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耶路撒冷

世界上有兩個地方總讓我魂夢系之,一個是楓丹白露,再一個就是耶路撒冷。我喜歡楓 丹白露是因為這個法文譯名文雅、亮麗、寧靜、溫暖的色調令我怕然心醉;喜歡那路撒冷則 源於一種說不清的感覺,每當我啟齒念Jerusalem(那路撒冷)這個字時,舌頭在嘴唇、牙齒 、上頜間輕微顫動,都會產生一種奇異的快感。耶路撒冷正是一座在人們唇齒間頻頻顫動而 震驚世界、孕育出三大宗教的聖城。在我的印象里,耶路撒冷同天國一樣遙遠,是普通人難 以涉足的神奇之地,想不到我三年內四次住在耶路撒冷,雙腳踩著耶穌曾經背負十字架走過 的石階。

1991年2月,我因採訪海灣戰爭首次涉足耶路撒冷時,中國與以色列尚未建交。我落腳的 大衛王飯店的花崗岩石牆古色古香,這座以猶太開國皇帝大衛的名字命名的五星級飯店在40 年前還是英國駐巴勒斯坦殖民軍的司令部,當時英軍司令正在通緝一名「身高1。73米、瘦弱 、膚色灰黃、黑髮、棕目、鷹鉤鼻、戴眼鏡、壞牙、平足的波蘭籍恐怖分子」,他用炸彈炸 飛了大衛王飯店一角,刺殺了70多名英國人,他就是梅納赫姆·貝京。40年後,貝京成了以 色列總理,由於與薩達特簽訂《戴維營協議》而獲得1978年諾貝爾和平獎。歷史就是這樣滄 海桑田般變化著。

在歷盡滄桑的大衛王飯店旁邊有一個不大的花園,園中有個不起眼的石井,那是希律王 的墳墓,希律王在公元前37年至公元前4年統治耶路撒冷。希律本是一位阿拉伯公主與伊杜美 部落貴族的混血兒子,聰明而殘暴,被古羅馬大將龐培立為猶太王。因為先知預言上帝之子 在伯利恆降生,並將成為以色列之王,希律王下令殺死伯利恆所有兩歲男嬰,以免取代自己 為王。耶穌的父母在夢中得到神諭,讓他們立即逃走,才幸免於難。希律王在位期間重整那 路撒冷,加寬城牆、擴大聖殿,希律王死後的2000多年裡,以色列主權淪喪,直到1948年聯 合國決定重建以色列國。今天的希律王之墓不僅僅是個文物,耶路撒冷市長科利克說:「耶 路撒冷老城聖墓教堂中殿地面有一個洞,古代人一直認為耶路撒冷是全世界的中心,而這個 洞是中心的中心。」

由於歷史、地理、民族、文化、宗教、經濟、政治、軍事、心理等諸多不可勝數的因素 ,耶路撒冷成為無可爭議的同時獲得神與人青睞的聖城。而以色列事實上成了世界三大宗教 聖地的保管者,由此引發的種種矛盾使這個僅有300多萬人口的彈丸小國成為國際新聞中曝光 最多的國家。

(一)

馬克·吐溫遊歷中東後寫的《傻子國外旅行記》中說:「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想像約 旦河有4000英里長、35英里寬……可它的實際寬度還不如紐約的百老匯大街。那裡的加利利 海、死海長寬均不超過20英里,而我在主日學校上學時想像中的這兩個海的直徑都在6萬英里 以上。旅行和閱歷摧毀了最為雄偉的圖畫,奪去童年最珍愛的傳說。」

說實在的,耶穌受洗的約旦河最窄處決不比龍鬚溝寬,用一根竹竿就可撐著跳過去。

1991年2月1日夜,我乘以色列「阿爾法」式軍用運輸機穿過煙雨蒙蒙的地中海,降落到 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大雨滂淪的跑道上時,就像加加林進入太空一樣激動。當我扛著濕淋 淋的行李、蹣珊著走出機場,在英、阿、希伯來文路標下撞上一隊電視上每天露面的倒背加 里爾步槍的以軍,才確信自己真的踏上所羅門皇帝的國土。

戰時特拉維夫上空的「愛國者」、「飛毛腿」大戰引得我跟一幫膽大妄為的西方記者爬 上樓頂翹首長空,根本無暇拜謁70公里外的聖城。以色列外交部亞洲司的本---阿拔小姐從我 踏上這塊是非之地起,就每天一個電話地勸我從「飛毛腿」橫飛的特拉維夫撤往「迄今還沒 扔『飛毛腿』的那路撒冷」,好像人類永遠造不出可以命中聖城的彈頭。

