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投身官場 講求洋器欲自強

還是在安慶的時候,李鴻章就開始接觸外國人的洋槍洋炮,還有那些威力無比的遠洋戰艦與船隊。到達上海之後,李鴻章不無驚異地發現,堂堂大清上海的防衛力量,竟是由英國人、印度人、法國人組成的三千人的洋人軍隊。這支軍隊是由上海商人和紳士出錢養著的外國僱傭軍。該軍一八六○年正式組建,由美國人華爾出任指揮。一八六二年,被清政府命名為「常勝軍」。這個華爾,後來還娶了楊坊的女兒,加入了中國籍。

「常勝軍」的武器都是西式的來復槍和榴彈炮,李鴻章看著這些硬邦邦、冷冰冰的「利器」,不禁驚嘆它們的神奇力量,並逐漸對這些「利器」產生了極其熱烈的嚮往。為此,他還化妝成百姓,親自到上海的外國軍艦上參觀。李鴻章在文章中寫道:我觀察我們中華民族和外國人的種種,包括歷史、制度和文字等等方面,外國人唯一比我們強的就是他們先進的武器裝備。如果我們中國人將來也有自己的先進武器,那我們就再也不用害怕外國人了。

由華爾所率領的「常勝軍」連連挫敗雄風依舊的太平軍這一事實,使李鴻章深深地感受到了洋槍洋炮的巨大威懾力,同時也不得不生出空前的危機感。李鴻章明確提出:大清現在的大患是太平軍,將來更長久的大患必是洋人無疑。所以他要求自己的軍隊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強」,而最初的自強之道,就是所謂「講求洋器」。

在李鴻章著手以「洋器」裝備淮軍時,首先遭到曾國藩的反對。曾國藩一向認為,用兵在人不在器,而且懷疑洋槍洋炮的作用是否有李鴻章說得那麼厲害。李鴻章不便強烈回駁自己的恩師和統帥,只是在回信中委婉地表示,我是想學習洋人的一點兒「密法」,希望能增強淮軍的戰鬥力。

在一八六二年五月給曾國藩的信中,李鴻章談到世界歷史說,以前俄羅斯和日本因為不知道大炮的厲害,所以國力日益衰退,自從他們從英法學到武器的製造術後,便逐漸能和英法比高下。除此之外,李鴻章日益感到淮軍勢單力薄。他考慮到從老家招兵不方便,所以除了在當地招募了一些新兵之外,把淮軍主要來源放在改良以前的防軍上。他還收編了一大批太平軍的人馬,用以擴大和充實淮軍力量,而且收編的降軍力量遠遠超過改編的防軍。這是李鴻章有意採取「以毒攻毒」之策。

此時李鴻章還開始組建自己的水師。最早的淮軍水師起建於安慶時期,那時候有五隻大船。到達上海之後,李鴻章改編了上海舊的水師防軍和蘇嘉地區的部分船隊,還有其他一些零散的力量。他還統率著淮陽水師和太湖水師。這樣,李鴻章的淮軍便達到了水軍四萬人,陸軍七萬人的規模。

最初李鴻章訓練淮軍,基本上也是按照以前訓練湘軍的那一套辦法,特別是每天要帶領士兵唱「愛民歌」,這都是曾國藩的創意。湘軍雖然擁有洋槍洋炮,但是很少使用。李鴻章則請洋軍官進入淮軍大營,幫助實際操練,讓士兵學習洋槍洋炮的使用方法。從此以後,淮軍這支湘軍中最早的分支部隊,開始和湘軍有了諸多的差別。李鴻章就率領著這樣一支隊伍,開始了對太平軍更猛烈的進攻和更瘋狂的剿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