維持八百年,宗法和分封佔了很大的功用,臣認為還是依周制比較好。」

秦王政面露不悅的說:「寡人要的不是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萬世永傳。而且商周封建是天下兵禍的根源,我們怎麼能再蹈覆轍!這件事稍後再議,先討論帝號的事。」

王綰還想爭辯,但見到秦王政銳利的目光中所透露的厭惡,他不敢再爭下去,不過他在心裡想——怎麼四十歲的秦王和十歲至二十歲的時候完全變了樣?他以往希望群臣發言,就是不合意也會聽完,也不會率直反對,而是利用別人的反對來打消,最後才說出他的結論。絕不會像今天這樣,當著群臣的面前指責他這個老丞相!他變了!

這時,廷尉李斯帶著滿臉的諂笑出班啟奏:「昔五帝擁有領土不過方圓千里,而且諸侯是否臣服,是否來朝,天子都不能制。如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都已成為郡縣,法令由中央統一,這是自上古以來從未有的事,所以據實說來,陛下功業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曾與博士們討論過,大家認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貴,臣冒死建議王稱『泰皇』。」

秦王政笑了笑,沉思一會,開口說道:「廷尉所言不錯,但稱『泰皇』仍舊與以前分別不出來,依寡人看,三皇五帝合稱最好,今後王號就改為皇帝,眾卿家認為如何?」

「陛下聖明,這樣更可以顯示出一切都是自陛下開始。」李斯躬身讚美。

群臣當然是一片阿諛聲。

秦王政不動聲色地說:「就這樣吧!寡人為始皇帝,後世以數計算,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另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

群臣一陣歡呼和恭賀。

此次是御史大夫馮劫出班,他啟奏說:「為了表示一切與古制不同,臣冒死建議,除了帝號以外,有關皇帝的稱謂也應更新。臣建議天子自稱『朕』,其餘人不得再行僭用,同時改命為『制』,改令為『詔』。」

「可以,就照御史大夫的建議,」秦王政點點頭說:「朕聞太古有號而無謚,中古才生有號死有謚,譬如先王在世時號莊王,死後謚襄,名之為莊襄王,這種做法是以子來評議父親,群臣來議論先王,乃是極豈不妥的事,今後皇帝稱世,謚法就可以取消了。眾卿家認為如何?」

群臣又響起一陣諂媚聲,異口同聲地說:「陛下聖明,見解為臣等所不及!」

接下去,秦王政又交議封建和設郡、統一度、量、衡制度,以及車同軌和書同文字的事。

議定後再召開國是會議議決。

於是,秦王政改稱秦始皇帝,簡稱為始皇。

※※※

過了些日子,始皇又召集丞相、國尉、御史大夫及有關大臣開國是會議,與會的人全經過充分的準備,在會議上引經據典或是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最後由始皇做成決定。

議決事項如下——

一、有關立國制度:

根據太史與陰陽家研究的推論,以周為火德,故一切以赤色為尊貴;而秦代周德,是以水克火,從其所不勝,因之秦的德性是水。於是改一年自冬季十月開始,十月一日為一年首日。

衣服、旌旗、旄節,皆以黑色為之,數則以六計算,兵符、節符、法冠皆六寸,車輿長六尺,以六尺為一步,皇帝車輿用六馬。

改河水(黃河)名為德水,以為水德之始。

凡事皆取決於法,不講求人情恩義。

天下百姓改稱為黔(黑)首。

二、有關國家的行政制度:

封建諸侯是以往天下戰禍不息的根源,今後不能再蹈覆轍,不再建封自己兒子為諸侯,象徵始皇的公正沒有偏心。

如今秦國版圖東至海及朝鮮,西到臨洮、羌中,南抵南荒野蠻之地,北據德水為塞,以陰山和遼東為界,所以皇帝治國要能如手之使臂,臂之使指,必需有完美的行政組織。

中央行政組織以皇帝為首,不受法令限制,可隨時交議立法或自行立法。

中央政府首腦分為三公及諸卿,三公為——

丞相: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總領百官奏事,統理地方上計考課,任免中低級官吏,主持朝議。

御史大夫:掌理監察,輔助丞相,又稱為副丞相。

太尉:主管軍政,在軍令方面為皇帝兼統帥的參謀長,發兵與將軍任命,由皇帝親自以符節行之。

諸卿為——

奉常:掌宗廟禮儀。

郎中令:掌宮殿門禁,並統領在殿中侍衛的諸郎官。

衛尉:掌宮門屯衛兵及宮殿安全。

廷尉:掌刑法,並統率全國郡縣亭里尉,形成嚴密的司法網。

治粟內史:掌國家糧谷財貨。

典客:掌安撫及處理歸順蠻夷事務。

宗正:掌皇家宗室事務。

太僕:掌皇室輿馬。

少府:掌皇家私有的山海池澤稅收,以供奉皇室。

並權設——

將軍:征伐時任命,平時則鎮撫新佔領地,不需要時召回歸府。

博士官七十人:掌管圖書文籍,並備皇帝顧問及參與朝議。

太史:掌史實記載、天文地理報告及其他有關國運吉兇的預測。

地方行政組織方面,共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三川、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穎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琅琊、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鉅鹿、邯鄲、上黨、太原、雲中、九原、雁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與內史(秦國本部)。

地方政府則有——

(一)郡:

郡守:最高首長,掌一郡政事。

郡尉:掌兵役、軍訓及刑法緝盜。

監御史:由皇帝直接派遣至各郡,監察郡守及郡政。

(二)縣:萬戶以上設縣令,不滿萬戶設縣長,為縣最高首長,綜理政務。

縣丞:主管司法。

縣尉:主管軍事及緝盜。

(三)鄉:

三老:掌教化。

嗇夫:司獄訟及徵收賦稅。

游徹:巡禁盜賊。

(四)亭:(每鄉轄十亭)設亭長。

(五)里(一亭十里)設里長,轄百家。

並行互相糾舉連坐之法。

劃一度量衡,一切以秦制為準。

統一幣制:全國通用兩種貨幣,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

統一文字:命廷尉李斯主持這項工作,依據秦文大篆理歸納成更為簡便的「隸書」,通用於獄政通信和私人民間。

三、為維持永久和平,應採取的重要措施:

銷毀兵器:沒收全天下民間兵器,聚集在咸陽,鑄成鐘等實用器具。並鑄成十二個各重二十四萬斤的大「金」人,放置咸陽宮廷內,作為這項行動的象徵。

毀棄國內原諸侯所建長城及軍事要塞,只休留燕、趙為防禦胡人入侵的長城,以防止亂民據用造反,同時剷除交通障礙。

掘通產各國為軍事需要所築的川防,疏浚以後作為水路交通及農田灌溉水利之用。

遷移天下豪富十二萬戶至咸陽,一方面加以監視,使他們不再在本土產生分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充實首都的財富及繁榮。

建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建築輻射通全國的「馳道」。主要幹線有兩條,一往東通往趙、齊海邊,一向東南通往原楚國及新收的南荒地區,以利通訊和軍事的需要。

以上議決,始皇交丞相,督導百官一一執行。

※※※

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始皇巡視隴西、北地兩郡,出雞頭山,過回中。在歸程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