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這個皇帝很有料 我們應該怎麼看待

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歷史記載,都是史學家們篩選整理後所記錄的。劉媼與龍相合而生劉邦的故事,在司馬遷那個時代相當盛行,而且被西漢政府所認可。當然,這個美麗的傳說只是自我神化以威懾天下的騙局,它和劉邦酒後睡著身上浮現龍形的謊言,都在影射說他劉邦是真龍天子。

人龍相合生子這一現象被稱為感生說,是古人對生育常識無知的表現。現代科學告訴我們,人與其他動物是絕對不會通過交配生產後代的,更何況「龍」本來就是杜撰之物。

在中國古代典籍裡,明確記載的感生說人物共有七例:其一是炎帝,其二是黃帝,其三是顓頊,其四是堯,其五是舜,其六是禹,其七是劉邦。這七位都不是一般人,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都有著崇高的地位。特別是炎黃二帝,他們被稱為華夏民族的共同始祖。堯、舜、禹則是古代的聖人,七人中就只有劉邦是個開國皇帝,這證明劉邦與始祖炎黃二帝、聖人堯、舜、禹一樣,皆為非凡之人。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便採用了這種說法。

話說回來,劉邦神化自己究竟源於何時呢?是起於稱帝之後,為了威懾天下?還是起於隱匿芒碭之時,為後來的造反服務?我個人認為:關於出生傳奇的故事產生於劉邦稱帝之後的可能性比較大;面相奇異之說,《史記》是有些記載的,但是這些記載並不能證明劉邦命就那麼好;呂公相面嫁女一事也值得斟酌,呂公如果真有那麼高超的相面之術,他對兩個女兒呂雉和呂嬃婚姻的不同做法就令人費解了。

據《史記.樊噲傳》記載,樊噲是一位「以屠狗為事」的賣狗肉的屠夫,他的妻子是呂公的二女兒呂嬃。樊噲這麼一個賣狗肉的屠戶也娶到了呂公的女兒,而歷史文獻並沒有記載樊噲的面相也屬於貴不可言之類的。呂公總不能給大女兒找了個大福大貴之人,二女兒就馬馬虎虎嫁給個賣狗肉的屠夫吧?樊噲後來的確因追隨劉邦而功封舞陽侯,但呂公當年嫁女之時,是絕對想不到這小子還能有這出息的。可見,呂公避難沛縣的時候,其實只是想趕緊在沛縣安頓下來,於是兩個女兒一個嫁了劉邦,一個嫁了樊噲,均為當時的社會底層人物。沒想到後來竟都成了氣候,當皇帝的當皇帝,當大臣的當大臣,其實都是時勢所造,哪是看面相能看出來的呢!所以,關於呂公相面嫁女的傳說大可不必深究。

說到劉邦的面相,真會讓呂公如此驚為天人嗎?估計也不大可能。相貌堂堂和其貌不揚確實有區別,但一個人長什麼樣絕不是決定一生事業成就的主要因素。看看清代的歷代皇帝,也都是普通人的長相,可見當皇帝並非一定要生有異相。

如果不是因為相面,那呂公憑什麼就看中了劉邦呢?我認為:「呂公大驚,起,迎之門」的重要原因是劉邦「賀錢萬」那三個字。誰能在這種場合拿出一萬錢來喝個份子酒(鄰里、朋友相邀,帶上酒、菜齊聚暢飲)呢?不可能!呂公作為遠逃異鄉躲避仇家的人,看中的正是劉邦這種當面吃牛還大言不慚的從容與膽略。

劉邦靠一點小伎倆進了堂屋,坐了上座。入席之後,毫無羞怯之態,還一個勁兒地戲弄在座的其他客人。你想想,能夠拿出一千錢以上的會是些什麼人?肯定個個都是縣裡的大戶。劉邦能渾水摸魚到這程度靠的是什麼?膽略!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參加宴會的人對他都非常熟悉,知道這位泗水亭長不是個省油的燈。

至於要水喝的老人為劉邦、呂雉和兩個孩子相面的故事,有兩種可能:一是確有此事,二是富貴後的附會。假如真有此事,老人是出於感謝還是真會相面,這也很難說。老人從呂雉那兒得了水喝,還意外地得到一頓飯,自然要說點好話。這類好聽話我們現代人也常說,其中有多大的可信度,也不言自明。不過,這件事倒是給了劉邦極大的信心。如果是富貴後的附會,那就和龍種之說一樣,既是炫耀,也是對他人的威懾。

赤帝子斬白帝子的故事顯然太玄幻,斬蛇可能會有,但赤帝子斬白帝子簡直是瞎掰。可這種玄幻故事對劉邦來說很實用:一是能使得人人都怕他,二是讓劉邦自命不凡。

那麼,「豐西澤」縱徒又是個什麼性質的事件呢?有人說是劉邦自覺反秦的開始。真是這樣嗎?《史記.高祖本紀》有一條明確記載:「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說的是,秦始皇認為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採用巡遊的方式以壓制這股氣。劉邦覺得這可能是指自己,便「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這句話清清楚楚地表明,劉邦是「亡匿隱」在芒碭山中。所以我們可以確定,「豐西澤」縱徒事件純屬意外,使得劉邦偶然被迫走出了體制,也正因為如此,秦末首義者是陳勝,而不是劉邦。劉邦隱匿逃亡的唯一原因是犯了法,而且是死罪。至於秦始皇認為「東南有天子氣」,「東遊以厭之」,應該也是胡謅之詞。如果劉邦在被捲入秦末大起義之前就有目的地對自己進行藝術包裝,那也只是一種示威的手段,為自己撐撐腰壯壯膽而已,並不是意味著在為反秦大起義作什麼準備。

我們看劉邦身上的各種傳奇,都有哪些值得回味,其一,製造輿論爭取認同;其二,自我暗示,強大內心。這時候的劉季,已經開始向劉邦「變形」。

不管劉邦如何包裝,「亡匿隱」在芒碭山上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此時的一介草莽接下來又將怎樣謀劃自己的人生道路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