剛住進耶路撒冷的希爾頓飯店,就跳出一位接線員奧麗特小姐,她熱情地用漢語為我接 通北京的電話,還主動邀請我約會,使一向獵奇的我驚喜之餘又滿腹狐疑:莫非碰上摩薩德 的女間諜了?奧麗特很漂亮,她的兩腿可真長,彷彿直接長在肩膀上,腰又是那麼短,髖前 上棘至十二肋僅容得下一根最窄的腰帶。她是希伯來大學的研究生,業餘時間到電話局打工 ,她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在台灣大學學過漢語,最大的夢想是爬長城。從此,奧麗特成了 我在耶路撒冷的導遊。

聖城耶路撒冷位於巴勒斯坦中部猶地亞山之巔,海拔790米,面積160平方公里,居民主 要有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公元前3000年,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迦南人耶布斯部落從阿拉伯 半島遷來定居,在靠近泉水的易守難攻之處修築營地,將該地區命名為「耶布斯」。耶布斯 國王麥基洗德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第一個希伯來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希伯來語「和平之城」 ),修建了聖殿,而今天的阿拉伯人則稱之為「古德斯」,即聖城。

耶路撒冷分東西兩區,西區是19世紀新建的市區,古老的東區集中了許多宗教聖跡。自 始建以來,耶路撒冷老城已重建18次之多。公元前1049年,大衛王曾統治該地,公元前586年 ,新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將其夷為平地,公元前532年又為波斯大流士侵佔。此後,耶路 撒冷相繼附屬於馬其頓、托勒密、塞琉古和羅馬帝國。公元636年,阿拉伯帝國打敗羅馬人, 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開始統治耶路撒冷。11世紀末,羅馬教皇聯合歐洲君主以「收復聖城 」名義,組織了8次十字軍東征,建立耶路撒冷王國。

1187年,薩拉丁大王在北巴勒斯坦的赫淀大敗十字軍,穆斯林重新控制聖城。從1517年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那路撒冷一直受奧斯曼帝國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將阿倫比捷足先登搶佔了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領地,耶路撒冷成 為英國委任統治地。《凡爾賽條約》授權英國「託管」耶路撒冷。1947年聯合國大會181號決 議決定巴勒斯坦分治,耶路撒冷由聯合國管理。

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約旦佔領耶路撒冷東區,以色列佔領耶路撒冷西區,並 於1950年宣布那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在1967年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逐走約旦 軍隊,佔領整個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議會將耶路撒冷定為「永恆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1993年12月,我在開羅最後一次採訪拉賓總理時,他還在重申「那路撒冷是以色列永遠不可 分割的首都」。對耶路撒冷的地位歸屬,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一直有爭議,阿拉伯國家要求 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來佔領的一切阿拉伯領土,包括東那路撒冷。

以色列人依據《聖經)和猶太法律千里迢迢地回到千年以前祖先居住過的地方,把現住 戶趕走,說:「我祖先說過我後輩有權享受這塊土地,我按神的旨意回來了。」聯合國的分 治決議承認其合法性,由此引發了當地居民援引《古蘭經》和阿拉伯國家支援的聖戰,一打 就是幾十年。三大宗教根據各自的傳說,都將耶路撒冷奉為自己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紀、 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在耶路撒冷錫安山頂修建第一座猶太教聖殿,這裡就成了聖地。公元元 年,耶穌生於耶路撒冷城南伯利恆,長大後在耶路撒冷傳播福音,猶太教徒將其扭送羅馬總 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公元335年,羅馬帝國海倫娜太后巡視耶路撒冷,在耶穌受難處建造 聖墓教堂,因而耶路撒冷也是基督教的聖地。公元七世紀,傳說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52 歲時的一個夜晚,隨天使由麥加來到耶路撒冷,踩著一塊岩石升上七重天,接受天啟。這段 「夜行登霄」記載在(古蘭經)夜行篇中,由此耶路撒冷成為伊斯蘭教聖地。

《新約》、《舊約》《古蘭經)提及的人物、事件在那路撒冷都有相應痕迹可尋。西耶 路撒冷錫安山大衛王墓旁邊的「晚餐室」就是耶穌被釘死前夜與12門徒舉行「最後的晚餐」 的場所。東耶路撒冷橄欖山頂的耶穌升天教堂,還遺留著耶穌死後三夭復活並在此升天時的 腳印。

(二)

奧麗特怎麼也不進著名的大馬士革門,儘管我反覆闡明我對大馬士革門神往已久,可她 就是不幹。因為那裡聚居著阿拉伯人,她自幼接受的教育就是永遠別沾大馬士革門。她說, 那裡的阿拉伯人肯定會朝她扔石頭,除非她挽著我的胳膊裝外國遊客。按照傳統她作為猶太 人只走猶太人的加法門,我只得跟在她身後亦步亦趨。

耶路撒冷老城由4個小區組成,其中東南區最大,我也最感興趣。眼前一條條婉蜒的小路 通向沙漠,遠近高低錯落的民居、教堂、清真寺、墓地在陽光下變化著顏色。這裡居住的全 是阿拉伯人,狹窄的便道上是著名的阿拉伯市場,荷槍實彈的以色列軍警不時穿行於平民之 間。市場上出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