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囚犯到總統

當今在任的國家元首中,從沒有任何人能像他那樣獲得如此廣泛的最高榮譽,這位空前 的偉人就是南非總統納爾遜。羅利哈拉哈拉·曼德拉。迄今為止,他已是羅馬、佛羅倫薩、 阿伯丁、格拉斯等上百個城市的榮譽市民;當選為蘇格蘭、利茲、倫敦等數不清的大學聯合 會主席;大不列顛全國海員工會及無數個工會的榮譽會員;獲得包括中國北京大學在內的美 、德、古巴、律巴布韋等數十所大學的榮譽學位和學銜。世界各大洲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城 市、街道、公園、廣場……德國還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學校。

他是印度尼赫魯獎、奧地利布魯諾·克賴斯基人權獎委內瑞拉西蒙·玻利瓦爾解放獎、 蘇聯列寧國際和平獎、蓋亞那最高榮譽獎、西班牙人權協會獎、德國不來梅團結獎、東德國 際友誼之星獎、歐洲議會薩哈羅夫獎、古巴普拉·希龍獎、英聯邦第三世界獎、美國肯尼迪 人權獎乃至諾貝爾和平獎等眾多大獎的擁有者。1963年他被判終生監禁走進監獄時,是個健 壯的男子;1990年走出監獄時已是71歲的古稀老人。鬥志和毅力使他在有生之年看到理想實 現,成為南非有史以來第一位自由民選的黑人總統。1993年11月,我終於有幸見到了這位偉 人。

他本應成為大酋長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南非特蘭斯凱省烏姆塔塔一個滕布族酋長家裡。他的曾祖 父是當地著名的黑人部落首領,父親是操科薩語的滕布人部落酋長,據說有皇族血統,母親 是虔誠的基督徒。在烏姆塔塔鄉間,曼德拉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黃昏,曼德拉同村裡的 孩子圍在篝火旁,聽自發蒼蒼的部落長者講述美麗浪漫的黑人歷史,黑人英雄丁干、本巴塔 、欣查等抗擊外族的故事給他留下極深的印象。曼德拉在回憶童年時寫道:「我對政治的興 趣是小時候聽村裡老人講述歷史時產生的。我曾暗暗發誓,在生活給我的快樂中,將包括為 人民服務的機會。我將為我的人民獲得自由而做出貢獻。」

少年時代的曼德拉被母親送到當地一所白人傳教士辦的教會學校接受正規教育,聰敏好 學的曼德拉發現教科書中的非洲歷史與黑人部落口頭流傳的歷史大相徑庭。放學後,曼德拉 像其他黑人孩子一樣幫助父母放羊、種地,黑社會底層的悲慘生活給曼德拉很大教育。

教會學校畢業後,曼德拉進入惟一一所肯招收黑人學生的黑爾堡大學攻讀文科,由於父 親去世,滕布族大酋長達林戴波成了他的監護人。黑爾堡大學有悠久的民主傳統,曼德拉如 飢似渴地學習各種知識。大學三年級時,曼德拉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他的監護人達林 戴波大酋長強令他接受校方條件重返學校,可曼德拉斷然拒絕。大酋長又提出讓曼德拉娶妻 成家,回鄉繼承酋長職位,處理部落政務,曼德拉再次拒絕,並宣布放棄自己的酋長繼承權 ,毅然離家出走,只身前往約翰內斯堡。

約翰內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工業城市,沉浸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氣氛之中,曼德拉先在一家 金礦當警衛,還當過一段時間的拳擊手。在這裡,曼德拉結識了非國大領導人西蘇魯和奧利 弗·坦博,隨之加入非國大。

「民族之矛」總司令非國大成立於1912年,它在團結各部族聯合維護非洲人利益方面起 了很大作用,但始終不肯越過「溫和、合法」的界限。曼德拉加入非國大後,一面函授修完 文學、法學課程,一面與西蘇魯、坦博合作,於1944年在非國大內建立了非國大青年聯盟, 任全國書記和全國主席。在青年聯盟推動下,非國大於1949年通過反對白人統治、爭取民族 自決的政治綱領,決定以群眾運動反對白人種族統治。

1952年,針對南非國民黨上台後頒布的「集團住區法」、「人口登記法」,曼德拉組織 了全國性的「蔑視運動」,這是南非歷史上首次有組織抗議種族隔離制度的群眾運動,曼德 拉任運動總指揮。曼德拉的指揮才能令非洲政治家們敬畏,同時嚇壞了南非政府。成群結隊 有組織的有色人罷工罷市,強行進入僅供白人使用的商店、郵局、車站、住宅區等公共場所 。這場運動持續了四個月,蔓延到全國,給白人政府以沉重打擊。南非當局下禁令不許曼德 拉參加政治活動,可他因指揮「蔑視運動」有功而當選為非國大副主席。

