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支忠誠可靠的隊伍是很重要的。在劉邦的隊伍中,有一大批才智卓越、勇冠三軍的能人,有韓信、黥布、彭越、周勃、夏侯嬰、樊噲、灌嬰等軍事家,有張良、陳平的謀略家,有管理家蕭何,還有理論家陸賈,他們大都來自五湖四海,有老家豐沛起兵帶來的老班底,有半路加入的,有來自敵方陣營的。在吸納人才方面,劉邦具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胸懷。然而,在對這些人才的使用問題上,劉邦並非等同視之,其中有一個核心階層的人才最為他所倚重,這是一個什麼集團?它又反映了劉邦怎樣的用人策略呢?
這個核心階層我們叫他豐沛故人團隊,顧名思義,就是來自豐邑、沛縣的老鄉故友們。這是個什麼概念?魯西南(今山東的西南部)、皖東北(今安徽東北部)和蘇北(今江蘇蘇北地區)是劉邦起義之初的活動地點,來自這幾個區域的革命者因為參加的早,立的功勞也較大,逐漸就形成了劉邦集體的核心階層,並在劉邦集團中發揮了凝聚人心、穩定隊伍兩大功效。因此劉邦大軍無論勝敗,無論遭遇什麼樣的挫折,有多少人叛逃,有多少人陣亡,卻始終打不垮。
這個階層在劉邦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在後來論功行封之時所佔比重極大。劉邦稱帝後,把這些核心階層的成員一一安排到中央政府部門工作。在此,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相國、太尉、御史大夫這三個最為重要的職位的情況。
相國之位先後由誰擔任呢?蕭何、曹參、王陵、陳平,然後是張蒼。從西漢第一任相國,一直到漢文帝的丞相陳平、張蒼,只有最後的陳平和張蒼不屬於豐沛故人團隊,可見劉邦把這個最重要的行政權力都交給他的核心階層成員。
再來看太尉。太尉是最高的軍職,一般來說輕易不設此職位。但劉邦在他的中央政府機構中設立了太尉之職,先後任命了盧綰、周勃和灌嬰掌管軍權。第一任太尉是盧綰,和劉邦情同手足,當然後來不得已叛變了。周勃、灌嬰與盧綰一樣,全都是核心階層成員。
御史大夫又被稱為副相國,或副丞相。第一任御史大夫是周苛,在滎陽保衛戰中戰死後,其堂弟周昌接任。周昌之後先後為趙堯、任敖、曹參的兒子曹窋,以及張蒼。這一撥人裡面,絕大多數也都出自豐沛故人團隊。有一個人大家可能印象不深,那就是任敖。當初劉邦犯案,逃了,呂雉替罪坐牢,受到獄吏羞辱,任敖挺身而出,把獄吏給痛扁了一頓,由此深得劉邦信任,成為不折不扣的核心階層成員。
劉邦集團在擁有這樣一個穩定的核心階層的同時,海納百川,與來自五湖四海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們融為一體,如此高難度的隊伍建設,劉邦硬是做得有聲有色。然而,劉邦手下聚集的人才愈來愈多,另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能人難管!戰爭期間,這個問題已經悄然突顯,劉邦是絞盡腦汁才透過平衡利益等各種辦法暫時解決了。登基稱帝之後,劉邦在用人策略上開始做出重大轉變,那些功勳卓著的異姓諸侯王成了他最大的心病,人員管理問題迫在眉睫。
在對待異姓諸侯王的問題上,劉邦是因人而異的。他把異姓諸侯王分作兩類,最視為對手的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黥布,這幾個人威脅太大,一定得除掉。其他幾個,趙王張耳才能平庸,又是親家,劉邦基本信任;長沙王吳芮身在南邊,國家實力弱小,父子幾代人又都極力迎合他,於是劉邦懶得管理,任其自生自滅;燕王臧茶,力量很小,韓信還沒開打他就投降了,整個楚漢戰爭期間始終置身事外,徹底邊緣化,所以劉邦對他也是置之不理。
韓信、彭越和黥布先後被劉邦設法誅滅;趙王張耳死後,其子張敖因為捲入謀殺案而被降為侯;臧荼叛亂,最終被殺;長沙王繼續阿諛奉承,自我保全。事實證明,劉邦對異姓諸侯王的確是說到做到,重點打擊,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