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後世影響 不義之財不可取

李鴻章剛到上海出任江蘇巡撫的時候,巡撫是一個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按照當時的官場規矩來說,地方士紳以及下級官吏都要前來拜賀的。當時李鴻章正是虛齡四十歲,一些地方官紳紛紛到他的府上祝壽,簡直是踏破了門檻。上海是富裕之地,帶來的壽禮自然是相當可觀的了。

但是李鴻章到上海是想要幹一番事業的,上海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要想在這裡站住腳,首先要做到潔身自好,要是輕易就被拉下水,那將來還有什麼作為?他還記得臨行時老師曾國藩對他的吩咐:要小心從事。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寫了兩個通知,一張貼在衙門前面的照壁上,一張貼在淮軍的大營轅門外面。通知上寫道:「本撫台今年不做壽,不收禮,不請客,不擺酒,但歡迎本地士紳人才及外國朋友前來交流時務。」對於先前已經收到的賀禮,李鴻章派手下一一原封不動地退回原主。這樣一來,送禮攀附的風氣總算被剎住了。

後來李鴻章被派往俄國簽訂密約,當時的歐洲人就謠傳李鴻章收了俄國的賄賂,中國人裡也有不少人持這種觀點。但據俄國財政大臣維特的回憶,俄國為了爭取李鴻章簽訂《中俄密約》,曾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紅利中劃出三百萬盧布作為「李鴻章基金」,不過維特在他的回憶錄中鄭重地聲明:「李鴻章當時在彼得堡沒有得到任何賄賂。」

有一次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也問起了這件事情:「聽說俄國為您設立了基金,現在我們急需用錢,為什麼不把這錢取出來用用?」李鴻章回答說:「要是動用了這錢,那我不是真的成了漢奸了?」

民國時期北洋政府交通、財政高級官員梁士治曾經說起過這麼一件事情:

梁士治在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年)來到北洋幕府的時候,每月由北洋編書局給一筆車馬費,這筆錢是由淮軍錢糧所送來的。他覺得很奇怪,淮軍早已不存在了,怎麼還有錢糧所的名目呢?後來兵部左侍郎李鴻章的老友王文韶把實情告訴了他:「甲午海戰之後,李文忠公赴日本議和,北洋大臣一職由我接替,在交接時,確有淮軍錢糧所存銀八百萬兩,這是文忠公帶兵數十年由各項雜費中存下來的。如果我王某人帶兵存這些錢,能不能交出,我還得考慮考慮,然而文忠公卻淡然置之。後來這錢一直作為公款,我離任後交榮祿,榮祿又交袁世凱,經過庚子之亂,此款仍能保存。現在袁世凱小站練兵花的就是這個錢,這都是托李文忠公的福蔭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