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一生所遭遇的危機並不是一、兩次,但每次他都能化險為夷安然無恙,究其原因,恐怕還在於他善於騰挪躲閃,是一個高明的太極玩家。
這擅長打太極的本領,在陳平奉命追殺樊噲的事情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原本是後話,這裡我們提前略做交代。劉邦晚年征討黥布時受了致命箭傷,好不容易回到長安。沒多久又傳來燕王盧綰叛亂的消息,劉邦便派樊噲以相國的身分率兵出征。樊噲剛走,便有人密報說樊噲謀反。劉邦火冒三丈,找來陳平商議,而後依照陳平的計策,召周勃到病榻前受詔,要他與陳平一道乘專車趕往前線,立即斬了樊噲。
陳平、周勃兩人在路上緊急磋商:樊噲是劉邦的故友及連襟,功勳卓著,又是呂后的親妹夫,這叫既親且貴。這會皇上一時氣惱要殺他,萬一後悔了怎麼辦?那咱倆豈不是裡外不是人!不如把人帶回來,要殺要剮,讓皇上自己動手,咱別出這個頭。兩人打定主意,在快到樊噲大營之時停下來修了高壇,以皇帝之節召樊噲受詔。樊噲一到,還沒回過神就被綁了起來。周勃受命代替樊噲率兵平定燕地。陳平帶著樊噲,一路狂奔直赴長安。
陳平還在路上,劉邦就歸了天。聽見這個消息,陳平的第一反應是:完蛋了!呂后必定會聽其妹呂嬃的讒言,勃然大怒是必然的,弄不好還會為難自己。於是趕緊離開押解樊噲的車隊,先行一步。陳平在路上遇到惠帝的使者,傳詔讓他和灌嬰駐屯滎陽。陳平接詔後並沒有乖乖地去滎陽,而是快馬加鞭趕到宮中,在劉邦靈柩前「撲通」一跪,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號起來,儼然是當年劉邦哭祭項羽的翻版。當然,陳平也不忘順便向呂后匯報了一下奉詔抓捕樊噲的事情。陳平一頓慟哭,哭得呼天喊地,哭得感天動地,哭得呂后都心碎不已了。看到這樣的場面,呂后還能說什麼呢?不但無言以對,心裡還默默稱讚陳平辦事周到,要不然樊噲的人頭早就落了地。她反倒勸起陳平來:您旅途勞頓,還是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吧。
雖然接了駐守滎陽的詔書,但陳平擔心自己一離開就會有人來詆毀,於是執意要求留在宮中宿衛。呂后見他情真意切,便任命他為郎中令,也就是皇帝的御前侍衛司令,辦公地點就在宮裡。呂后對他信任有加,還交代他好好輔佐惠帝。果然不出陳平所料,事後呂嬃在她姊姊面前百般讒言,但此時這些話都已失去作用,因為陳平的工作做到了前頭。而樊噲一回京城,立即被呂后赦免,官復原職。
實際上,劉邦這次盛怒之下要殺樊噲只是個天大的誤會。如何解釋呢?我這裡先賣個關子,我們後文再做詳述。陳平這次奉詔行事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對樊噲是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乾脆把人給劉邦帶回來,讓他親自處置。當然,換個角度來分析,陳平不殺樊噲或許還有另一層深意:劉邦此時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萬一沒熬過這關,此後定然是呂后掌權。這要是殺了樊噲,呂后豈能輕饒了他?陳平的高明之處正在於:無論何時何地,都得為自己留條後路。
劉邦仙逝,惠帝即位,呂后掌權。惠帝下詔讓陳平與灌嬰駐守滎陽,以防不測。按理說,陳平理應立即趕往滎陽,但他卻再次抗旨,快馬入宮哭祭劉邦。陳平這番慟哭有幾分真幾分假,我們實難評判,但不可否認他多少有點別有用心,陳平用眼淚擺平了呂后,既保住了性命,也保住了官位。
惠帝六年(西元前一八九年),相國曹參病故,呂后按照劉邦的遺囑,任命安國侯王陵任右丞相,陳平任左丞相。次年,惠帝劉盈病故。呂后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沒想到才二十幾歲就早夭了,這讓她深受打擊。悲痛之餘,呂后開始擔心呂氏宗族在朝中的勢力會每況愈下,於是決定將惠帝與後宮宮女所生的前少帝扶上帝位,先把皇權牢牢抓在手裡。
隨後,呂后又將行封呂姓諸侯王之事提上了日程。她問右丞相王陵,能不能封呂姓為諸侯王。王陵直截了當地回答:不行!她又問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兩人答道:高皇帝平定天下,封其子弟為諸侯王;如今太后掌權,封兄弟、諸呂為王完全可以。呂后聽了這話,當然高興。
王陵下朝後質問陳平、周勃:當初高皇帝歃血為盟,難道你們不在場嗎?現在高皇帝仙逝,太后想封呂氏為王,你們這般縱容她,陽奉陰違,背棄盟約,將來到了地下,還有什麼顏面見高皇帝呢?陳平、周勃對王陵說:在朝堂之上頂撞太后,我們的確不如你;但是保全社稷,安定劉氏天下,你也不如我們。
沒過多久,呂后任命王陵為前少帝的太傅,看似是升遷,實則是罷了他右丞相一職。王陵意識到自己被呂后擺了一道,乾脆藉口生病,拒絕上朝。呂后隨即任命自己的親信審食其為左丞相,將原左丞相陳平升為右丞相。這個審食其曾經做為「舍人」陪侍太公、呂后,後來與呂后一塊被項羽押了二十八個月,深得呂后賞識。由於這層關係,朝中大事都交給了審食其決斷。呂嬃便乘機到呂后那裡告陳平的狀,說他身為丞相,不管國事,天天喝酒玩女人。陳平聽說此事後,反倒喝得更多,玩得更歡。呂后聽聞,心裡反倒竊喜,當著呂嬃、陳平的面說:都說婦人之言不可用,你看我對你怎麼樣?不用怕呂嬃講你的壞話。
陳平、周勃嘴裡對王陵說著「臣不如君」、「君亦不如臣」的話,對未來朝政趨勢也全然無數,毫無預見。他們表示順從是為了自保,對於呂后的言行敢怒而不敢言,這一點上他們遠不如王陵有風骨。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陳平靠著這見風使舵的本事,成為漢初政壇上有名的不倒翁,歷經高帝劉邦、惠帝劉盈、呂后、文帝劉恆四位帝王,特別是惠帝、呂后的十五年間,政壇凶險異常,變幻莫測,陳平卻能穩如泰山安如磐石。然而,這位政壇不倒翁的身後之名卻不夠清雅,後人評價他時屢有不遜之詞,這究竟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