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一生屢獻奇謀,但後世人一般都認為他詭計多端,圓滑世故。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卷二<張良無後>中點評道:張良、陳平皆漢祖謀臣,良之為人,非平可比也。兩個人都是居功至偉的謀士,為何說陳平的為人跟張良沒得比呢?究其原因,一是「盜嫂受金」;二是為人圓滑;三是貪戀富貴。
陳平被人詬病之事很多,「盜嫂受金」一事尤為嚴重,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受金」之事陳平是承認的,至於「盜嫂」之說,最早是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後來班固在《漢書.陳平傳》中也做了相應的記載,後世流傳甚廣。那麼,陳平「盜嫂」確有其事?
第一,司馬遷對「盜嫂」一事持保留意見
《史記.陳丞相世家》中關於此事的描述,用了兩個關鍵字:一是「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的「讒」字;二是「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數句中的「臣聞」二字。這樣的遣詞造句,透露出司馬遷的個人傾向。
第二,周勃、灌嬰不了解陳平
陳平是墉鄉人,周勃是沛縣人,灌嬰是睢陽人,三個人的出身八竿子打不著,彼此不可能非常了解。陳平投奔漢王之前,知名度不高,周勃、灌嬰也不可能關注到他。然而,得知陳平受到重用,周勃、灌嬰馬上跑去打小報告,這樣的事情,在任何時代都會發生,大家都懂的。
第三,與史實記載不相符據
《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陳平的大哥先後娶過兩個老婆,第一個因為嫉恨陳平而被休,她同陳平肯定不會有什麼私情。後來陳平迎娶有錢人家的孫女,女方出嫁之前曾被告誡道:「毋以貧故,事人不謹。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事嫂如母」四字說明陳平此時已經有了第二名嫂子。裴姻在《史記集解》裡對此做出了說明:兄伯已逐其婦,此嫂疑後娶也。陳平的大哥確實後續了一個妻子。陳平與第二個嫂子的關係到底如何?其實稍做推敲便可知。
其一,陳平的大哥對他寄予厚望,如果陳平與自己的妻子不明不白,他會毫無反應聽之任之嗎?還會一如既往地支持陳平嗎?
其二,陳平的婚事曾遭到他妻子的父親反對,理由是:「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縣裡人嘲笑的是他又窮又不會賺錢,而非個人私生活,如果陳平品行不端,生活作風不嚴謹,那個有錢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孫女「往火炕裡推」,絕不會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一個品行不端的傢伙。
其三,陳平住所外「多有長者車轍」,這說明他平日裡結交了不少當地有德行、有學問、有地位、有聲望之人。「長者」們的到來反映了他們對陳平道德水準的肯定,如果陳平真有「盜嫂」的行為,定會遭到他們的唾棄。
其四,劉邦當面質問陳平時,陳平坦言幾度跳槽的經歷,對收受賄賂的事情也供認不諱,唯獨對「盜嫂」的說法未做任何辯駁。為什麼呢?有四種可能:一是「盜嫂」純屬誣陷,陳平懶得答理;二是陳平做了辯解,司馬遷認為本來就是讒言,不用再記;三是劉邦認為此事無關緊要,根本沒問;四是劉邦問及此事,陳平默認。綜合各種情況,陳平不作答的原因應該是前兩種可能之一。
陳平的品行為兄長信任,為「富人」認可,為「長者」肯定,這些都證明了「盜嫂」一事的荒謬。總之,陳平中飽私囊是事實,「盜嫂」則是子虛烏有。
漢六年十二月,劉邦首批封侯,決定封賞陳平。陳平婉拒道:我沒什麼功勞。劉邦奇怪地問:我用先生的妙計戰勝了敵人,怎麼不是先生的功勞呢?陳平說,要不是魏無知,我怎麼能見得到皇上?劉邦十分感慨,你可真是不忘本啊!於是乎,魏無知得了賞賜,當然陳平的口袋也不會空著。
「群臣爭功,歲餘不決」,陳平推辭不受,不管是真情實意還是別有用心,能做到這個境界,已然是外人難以揣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