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初試牛刀 良善之人結姻緣

善良的人總是有好報的。李文安的善良為他促成了一樁不錯的婚姻。

當初在磨店老家時,有一年,李殿華抱回一個正在出天花的女孩。那女孩在路邊啼哭不止,渾身發燙,顯然是個被遺棄的病孩。李殿華雖身在鄉下,畢竟是個小知識分子,略懂些醫道,尤擅長兒科,見了心憐之,於是抱回家收治,幾番調治後居然治癒了。女孩病雖好了,但臉上卻留下了稀稀落落的白麻點,這對女孩來說是個不小的缺陷。女孩沒有地方去,就成了李家的一員,長大後就在李家幫著幹活,她要以辛勤的勞動來報答李老太爺的養育之恩。她既然要整天跑進跑出地幹活,也就沒有必要像深閨裡的小姐一樣裹小腳了,同時也沒有親生母親在旁監督她裹腳,那雙自由自在的大腳就成了她生活中的好幫手,什麼重活兒都不含糊,但久而久之成了村民們的笑料。

在封建社會,女人們是以小腳為美的,大腳板子根本就不能被大眾所接受的,另外,臉上又長了麻點,又整天在地裡幹活兒,這樣的姑娘長大之後是無法找到一門好婆家的,何況還是個被丟棄的孩子,親爹娘還不知在哪裡。但她不知道,有一雙善良的眼睛早就在注意她了,這就是李家的四少爺李文安。李文安是個心慈面善的人,見不得人家受苦。有一天他晚上從外面回來,看見姑娘勞累得倒在灶門口就睡著了,就順手脫下外衣蓋在姑娘身上。其父聞知後,知道兒子對姑娘有情,遂命之結為夫婦。

但世事難預料,新娘子非凡才能在婚後不斷地表現出來,她有很強的幫夫運。特殊的身世使她不僅吃苦耐勞,潑辣能幹,遇事有「豁出去」的氣概,而且有很高的智慧。她善於治家,前半生非常辛苦,後半生極其享福,應驗了中國人的那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老話。

她是李家的大功臣。丈夫在家時要讀書備考,在外時要秉公做官,家中一切,就只能由她負責打理。她還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六男即李瀚章、李鴻章、李鶴章、李蘊章、李鳳章、李昭慶兄弟;兩個女兒,大女兒嫁記名提督、同縣張紹棠,二女兒嫁江蘇候補知府、同縣費日啟,都嫁得十分風光。她的大智慧還在於,每當丈夫和兒輩遇有陞遷,別人總是喜笑顏開時,她卻不然,她總是不露喜色,反而沉靜地時時以盈滿為戒,顯示了「福人」的真功夫。

上蒼也回報了這位苦心的女人,讓她在後半生大富大貴,活到八十三歲,比丈夫李文安多活了二十八年。她晚年跟著兩個當總督的兒子過,在總督衙門裡當她的太夫人,享盡天下榮華富貴,根本不在乎鄉下的那幾進小院了,所以他們在熊磚井的老土地上,並沒留下她的大宅院。她的兒子們幫助清政府打敗太平天國後,有一年總督「換防」,李鴻章從湖廣總督的位子上北調京畿,去任直隸總督,留下的湖廣總督的職位恰好由他的哥哥李瀚章接任。當時她正跟兒子住在總督署內。總督要掉換了,而老母親是同一個,老太太是不需要「挪窩」的,走了一個總督是她的兒子,再來一個總督還是她的兒子。鄉間鄰里不無羨慕地傳出話來:「人家李家是總督換防而老太太不用換防。」其福分真是人人仰之,無以復加。此後兩個總督又有過幾次這樣的「換防」,老太太仍是「他們換他們的防,不關我事」。

她的後半生,不僅享受了一般官僚家庭的榮華富貴,還屢受皇恩。她七十五歲生日時,適逢慈禧太后四十壽辰,清帝為籠絡漢臣,推恩及親屬,特下《褒賞諭旨》:「內閣奉上諭,大學士直隸總督一等肅毅伯李鴻章、湖廣總督李瀚章之母年近八旬,特沛恩施,著賞給御書『松筠益壽』匾額一面,紫檀三,鑲玉如意一柄,大卷江綢袍褂料二匹,大卷八絲鍛袍褂料二匹。」一八八二年,老人家年紀大了,身體久病不癒,皇上又下諭旨,賞李鴻章一個月假期去湖北(李瀚章的督署)探望,並賞其母人參八兩,以資調理。可是那八兩人參並沒有養好老太太的病,老太太於聖旨下達的當日就去世了。於是清帝再下一道諭旨:「內閣奉上諭: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李瀚章之母,秉性淑慎,教子有方,今以疾終,深堪軫惻,朝廷優禮大臣,推恩賢母,靈柩回籍時,著沿途地方官,妥為照料,到籍後,賜祭一壇,以昭恩眷。欽此!」

在封建社會,這是沒有幾個老太太能夠得到的至高恩寵。

次年三月,載著李母靈柩的大船從漢口沿長江而下,一路上各地官員迎接送往不敢怠慢,中經巢湖、店埠河、全羊河水路運至磨店鄉,合葬夫墓。在磨店來說,無疑又是一次盛大的典禮。

這還沒完,在她去世二十多年以後,清政府還追封她為一品夫人,晉封為一品伯夫人,晉贈一品侯夫人。那時她所有的兒子都已去世了,清政府仍念記著她,可知她的身價在晚清歷代皇帝眼裡,都是不低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