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韓信北伐 不戰降燕

井陘大戰落下帷幕,韓信隨即下令:不許殺李左車!活捉李左車者賞千金。重金之下,果然有勇夫,沒過多久就有人將李左車綁來了韓信大營。韓信親自為李左車解開繩索,讓座於面東的尊位,自己面西而坐,以弟子之禮向他請教:我想「北攻燕,東伐齊」,該怎樣做才有效呢?李左車推辭說,敗軍之將,怎麼配談這種大事。

韓信接著說,我聽說秦相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並不是百里奚到了秦國就變得聰明,而是秦國用他、虞國不用他,秦王聽他的話、虞王不聽他的話。如果之前陳餘聽了您的話,想必這會被擒獲的應該是我。當然,我還得感謝他沒聽從您的建議,我才有機會坐在這裡聆聽您的教誨。現在,我是真心向您請教的,您千萬不要推辭啊。

李左車回應道: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狂人的話,聖人當然有選擇地採納。陳餘的計謀也曾百戰百勝,但一次失算就令他兵敗身死。如今將軍一鼓作氣,渡西河,虜魏王,擒夏說,滅代國,不到一個早晨就破了趙國二十萬大軍,誅殺了成安君陳餘。您已經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就連燕國的農民都已經不下地幹活,整天吃喝享受,他們覺得自己的國家前途未卜,還不如在家待著等您出兵呢!這些,說的是將軍您的優勢。不過漢軍的將士們奔波奮戰已久,隊伍疲憊不堪,若是讓他們跟著您再繼續北上東伐,攻城掠地的兵力勢必不足,即便是駐紮燕國堅城之下,攻城的時間也會拖得很久,時間拖得愈久,糧草消耗得就愈多。敵方一旦掌握了您的情況,您就會陷入被動。燕國雖弱尚不屈服,況齊國這麼強大,必定會奮起反攻的。將軍您擺不定燕、齊兩國的話,劉、項之爭就也會遲遲不見分曉。這些,說的是將軍您的劣勢。總之,我覺得將軍您現在的考慮有失穩妥,善於用兵的人絕不會「以短擊長」,而應該選擇「以長擊短」。

韓信追問道:既然如此,我該怎麼辦呢?

李左車建議韓信說:不妨先按兵不動,鎮守趙國,收養遺孤,每天好酒好肉犒賞士兵,讓大夥好好休整一下。等休整得差不多了,把軍隊移駐到前往燕國的大路上,然後寫一封信給燕王,把您的優勢鋪陳一番,找個能幹的說客給他送去就行了,他一定不敢不聽您的話。等降服燕國之後,再派能言善辯之人通報齊王,這種時候,再聰明的人也想不出對策,更不敢給齊王胡亂支招,齊國便能順利拿下。做到這一步,天下大事差不多也就完備了啦。這用兵之道,是離不開先聲奪人、先虛後實之計的!

韓信聽完,不禁大為感慨,直呼:棒極了!

按照李左車的建議,韓信讓隊伍稍加休整,然後派使者去到燕國。燕王接到信後,果然不戰而降。韓信向劉邦報告破趙脅燕之事,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守趙國。劉邦一聽,正合他心意,立即予以批准:「立張耳為趙王」。

項羽得知趙國也被劉邦收服,便不斷出兵渡河攻打趙地。張耳、韓信奔波抗擊,一次次擊退楚軍,並藉機平定了整個趙地。

韓信這次的北伐東進,不單為劉邦攻下了四國之地,還從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消滅項羽的戰略思想。本來劉邦同意韓信伐魏只是權宜之計,原因也只是魏王豹執迷不悟、不願投降。在這之前,劉邦並沒有滅掉魏、代、趙、燕、齊五諸侯國的長遠規畫。韓信出兵伐魏之時第一次提出了「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戰略方針。這是韓信對劉邦建漢最為重大的貢獻,其意義在於,最後可以從北部對項羽進行合圍,而劉邦最終戰勝項羽也正是因為這個戰略發揮了極大作用。

項羽也不是吃素的,他很清楚地看到韓信剿滅四諸侯國之後對自己形成的巨大威脅,才會多次派兵渡河攻趙,企圖扳回一局,無奈韓信、張耳總能化險為夷,順利瓦解楚軍的進攻,鞏固趙地防線。至此,劉邦率兵正面阻擊項羽大軍,韓信從北面逐漸合圍而來,楚軍被困之勢初見端倪。

韓信的戰略思想在很多人看來頗為迷幻,能領悟其中奧祕的人屈指可數,趙軍降將李左車便是其中一個,按照他的說法,韓信滅了魏、代、趙,拿下燕、齊,劉、項之爭便會立見分曉。那麼,真的會如他所言嗎?劉、項之爭到底會如何發展?韓信這頭一路高歌猛進,漢王劉邦那邊打得怎麼樣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