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呂不韋之死 文信侯就國河南 秦始皇迫其飲鴆

這件事得從秦王嬴政的加冠禮講起。

秦王政九年四月,二十二歲的嬴政舉行了加冠禮,正式宣告從王太后趙姬手裡接管了政權。嬴政正式接管政權之時,王太后趙姬的男寵嫪毐感到末日的來臨,立即發動叛亂,企圖殺死秦王嬴政。嬴政果斷調動軍隊,迅速平定了嫪毐的叛亂。

嫪毐叛亂不可避免地牽連出相國呂不韋。因為嫪毐原是呂不韋的門客,後來呂不韋為了擺脫王太后趙姬的糾纏,設計將嫪毐獻給了趙姬。若沒有呂不韋的一系列運作,嫪毐既不可能被王太后趙姬所知,更不可能以假宦官的身分進入王太后寢宮。凡此種種,都有案可查,呂不韋又怎麼能夠脫得了關係呢?但是,呂不韋和嫪毐不同。嫪毐罪大惡極,身分只是個王太后的男寵,殺之即可。呂不韋卻是兩朝老臣,怎麼處置呂不韋呢?

嬴政車裂嫪毐在秦王政九年九月,但是,處理呂不韋卻拖到了第二年的十月,兩案的處理相距有十三個月。而嬴政對呂不韋的處理也遠不像對待嫪毐那樣,僅僅是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之職,讓他回到食邑雒陽賦閒。

連母后都敢軟禁的嬴政為什麼對呂不韋如此仁慈呢?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呂不韋「奉先王功大」,二是「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前者講呂不韋成就了莊襄王,後者講為呂不韋說情的人太多。所以,「王不忍致法」。秦王嬴政念呂不韋功大,不願懲罰。一直拖到第二年十月,在接回王太后趙姬的同時,才免去了呂不韋相國的職務,讓他回到自己的封地。當然,為呂不韋說情者人數之多,也說明呂不韋的勢力龐大,一下子除掉呂不韋恐會生出變亂。

秦莊襄王子楚即位之後,兌現諾言,任命呂不韋當了丞相,而且封給他河南雒陽食邑十萬戶。雒陽是呂不韋的食邑,秦王嬴政免去呂不韋的相國之後,呂不韋自然回到了雒陽。

從表面上看,呂不韋因嫪毐案受到的牽連已經結案,但是,事情似乎並沒有完。呂不韋回到雒陽之後,六國的使者絡繹不絕地前往雒陽探視呂不韋,爭相請呂不韋到他國任職。

本來,秦國大臣卸任之後到六國任職者不乏其人,何況呂不韋是強秦卸任的相國,所以,六國邀請呂不韋的使者不絕如縷是一個正常現象。但是,此事卻引起了一個人的擔心。

他是誰呢?秦王嬴政。嬴政擔心什麼呢?他擔心呂不韋叛亂。

呂不韋的才能,呂不韋的聲望,嬴政不僅從父親的即位中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從他十三歲即位以來,九年執政的政績中也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嬴政的擔心並非多餘。

於是,秦王嬴政寫給呂不韋一封極為絕情的信。信裡提到,你有什麼功勞?秦國卻封你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和秦國有何親緣?我卻叫你仲父。請你和你的家屬全部遷往蜀地。〔註〕

看到這封信,呂不韋立即服毒自殺。

秦王嬴政的一封流放信為什麼會引得呂不韋自殺呢?我覺得可能有兩點原因。

一是呂不韋擔心秦王嬴政一步步地將他逼進絕路,最終將他處死;所以,呂不韋看到這封信後非常驚恐,最終喝了毒酒自殺。

二是呂不韋是一位非常有尊嚴的人,他不願等到秦王嬴政明令殺他時他再赴死。這封信並不是明令呂不韋自殺,而是剝奪他為人的尊嚴,這讓呂不韋頓有生不如死之感。

但是,呂不韋的死因真的像《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的如此簡單嗎?

〔註〕《史記.呂不韋列傳》:「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鴆而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