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六年,高帝劉邦急封雍齒,以此穩定了朝中大臣,然後返回櫟陽(今西安)。櫟陽是戰國時期秦國故都,秦獻公遷都於此,孝公即位後也曾在這裡定都。商鞅主政時,建都咸陽,秦孝公才搬走。
劉邦一般是每隔五天去探望一次父親太公。其實,「太公」本是對長輩的尊稱,按今天的說法就是「老先生」的意思,《史記》、《漢書》裡用這一稱謂特指劉邦的父親。一天,太公的管家(家令)對他說,「天無二日,土亡二王」。皇上雖貴為天子,但也是您的兒子;您雖然是他父親,但同時也是他的臣民,如今怎麼能讓皇上來拜望臣民呢?如果這樣做,皇上的威嚴就會受到損害。過了幾天,皇上按照慣例前來拜見太公,卻見太公手拿掃帚,親自到大門口迎接,倒退而行——這是在行大禮。劉邦見父親如此舉動,大吃一驚,連忙上前攙扶。太公卻說,皇上是人主怎麼可以因為我亂了天下的法則?劉邦很了解父親,知道他說不出這樣的話,便派人去打聽,得知太公的管家才是這場「大戲」的編劇兼導演,劉邦很是感動,馬上賞賜給他五百斤黃金。
五月的一天,劉邦下了一道詔書:人倫關係中最親的莫過於父子,所以父親擁有天下,一定傳位給兒子;兒子擁有天下,也定把功勞歸於父親,這是人倫的最高境界。天下大亂,災兵四起,萬民受苦。我親自披鎧甲,執利器,率領士兵,平定暴亂,封立諸侯,息兵休民,天下大安,這些全靠太公的諄諄教誨(此皆太公之教訓也)。各位諸侯王、列侯、將軍、眾卿、大臣們已經尊我為帝,但到現在,太公卻一直還沒有封號,我今天就為太公上尊號為「太上皇」。
「太上」二字是至高無上的意思,「太上皇」就是至高無上的皇上。說白了就是——您老最大。至此,劉邦之父太公便被稱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