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後世影響 做事決絕手段辣

在做事手段上,李鴻章的毒辣程度比老師曾國藩更上一層樓。這也是曾國藩喜歡他的原因。

李鴻章天生就有一股子剛狠勁兒,從他小時候的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來:

李鴻章十一歲的時候,家裡養過一缸金魚,活潑可愛,非常漂亮,一家人都很喜歡。有一天,父親李文安和家人在閒談中說,今年金魚產仔多,孩子考取秀才的也會很多,一邊扳著指頭數說這個可以考取,那個也可以考取。誰料第二天,金魚全部死光了。仔細詢問,原來是李鴻章幹的。李文安問他為什麼害死金魚,李鴻章仰著腦袋說:「這麼多人都考取,為什麼單單沒有我,這魚不可留。」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鴻章心氣高,手段也夠毒辣。在他後來的戎馬生涯和官場仕途中,他從小養成的這種剛強狠絕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李秀成會集十萬太平軍進攻上海,張遇春、劉玉林所部淮軍大敗,劉玉林陣亡。不久,李秀成派愛將譚紹光率三萬太平軍,與程學啟、郭松林、周盛波、張樹珊等部淮軍激戰。淮軍將領韓正國受傷,其餘淮軍各部都遭受重創。隨後在太倉、嘉定、青浦三次戰役中,淮軍接連大敗。

但當時的形勢對太平軍依然不利,因為長江上游據點相繼丟失,天京也被湘軍長期圍困,在洪秀全的多次催逼下,這年十月,李秀成領兵回援南京。淮軍趁太平軍在江浙防務空虛之機,聯合常勝軍攻佔嘉定,威脅崑山、太倉。留守蘇杭的譚紹光、陳炳文等部太平軍,採取積極防禦的方針,以攻為守,分別從崑太和青浦出發,會攻嘉定、南翔,進圍四江口。

李鴻章利用湘軍在西線牽制李秀成之機,雙管齊下,在東線一面調兵遣將攻城奪地,一面招降納叛。

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六月,李鴻章統籌全局,決定以淮軍分兵三路,向太平軍經營多年的蘇福省根據地進攻。

十一月下旬,淮軍與常勝軍在蘇州婁門外發動猛烈進攻。包圍了蘇州城。

李秀成為了能挽回敗局,在淮軍合圍前夕,從天京前線趕回。但到達之後,他憑藉自己豐富的鬥爭經驗,卻發現郜永寬等懷有「他心」。他深知形勢不妙,就與譚紹光慟哭而別,深夜離開蘇州。

在這些軍將中,以納王郜永寬、比王伍貴文、康王汪安鈞、寧王周文佳為首的八員守將,已經心懷異志,只是懾於忠王的威勢,不敢下手。只有譚紹光忠心耿耿,但他勢力單薄,孤掌難鳴。由於郜永寬和已經當上淮軍副將的鄭國魁曾經拜過把子,所以程學啟便授意鄭國魁加緊策反。鄭國魁原籍合肥,巢湖鹽梟出身,因觸犯族規殺死族長,流落到蘇南,成為太湖搶船土匪武裝的頭目。他一度加入了太平軍,這時又投靠了淮軍。經過他的牽線搭橋,一天深夜,在蘇州城東北的陽澄湖一隻小船上,程學啟在戈登的陪同下,秘密會見了郜永寬和汪安鈞,程學啟向他們提出以殺死譚紹光、獻出城池為條件,可以封給他們二品武官。雙方由戈登作證,折箭為盟。程學啟還和郜永寬相互交換生辰帖子,八拜為交,結為兄弟,以表示誠意。

幾天以後,郜永寬等八人趁譚紹光召開軍事會議之際,突然發難,刺殺了這位天國名將,打開城門將程學啟的部隊迎了進來。但是郜永寬等人對淮軍也抱有戒心,當時城裡太平軍老弱精壯共有十多萬人,他們讓出城裡的一半地方給淮軍,而自己集中在另一半,並且要求所屬的部隊不能拆開,要成建制地整編進淮軍,至少要編二十營。

程學啟一看情況不妙,當晚就出城到李鴻章的大營密商,認為這八個降將靠不住,應該及早誅滅。李鴻章猶豫不決,說:「自古以來,殺降都是不祥之事,這樣做,會使得常州、嘉興的太平軍拚命死守,我們再要往下打就困難多了。」

程學啟怒氣沖沖地爭辯說:「這些人都是從兩廣一帶過來的積年悍賊,而且軍隊的數量比我們多幾倍,雖然表面上投降,其實心裡並不服氣。如果我們不把他們的首惡分子殺掉,聽任他們帶著軍隊和我們同住一城,萬一變生肘腋,後果不堪預料。到時候,腦袋丟了還不知為什麼呢?」說完,拂袖而去。

