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幸運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 家有烈士也是福

劉邦於高帝六年十二月、正月分封的二十九位列侯中,周昌的受封既幸運又特別,因為他的身分是烈士家屬。

周昌與劉邦同鄉,他和堂兄周苛原來都是秦帝國泗水郡的小吏(卒史)。劉邦沛縣起兵,迅速平定泗水郡的郡守、郡監(不打敗父母官就不能在他們的地盤上站住腳),周氏兄弟便是劉邦這場創業揭幕戰的積極參與者。

和其他功臣一樣,周氏兄弟參軍之初,在劉邦手下並沒有擔任什麼重要職務。周苛只是一名普通隨從(為客),周昌掌管軍旗(為職志),兩人的起點都很低。不過,他們跟著劉邦從沛縣一路殺進關中。劉邦被封漢王後,兄弟倆也都成了機關要員,周苛受任為御史大夫,周昌當上中尉。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主管司法;中尉則是漢中的公安局長。

漢四年,劉邦被圍困在滎陽,情況萬分危急。陳平關鍵時刻獻計,紀信自告奮勇救主,漢軍開東門放出兩千女子,吸引楚軍的注意力,劉邦、陳平、夏侯嬰一行人等得以從西門僥倖逃脫。出逃之前,劉邦命令御史大夫周苛堅守滎陽。此時的滎陽已然是孤城一座,淪陷是早晚的事。周苛臨危受命,毫不畏懼,結果不言自明。城破,周苛被俘,同時被俘的還有另一位守城官員——樅公。項羽先是殺了假扮漢王的紀信,接著勸降周苛,開出的條件很是誘人:只要投降,仍然讓你帶兵,而且封為上將軍,再封三萬戶(為我將,我以公為上將軍,封三萬戶)。可以說是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周苛是個漢子,不但不妥協,反而咒罵項羽說:漢王跟你是兄弟,你還想殺他爸,像你這種坑爹(欺騙)的人,你要不趕快投降,漢王馬上就能把你俘虜了,你根本不是漢王的對手!項羽哪受得了這種氣?盛怒之下殺了周苛。當然,同樣威武不屈的樅公也難逃一死。

周苛之死,在劉邦心中刻下一道深深的痕跡。《史記•張丞相列傳附周昌傳》中寫到,劉邦在周苛犧牲後,任命其堂弟周昌為御史大夫。這個任命並非隨意之舉,周苛生前是御史大夫,如今由周昌接任,明顯有安撫烈士家屬的意味。此後,周昌便以御史大夫的身分跟隨劉邦東征西戰。高帝六年,周昌「與蕭曹等俱封」,為汾陰侯。周苛的兒子周成因為父親死於國難(死事),受封高景侯。

不得不提的是,周苛犧牲時,與他同時遇難的還有紀信和樅公。客觀地講,紀信的功勞更在他之上,但紀信的家屬卻沒有得到多少安撫,這讓人覺得很遺憾。當然,我們需要考慮當時的實際狀況,周昌畢竟在劉邦手下任要職,而紀信的家屬中恐怕無人留在劉邦集團,至少沒有擔任重要職務的人。

周昌和周苛之子周成被封列侯,尤其是周成的被封,確實是沾了烈士的光。當然,周昌後來也的確不負重望,特別是在劉邦去世之後的表現,很值得稱讚。

周昌的性格中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為人強橫(為人強力),二是敢於直言(敢直言),再加上堂兄是烈士,劉邦又異常信任他,所以除了蕭何、曹參這樣資歷、功勞非同一般的重臣之外,一般官員見了周昌都得客氣三分(自蕭曹等皆卑下之)。有一次,周昌在劉邦用餐時入宮匯報工作,當時,劉邦正摟著心愛的戚夫人卿卿我我,這樣的場面任誰撞見都會覺得尷尬。周昌見此情形,也很不好意思,趕緊要退出去。劉邦瞅見正欲往外退的周昌,按說此時劉邦更應該感到尷尬才對,可我們這位皇帝偏偏就是個不怕羞的主子,他不但沒覺得不好意思,反而撇下懷中的戚夫人,三步並作兩步,追上周昌,一蹁腿,騎到了周昌的脖子上。周昌頓時欲哭無淚,誰願意讓別人騎在自己的脖子上?更讓人無語的是,眼下這種場合,脖子上這位爺誰都惹不起,他可是當今的皇上。劉邦騎上後還不消停,問周昌說:我是個什麼樣的君主呢(我何如主也)?這問題如何回答是好呢!騎在大臣脖子上,成何體統?還非要問人家自己是什麼樣的君主?周昌的回答很有幫助,他仰著頭說:陛下是夏桀、商紂王一樣的亡國之君(陛下即桀紂之主也)!這話可不好聽,罵皇帝是亡國之君,這不是找死嗎?恐怕也就只有周昌敢這麼說了!話一入耳,劉邦倒是笑了,只是這笑聲中難掩對這位率真大臣的幾分敬畏。

