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好漢三個幫 蕭何輔漢

蕭何與劉邦有「三老」之誼,這層關係非張良、韓信可比。所謂的「三老」之誼指的是什麼呢?一是老鄉,二是老同事,三是老戰友。

這老鄉的關係比較明朗,蕭何是沛縣豐邑(今江蘇豐縣)人,劉邦也是沛縣豐邑人,當然是老鄉。

再說老同事的關係。蕭何在沛縣時是一名主管人事的官員,尤其擅長法律文書的寫作,在沛縣好歹是個人物。秦朝御史到沛郡檢查工作,和蕭何打了幾次交道,一致認為他辦事幹練,在這個地區的幹部考評中名列第一,便想奏報中央,調蕭何到朝中任職。蕭何知道後,堅決謝絕。

蕭何為什麼不願到中央政府去工作呢?不少人認為是蕭何慧眼識英雄,相中了劉邦。這麼說恐怕抬舉了蕭何,也抬舉了當時的劉邦。蕭何再有本事,也不可能看出一個小小亭長會是個命世之才吧!機緣未至,劉邦還沒有得到展示拳腳的舞臺,豈會被人看出時勢英雄的本色。也有人認為,蕭何是看透了世事,預感到大動盪將至。其實準確地說,倒不是蕭何真預見到秦帝國行將崩潰,只不過做為一名刀筆小吏突然間得到這樣的升遷,心中難免會有疑慮,並隱隱感到秦帝國的風雨飄搖。

而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就曾多次觸犯秦法,蕭何總是護著他,為他擋了好幾場官司。劉邦任泗水亭長後,蕭何更是呵護備至。亭長需要負責押送民工去都城咸陽服勞役,這可是一項苦差事。每次出行前,同事們都會每人友情資助三百錢給劉邦,唯獨蕭何每次都拿五百,可見蕭何與劉邦的情誼之深。

最後講講老戰友的關係。我們前文已經詳述過,劉邦能在沛縣舉兵,成功上位,蕭何功不可沒。沛縣縣令想叛秦起兵,蕭何、曹參力主劉邦回城主政,並協助他順利取得沛公之位。從劉邦舉事之日起,蕭何就成為了他的左膀右臂,並率全族跟隨他反秦。做為一個深諳秦法的官吏,蕭何當然明白這麼做意味著什麼,他把全族的活路都交給了劉邦,一方面是判斷出反秦的光明前景,另一方面則是對劉邦信任有加。

劉邦起兵後,蕭何做為劉邦的「一祕」(第一秘書)擁有很大的行政權力。張良雖然極受劉邦器重,但既無兵權,又無政權,名分上也只是一名謀士。儘管劉邦對張良是不稱「子房」不開口,但顯然張良的實權遠遠不及蕭何。那麼,在劉邦的心中,為什麼蕭何會擁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對於劉邦的創業,他又有何等功績呢?

一是成全沛公

當上沛公是劉邦傳奇人生的第一級臺階,上到這個臺階,他才能一級級向上攀登,逐漸釋放自己的能量,由沛公至漢王,由漢王至高帝。成全他上第一級臺階的正是蕭何!一個人要在大時代裡成為浪頭人,一靠個人才智;二靠時代平臺。沒有個人才智就沒有成功內因,沒有時代平臺就不能順歷史之勢,借不上時代的東風。

二是成全高帝

劉邦攻入咸陽,眾人紛紛打家劫舍搶奪財寶,蕭何卻對秦國丞相、御史府中的律令、圖書大包大攬。而這些被蕭何搶救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此後劉邦稱帝幫助極大,它讓劉邦知道了戶口、賦稅的分布,了解了各地的地形地貌……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蕭何就沒有高帝劉邦。

三是舉薦韓信

蕭何不愧擔任過人事主管,「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便是他慧眼識珠舉薦給劉邦的。韓信的坎坷經歷我們已經了解不少,儘管擁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出道的時候很可悲,在幾名長官手下都沒沒無聞毫無建樹,最後多虧蕭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力薦,說服劉邦拜其為大將軍。在聆聽了韓信的「漢中對策」之後,劉邦意識到,此人乃是千年一遇的軍事奇才。一句話,沒有蕭何,劉邦就會錯過韓信;沒有韓信,劉邦就滅不了項羽;滅不了項羽,劉邦就當不了皇帝。

四是經營後方

蕭何的才華並不以軍事智謀見長,但他在楚漢戰爭中發揮到的作用,是任何一名軍事家謀略家都無法比擬的。蕭何苦心經營巴蜀、漢中、關中之地,給漢軍提供了一個堅固的後方根據地;他合理地管理戶籍,徵集糧草,徵發士卒,使得劉邦能在多次大敗後迅速恢復元氣。正是有了蕭何鎮守後方,劉邦才能全心地投入戰鬥中去,硬生生地拖垮了楚霸王項羽。

劉邦憑藉三傑的力量與才華,最終戰勝項羽,奪得天下。在得到天下之後,志滿意得的漢高帝真的可以心想事成,安枕無憂了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