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誘捕韓信後,將原楚國一分為二。淮西三十六城封給了最寵愛的弟弟劉交,遷都至彭城;剩下淮東五十二城,封給了荊王劉賈。
劉賈是何許人也?《史記.荊燕世家》中只介紹說,劉賈姓劉,不清楚具體來自劉氏家族哪個分支。總之,劉賈是劉邦的親戚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那麼,劉邦為何會封他為荊王呢?
原因有二:一姓劉,二有功。
劉邦誘捕韓信時就在考慮封劉姓諸侯王以鎮撫天下的事情,但他的兒子們都太小,兄弟又少,且都沒什麼大本事。主觀上急欲封王,客觀上又沒有多少同姓族人能擔當重任。恰在此時,劉賈顯露出來。他是劉邦的親屬,而且有戰功。
劉賈到底有何戰功呢?
搗毀糧道
漢四年,劉邦成皋敗北,紀信、周苛、樅公以身相救,換來了他與滕公的僥倖突圍。然後馬不停蹄渡過黃河,趁韓信、張耳還沒有起床,劉邦奪下精銳趙軍。原打算帶領這支精兵回轉至滎陽、成皋和項羽再戰,卻被郎中鄭忠勸阻。劉邦接受了鄭忠的建議,築深溝高壘,避免正面交戰,派出最值得信賴的盧綰和劉賈,率兩萬步兵和數百騎兵,渡河深入楚地,攻擊楚軍糧道,燒掉存糧,破壞後方供給線。這次偷襲效果顯著,楚軍不得不掉過頭應對劉賈。而劉賈則採用防守策略,「不肯與戰」,並與彭越遙相呼應,攻下樑地十幾座城(遂復下樑地十餘城),迫使項羽從滎陽回軍。
合圍項羽
鴻溝議和後,劉邦單方面撕毀協議,下令追擊撤退的項羽軍團。可萬萬沒想到,軍至固陵,卻遭遇項羽軍團殺來了回馬槍。漢軍受挫,劉賈臨危受命,南渡淮河,包圍壽春(今安徽壽縣),招降了西楚國大司馬周殷。周殷是項羽手下為數不多的幾個親信之一,也是統率彭城以南楚軍的總指揮。他的叛變,導致彭城以南的楚軍幾乎全盤潰敗。隨後,他又協助劉賈攻下九江,接應黥布,從垓下以南合圍項羽。
俘虜共尉
共尉是臨江王共敖之子。共敖是楚國貴族後裔,曾任楚懷王熊心的柱國(楚制最高武官)。項羽大封諸侯王時,他因為曾經攻下南郡而功封臨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統轄秦帝國的南郡(今湖北省)。共敖死得早,其子共尉繼承了他臨江王的位置。劉邦滅掉項羽之後,共尉堅決不肯投降。身在南方的劉賈奉命與盧綰一起討伐共尉,終於將其俘虜。
劉賈的確有功,而且功不可沒,但劉邦集團中擁有這樣級別軍功的功臣數不勝數,劉賈之所以能被封為荊王,主要還不是因為沾了姓劉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