李鴻章急忙追出去,挽著他的手說:「方忠老弟,不要生氣,我聽你的還不行麼。」於是連夜佈置城外淮軍在四門外埋伏。

第二天上午,李鴻章來到城裡程學啟的軍營,傳令召見八降王,並說要當場封賞他們為總兵、副將,八降王不知是計,興高采烈地來到軍營。李鴻章早已擺好酒席,還裝模作樣唸了唸封賞的名單,就請他們入席。酒宴剛開始,忽然有校弁送來緊急公文,李鴻章便趁勢離開了。過了一會兒,正當八降王酒酣耳熱之際,進來了八個武弁,每人手裡拿著一套清軍的頂戴官服,跪到酒席桌前說:請大人更衣換頂戴,八個人洋洋得意地站了起來,自己用手解開頭上的黃包布,就在這一剎那間,八個清軍武弁從冠服下拿出鋒利的匕首,八顆血淋淋的人頭,就落在了武弁的手中。

程學啟在誅殺了「八降王」以後,立即派兵闖進蘇州,「無門不破,無處不搜,無人不魄飛天外」,僅在城內雙塔寺庭院就殺害太平軍三萬人,用無數太平軍將士的鮮血染紅了自己頭上的頂戴。

李鴻章在給曾國藩的信中說:「吳門雖復,潑街難民,遍地骸骨,須一年後方有生發。」可是為了解決數倍於己的降敵,他在這件事上,用的是先斬後奏、快刀斬亂麻的手段。連有「曾剃頭」稱號的曾國藩也自嘆不如。

雖然殺降的建議不是李鴻章提出來的,但是他畢竟接受了程學啟的提議,事後雖然覺得太不仁義,不過從大局著眼,他並不後悔。他在給母親的信裡坦誠地說:「男等自克崑山、太倉後,上海軍又迭克吳江、江陰各縣,並攻克沿太湖之各卡,遂合力進逼蘇州。李秀成力謀解蘇州之圍,然吾軍奮勇攻擊,又奪得滸墅關。李賊知難以為力,遂入城與譚逆紹洗,堅守不出。吾軍以炸炮轟城外石壘皆破,秀成魂喪,無復當初瓢悍之象。適以洪賊秀全,待援迫在眉睫,遂留紹洗駐城巡守,乘夜遁去。我軍中程學啟等,攻城晝夜不息。偽納王部雲官等,因副將鄭國魁通款於學啟,遂刺死紹洗,開齊門請降。男入城撫視。學啟初與雲官等約為兄弟,至是恐降眾復叛,力請於男,盡殺雲官等八偽王,及其黨數百人。此事雖太不仁,然故關大局,不得不為。」

而程學啟則不然,因為他本身就是太平軍的降將,卻對同樣是太平軍降將的郜永寬等下如此黑手,是絕對說不過去的。所以儘管他一再自我標榜:「殺降負盟,為國無私,此心可質鬼神。」但從來不許別人在他面前再提殺降的事。

有一次,李鴻章酒後和他開玩笑,說:「你也是投降過來的人,怎麼對你的同類這樣殘忍。」程學啟勃然大怒,回到軍營裡召集了一幫親兵,要找李鴻章拚命。李鴻章只好在其他淮軍將領的護送下,親自登門謝罪,才算平息了事態。

不久,程學啟在攻打嘉興的戰役中,被流彈射中腦部,重傷而死。有的筆記記載,他臨死前,口中一直在喃喃自語,重複著李鴻章對他的責備。

不過,李鴻章對程學啟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他在給四弟李昭慶的信中說:「滌生夫子令懷寧人程學啟,投兄處立功。所向克敵,奮勇先登,實國家難得之人才。」程學啟死後,他上書朝廷,陳述程學啟在兩年之間,奪回江、浙名城十數座,其中攻克蘇州是東南第一戰功,請求給予優恤。朝廷批准,特詔賜恤,並稱讚他智勇雙全,贈太子太保銜,賜祭一壇,在安慶、蘇州、嘉興為他專門建立祠堂,贈謚「忠烈」,同時授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襲職位,又加恩授予世襲三等輕車都尉,合併封為三等男爵。

對此,曾國藩很滿意,在給曾國荃的信裡說:「余年來愧對老弟之事,唯撥去程學啟一名將,有損於阿弟。然有損於家有益於國,弟不為過鬱,兄亦不必過悔。頃見少荃為程學啟請恤一疏,立言公允。」

曾國藩也是殺降的專家,從太平軍中投誠的將領,很多都沒有得到好下場。在這個方面,李鴻章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曾國藩對李鴻章乾淨俐索地解決了八個降將,還收復了蘇州城,非常高興。他在給弟弟曾國演的信中說:「此間近事,唯李少荃在蘇州殺降王八人最快人意。」在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日記中也說:「閱本日文件,見李少荃殺蘇州降王八人一信稿一片稿,殊為眼明手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