在此後的幾年裡,曼德拉開設了南非第一家黑人律師事務所,堅持用合法手段反對南非 政府,總結積累鬥爭經驗。

「蔑視運動」使非國大威望猛增,成員從7000人發展到十萬人。針對這一情況,曼德拉 制定了以其名字第一個字母命名的「M」計畫,著手在基層建立嚴密的街道小組,再逐級組成 城鎮領導機構,接受非國大中央執委會領導,使非國大的組織日趨嚴密。

1960年3月21日,警察開槍鎮壓沙佩維爾反對通行證法的示威群眾,打死69人,傷180多 人。繼而宣布緊急狀態法,取締非國大。由於事先已有「M」計畫,非國大及時轉入地下。在 白色恐怖下,曼德拉開始組建軍事組織「民族之矛」,親自擔任總司令。他隱蔽在一個白人 朋友家中鑽研克勞塞維茨、利德爾·哈特、毛澤東和格瓦拉的軍事理論,選擇了以經濟目標 為主的「破壞戰略」。

1961年12月16日,為紀念祖魯人抗擊布爾人入侵的「丁干日」,曼德拉的「民族之矛」 在德班、伊麗莎白港和約翰內斯堡同時行動,襲擊政府機構和變電站,公開進行游擊戰。

為獲得國際支持,曼德拉多次秘密訪問英國,還會見了尼雷爾、布爾吉巴、本·貝拉、 海爾·塞拉西等非洲國家領導人,並在安哥拉接受軍訓,成為令南非當局坐立不安的「黑色 的煩惱」。1962年月5日,由於叛徒出賣,扮成司機的曼德拉在約翰內斯堡壘附近秘密被捕。 同天,世界正注視目於好萊塢艷星瑪麗蓮。夢露的玉殞。

1962年10月,被捕的曼德拉在法庭辯護時,喊出了被壓迫者的心聲:「種族隔離制度是 不道德、不公正、不能容忍的。我們的良心激勵我們抗議它、反對它、努力改變它。」雖然 他從此身陷囹圄長達27年,但他一直在監獄裡以精神領導著南非黑人爭取平等和自由的鬥爭 。

「無期徒刑再加五年」的鐵面他的監獄身份卡簡單明了:「納爾遜。曼德拉。466--64號 ,破壞罪,1962年月日1月7日起無期徒刑再加五年。」

在好望角外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與世隔絕的羅本島監獄裡囚禁著當代「鐵面人」。身 材魁梧的曼德拉的單人牢房僅有四平方米,沒有床也沒有桌椅,只有一席草墊和兩條毯子。 直至到1973年曼德拉生病後,獄方才發給他一張床,但沒有床單和枕頭,一日主餐吃的是玉 米粥和雜糧。每天早七點到下午四點,曼德拉與其他囚犯一起挖土修路、開採石灰岩,從事 奴役性勞動,四周是鞭打、凌辱和警犬,風雨無阻。繁重的體力勞動使他體質日益虛弱,體 重下降了50磅。南非當局企圖以長期囚禁和苦役消磨曼德拉的意志。

曼德拉每天三點半就起床,先鍛煉身體兩個小時,繼而開始學習。他的樂觀情緒感染了 其他囚犯,促成改善政治犯待遇。他通過函授在獄中修完倫敦大學法律專業課程,又開始學 習經濟和商業專業課程。曼德拉通過博覽群書了解外部世界,積蓄力量。為能看懂官方的南 非荷蘭文報紙,曼德拉開始自學南非荷蘭文。由於曼德拉廣泛接觸囚犯,講述人生哲理,傳 播反種族主義思想,囚禁曼德拉的羅本島監獄成了「曼德拉大學」。

曼德拉在獄中堅持不懈地鬥爭,爭取到聽廣播、讀報、洗熱水澡等多項權利。南非當局 擔心這會影響其他囚犯,秘密將他轉移到開普敦波勒斯摩爾中央監獄。在這裡,曼德拉拒絕 以流放和放棄武裝鬥爭為條件的釋放出獄:「在他們給我們以一個政黨的合法地位之前,不 得不繼續武裝鬥爭。」他嚴正指出:「自由是不能討價還價的。」「在監獄中,我對白人的 仇恨減少了,但對制度的仇恨卻增加了。」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幾十年後曼德拉恢複自由之 後,決不向仇敵或曾經折磨他的人報復,極富寬容雅量和道德勇氣。

1985年1月,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教授、前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首席顧問達什獲准訪問這 位已經與世隔絕了23年的偉人。達什寫道:「他身材修長,儀錶堂堂,看上去不到66歲。自 制合體的咔嘰衣褲,沒穿囚服。平靜、自信、具有威嚴的舉止絕不像一個游擊隊員或激進理 論家,而像一位國家元首。」

此時曼德拉的處境進一步改善。早晨三點,曼德拉開始做操、舉重、俯卧撐、跳繩和長 跑,然後淋浴、瀏覽報刊、聽新聞廣播。早飯後看電視節目「早安,南非」,繼而是處理來 往信件。共有十幾名士兵看守著曼德拉,其中三名幾乎與他寸步不離。

曼德拉結過兩次婚,早已離婚的第一位妻子為他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夭折。這位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