劉邦晚年時候想廢太子劉盈,另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大臣們爭得很厲害,堅決不同意,但卻始終無人能勸說得了劉邦。這些人中鬧得最兇的就是御史大夫周昌,有趣的是,周昌是個結巴,愈關鍵時刻愈口吃得不行。見劉邦堅持要換太子,他在朝堂上激動地說:我這人嘴笨,不會說話,但我「期期知其不可」;陛下真要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因為氣惱(昌為人吃,又盛怒),周昌一口氣沒接上來,把「期期」二字愣是說了好幾遍,本來見到大臣們個個反對,劉邦心裡挺不爽,這會兒被周昌的「期期……期期」一鬧騰,忍不住「噗哧」笑了出來(上欣然而笑之)。

退朝後,呂后突然闖了過來。原來,劉邦召集大臣們討論另立太子一事,呂后極為關心,所以一直躲在東廂房裡偷聽,剛才周昌那番搞笑的爭辯自然也統統進了呂后的耳朵。呂后徑直走到周昌面前,猛地跪下,對周昌說:若不是剛才先生您一番言詞,太子幾乎就要被廢了!

另立太子的事最終當然未能成行,不過在這次事件之後,劉邦不得不面對自己犯下的可怕錯誤——呂后和戚夫人的矛盾被激化了。

歲月是把刀,刀刀催人老,誰也不例外。高帝劉邦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而趙王劉如意成了此時他最大的心病。劉邦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他很擔心在自己去世後,呂后會對趙王劉如意下毒手!想想韓信、彭越的死,不都是呂后出面操刀的嗎?如今這麼一折騰,太子沒換成,呂后和年輕的戚夫人卻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劉邦常常在獨處之時哼唱悲涼哀歌(高祖獨心不樂,悲歌),大臣們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搞不懂皇上為什麼如此悲愴。

說來也巧。此時劉邦身邊有一位非常年輕的符璽御史,名叫趙堯。符璽御史就是專門掌管皇帝的玉璽、符節的官員,級別雖然不高,卻極為重要。皇帝的詔令都需要他加蓋璽印才能生效,皇帝的符節也必須從他手裡發出去才算數。這個趙堯,人小鬼大,正是他揣摩出了劉邦此時的心結。

趙堯單獨求見了劉邦,他直言不諱地問:皇上悶悶不樂,莫非是因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和呂后又有很深的矛盾?皇上擔心萬歲之後趙王難以自保?劉邦應道:你說得對。我心裡一直擔心這件事,卻不曉得該怎麼辦。趙堯說:皇上應當專門為趙王安排一個強勢的國相輔佐他(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強相),而且這個國相應當是呂后、太子、大臣們平日裡都敬畏的人。劉邦無奈地說:我也這樣想,可哪位大臣可以擔此重任呢?趙堯建議道:御史大夫周昌為人「堅忍質直」,呂后、太子、大臣們素來都懼他三分。劉邦恍然大悟,馬上說:好!

劉邦立即召見周昌,對他說:我想麻煩你輔佐趙王。周昌一聽,淚如雨下,幽怨地說:我從起兵之日起就跟著皇上您,現在為什麼半道上把我扔到諸侯國去?劉邦認真解釋說:我太知道這個決定對你而言是大大的降職(吾極知其左遷),但我又實在是擔心趙王的安危,思來想去,除了你,沒有誰可以擔此重任,這事兒真得拜託你啦!

周昌就任趙相後,趙堯接替了御史大夫一職。史料中雖然沒有交代個中緣由,不過我們不難推測,這很有可能是劉邦對趙堯表示感謝的方式。

劉邦去世後,呂后先是殘害了戚夫人,接著又召趙王劉如意進京。趙相周昌讓趙王稱病不去,呂后召了數次,周昌就是不讓趙王前往。呂后沒轍了,於是派人召周昌進京。周昌一去,呂后劈頭蓋臉地指著周昌罵:難道你不知道我恨戚夫人?你不讓趙王進京到底是什麼意思?趁著周昌沒在趙王身邊,呂后再次派使者召趙王進京,劉如意這次乖乖趕了來,到京城一個多月,便被人用毒藥毒死。為此,周昌稱病不再上朝(周昌因謝病不朝見),三年光景就離世了(三歲而死)。

周昌這輩子,總的來說還是很幸運的。堂兄周苛在滎陽犧牲,他順理成章地接任了御史大夫一職,並受封列侯。劉邦執政期間,周昌牛氣十足,劉邦要換太子,他一口一句「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把劉邦頂撞得無言以對。

當然,福禍相依,周昌的幸運中也透著不幸的陰影。劉邦一死,呂后掌權,周昌的牛氣不見了,牛勁也消失了,這個牛人也就不存在了。這是為什麼呢?不是同一個周昌嗎?原因僅僅在於,帝國制度之下,臣子的牛氣、牛勁都是皇帝賜予的;若是上頭不樂意,牛氣、牛勁全都得收起來,否則就是死路一條。劉邦自己是皇帝,連皇帝有多大的權力都不知道嗎?寄希望於一位臣子來保護他的兒子、他的愛妃,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