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滎陽拉鋸戰 張良阻封

劉邦退守滎陽後,如何支撐正面戰場成為一大難題。在這件事情上,酈食其功不可沒。酈食其一向重視後勤保障,他對劉邦說,「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滎陽附近的敖倉乃天下糧倉,儲備豐富。現在應該趕緊管好敖倉的糧食,守住軍事要塞成皋,局面便可穩定下來。劉邦聽取了酈食其的建議,一直堅守著敖倉,保證軍糧,藉此頂住了楚軍的輪番「轟炸」。

漢二年(西元前二○四年)冬十月,項羽在屢攻不下之後終於看出些許門道:這劉邦之所以能堅持那麼久,全靠後方軍糧源源不斷。於是,項羽集中兵力專攻漢軍運送軍糧的甬道(兩邊砌成圍牆的專用車道)。斷了甬道,也就斷了漢軍的軍糧。

劉邦一時間絕望無比,即刻找來酈食其討論破解項羽圍剿之策。酈食其的意思是,當年商湯滅夏桀而封夏人的後裔,武王伐紂而封商人的後裔。秦國統一天下,各國諸侯均不得封。漢王現在如果能立六國君王後裔,各國的君臣百姓都會感恩戴德,願做您的臣下。到那時再稱霸,楚國也奈何不得,還得來朝拜呢。

俗話說,病急亂投醫。心急火燎的劉邦聽了酈食其這番話,也不過腦子便立刻說,好好好!趕快去刻六國的君印(善。趣刻印)。

酈食其還沒出發,正趕上張良出差回來,前來向劉邦匯報工作。劉邦正在吃飯,看見張良連忙招呼他說:子房,你過來。有人教了我一個破楚的方法,你來聽聽。於是他便把酈食其的建議複述了一遍。張良一聽,大驚失色,趕緊問劉邦,誰給大王出的這個主意?大王的功業完蛋了。劉邦大惑不解地問,為什麼這麼說?沒想到,竟被張良一口氣講了「八不可」。

當初商湯滅夏桀,之所以封其後人於杞地,是能置夏桀於死地,眼下大王能置項羽於死地嗎?此乃一不可。武王伐紂,之所以封其後人於宋地,是能取商紂的首級,眼下大王能得項王的頭嗎?此乃二不可。武王入殷,立即釋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眼下大王能封聖人之墓嗎?此乃三不可。武王能發巨橋之粟,散鹿台之錢,以救濟貧苦之人。眼下大王能拿出錢糧救濟貧苦嗎?此乃四不可。伐紂成功之後,武王停息武備,修治文教,用虎皮將武器掩藏起來,以昭告天下從此不再用兵。眼下大王能偃武行文,不再用兵嗎?此乃五不可。武王讓馬匹在華山陽坡上休息,以昭告天下無為而治。眼下大王能休馬停戰嗎?此乃六不可。武王在種滿桃林的山丘上放牛,以昭告天下從此不再輸送軍需。眼下大王能放牛停運嗎?此乃七不可。況且天下的賢士豪傑游士,之所以背井離鄉追隨大王,無非是想求得咫尺安身立命之地。現在要是重立六國後人,這些賢能者必會離開大王,各回各國各事其主。如此一來,大王您還靠什麼人去奪取天下呢?此乃八不可。

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八不可」,這裡面的每一條都有所指,暗示劉邦不可輕舉妄動。第一條和第二條都在說劉邦現在實力不濟;第三條是說劉邦名望不夠;第四條是說財力不足;第五條第六條是說時局不好;第七條講的是環境惡劣。以上幾條,歸根結柢就是告訴劉邦,你現在的綜合實力還不足以規避實行分封的風險,硬要以諸侯統領自居,是無法服眾的。最為重要,也是最具說服力的是接下來的第八條,直截了當地指出,劉邦手下的人才來自各地,如果就這樣復立了諸侯國,那大家鐵定都會選擇回到家鄉報效故國,誰還給你劉邦賣命呢!

劉邦被張良說得一愣一愣的,最後一口噴出嘴裡的飯,大罵酈食其:臭書生,差點壞了老子的大事(豎儒!幾敗而公事),趕快把六國君印全給銷毀了(令趣銷印)!

張良的諫言讓劉邦心服口服,酈食其的分封計畫徹底泡湯。其實,張良反對的不是分封,確切地說,他反對的是復立六國後裔。對於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張良是絕不會反對封他們為王侯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