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昭王稱霸 姊弟連袂挺嬴稷 位高權重功震主

秦武王死後誰能繼位,立即成為秦國宮廷中的一件大事,當時秦宮中有條件繼承王位的人、無條件繼承王位的人都捲入了這場競爭。

按照宗法制的原則,能繼承秦王之位的只有秦武王的弟弟們,因此,後宮嬪妃中生兒子者都有條件爭奪王位。後宮中沒有兒子的嬪妃和朝中大臣們,雖然沒有條件繼承王位,但是,有不少人希望自己能有擁立新王之功,於是也捲入了這場爭鬥。

然而此時,秦國有資格、有能力決定這一問題的只有三個人。

一是秦惠文王的王后,此時已經是王太后;二是秦武王的王后;還有一個人,雖然不是王室成員,但是,很有實力。

他是誰呢?

他叫魏冉。在秦惠文王、秦武王時代,他已經在朝廷任官,而且是手握大權的人物。

從表面上看,三個人都擁有一定的決定權,這叫三票制。

秦惠文王的王后、秦武王的王后,從來沒有干預過政事,力量不足,因此,這兩票只是個樣子。而魏冉則不同,他是秦惠文王、秦武王的兩朝元老,在朝中非常有勢力。他這一票是三票中最為關鍵的一票。

秦惠文王的王后、秦武王的王后在立誰為繼承人的問題上和魏冉的意見不一致,但是,魏冉有權,他利用自己的權力一票搞定此事,強行立秦武王的異母弟嬴稷(一稱嬴側)為秦昭襄王。此時,嬴稷正在燕國當質子(做人質)。在宣佈嬴稷被立為新秦王的繼位人之後,趙武靈王為了與嬴稷建立友好關係,派代相趙固前往燕國迎接嬴稷,燕國也願落個人情,便全力配合。〔註1〕於是嬴稷得以順利回到秦國,並被立為秦王。

嬴稷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他的繼位完全是魏冉敲定的。遠在異國他鄉的公子完全沒有左右自己命運的能力,但是他的繼位卻為他的重孫嬴政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然而,魏冉的決定引起秦武王其他弟弟與支持這些公子的大臣的不滿。

《史記.秦本紀》記載,昭襄王二年,嬴稷的弟弟庶長嬴壯〔註2〕和一些大臣、諸侯及秦武王的其他弟弟密謀暴亂,被發現後,全部被殺。秦惠文王的王后支持嬴壯,嬴壯被殺之後,她便鬱鬱寡歡而死。秦武王的王后本來是魏國人,在擁立新王的鬥爭中也遭到失敗,被迫回到了魏國。〔註3〕然而,她支持的到底是不是嬴壯,史書沒有記載。

嬴稷是在燕國做質子時被魏冉擁立的,此時,國內那麼多秦武王的弟弟都在國內,卻沒有被立為秦王,那麼,魏冉為什麼非要立嬴稷呢?

這事其實和一個女人有關。這個女人是誰呢?

她就是秦惠文王的嬪妃「羋(ㄇㄧˇ)八子」。「八子」是秦國後宮嬪妃的一種官職。「羋八子」是楚國人,史稱宣太后。魏冉是宣太后同母異父的長兄,而秦昭襄王嬴稷是宣太后的兒子,這便是魏冉鼎力支持嬴稷繼位的根本原因。

按常理說秦惠文王的王后最有決定權:她是秦武王所有弟弟的嫡母。但是,在秦武王死後確立繼承人時,這位嫡母卻失敗了,因為她沒有得到握有實權的魏冉的支援。

而由於昭襄王此時尚未成年,國家大事便由宣太后與魏冉負責。宣太后不是一位等閒之輩,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生活、工作兩不誤的著名太后。她與義渠戎王私通長達三十年之久,還生了兩個兒子,但是,她最後又誘殺了義渠戎王,並趁義渠戎人沒有任何戒備的情況下,迅速派兵徹底打敗戎人,一下子讓秦國擴建了三個郡。〔註4〕從此,秦國再無後顧之憂。如果秦國硬碰硬地對義渠用兵,代價一定非常大;而憑藉宣太后誘殺情夫,秦國輕鬆地滅了義渠。

嬴稷繼位時因為未成年,不能親政,國政都由魏冉親自掌握。三年後,嬴稷舉行了加冠禮,正式親政。由於魏冉是秦昭襄王繼承王位最堅定的擁立者,又是他的舅舅,所以,昭襄王親政之後,魏冉仍然是秦國國政的執掌者。他在昭襄王一朝五次擔任丞相,位高權重。

魏冉協助秦昭襄王打擊六國,立下不少功勞,被封為穰侯。宣太后同父同母的弟弟羋戎,被封為華陽君。昭襄王也有兩個弟弟,堅決支持他,於是一個被封高陵君,一個被封涇陽君。所以,昭襄王在位的前三十多年,他的兩個舅舅、兩個弟弟都握有重權。〔註5〕

〔註1〕《史記.趙世家》:「趙王使代相趙固迎公子稷於燕,送歸,立為秦王,是為昭王。」

〔註2〕庶長:秦二十級軍功爵制,第十級左庶長到第十八級大庶長都是庶長。

〔註3〕《史記.秦本紀》:「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皆誅,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歸魏。」

〔註4〕《史記.匈奴列傳》:「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

〔註5〕《史記.穰侯列傳》:「宣太后二弟:其異父長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羋戎,為華陽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涇陽君。而魏冉最賢,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