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仕途通達,決勝官場 第三章 追逐權力

——手中有權好辦事 獨霸軍機攬大權

和珅對權力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就像他對金錢的慾望一樣,是與生俱來的。和珅恨不得自己就是皇帝,掌握一切大權。所以,他不但不能容忍同僚中有人地位超過自己,而且總是盡量把所有的軍政大權都攥在自己手中。到了乾隆後期,和珅幾乎掌控了軍機處所有重要的部門的權力,形成了實際意義上的獨霸局面。

軍機處開設於雍正六年(一八○一年),當時清政府正在努力平定新疆準噶爾的叛亂;為了更加及時有效地調用軍需物資,成立了「軍需房」,這一機構就是軍機處的前身。叛亂平定後,清政府覺得軍需房在作戰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就保留下來並改成了軍機處。這其實也是中國歷史的傳統,封建帝王為了更好地集中權力,與以宰相為首的官僚體系爭奪統治權,總會在靠近內宮的地方設立一個由自己負責的機構,處理國家大事。

但是隨著這一機構逐漸成形,又會漸漸成為官僚體系的一部分,成為朝中大臣爭權奪利的新的鬥爭場所。皇帝不得不重新設立新的機構……如此循環往復,沒有終點,這是高度專制無法跨越的歷史循環。

清制沒有宰相,把權力分到了六部,然而雍正設立的軍機處實際上行使了宰相的職責,幾乎掌管國家的全部重大事務,相當於直接為皇帝處理軍國大事,是皇帝的替身,由此可見軍機處在清朝的行政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和珅從乾隆四十年到嘉慶四年的二十多年裡,擔任軍機大臣長達二十三年之久,以軍機大臣兼步軍統領達二十二年,以軍機大臣、步軍統領兼戶部尚書達十五年之久,就連嘉慶帝也說過:「和珅攬權專政……蓋由和珅以軍機大臣兼御前大臣,事權過重,內外官員,畏其聲勢不敢違拗。」在這期間,軍機處實際上只有和珅一手掌握大權。就算偶爾有一兩個人敢違背他的意圖,和珅也會毫不猶豫地進行打擊。可以說,和珅在軍機處順風順水、一片祥和,但卻難掩其黑幕下的罪惡。與和珅同時任軍機大臣的王傑,就是被和珅排擠的一例。

王傑,字偉人,陝西韓城人,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進士。後得乾隆賞識,歷任內閣學士、戶部侍郎、左都御吏、兵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要職。王傑任職軍機處大臣期間,正是和珅風頭正盛、最得皇帝寵信的時候。《清史稿》中也有這樣的記載:當時,和珅「事多擅決,同列隱忍不言,傑遇有不可輒力爭」。和珅一直想利用皇帝對自己的專寵而獨霸軍機處,從而實現自己的權力之夢。但總是無法撼動王傑,而王傑仗著乾隆的賞識,總是處處與他作對。這樣一來,和珅總是不能得逞,情急之下,他竟然想出了一個無恥的計策。

原來,做過兵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職位的王傑,不但不是一位五大三粗的人,而且由於頗善養生之術,身體一直保養得很好,皮膚相當嬌嫩。一天王傑正在軍機處內值班,和珅心生一計,瞅準機會特意湊過來,趁著王傑獨自一個人坐在炕邊,就「色瞇瞇」地去握住王傑的手,一邊撫摸一邊讚嘆他善於養生,尤其提到他的皮膚竟然保養得這般細膩,就連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姑娘媳婦也會羨慕得要死。王傑見和珅講出這些不堪入耳的話,心中早就不悅,沒想到和珅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王傑本來就是一個讀書人,臉皮薄,哪裡受過這等奇恥大辱?他甚至覺得已經無法在軍機處待下去了,可是又無法向別人啟齒,最終只好在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以自己腳傷未癒為藉口,告老回鄉了。直到四年後嘉慶帝親政,和珅已被查抄問罪之後,王傑才重新入主軍機處。

和珅用這種卑劣的手段驅逐出去了一個心腹大患,他在軍機處就更加無法無天了。認為整個大清除了老眼昏花的乾隆對自己有些制約作用外,其餘的人都構不成威脅。

不僅如此,他還牢牢控制著全國官員的考核和任命大權。中國封建社會的行政體系中,一直以來就有一套完善的選拔考察官員的制度,由吏部下屬的「考功司」主持,分為「京察」和「大計」兩種。「京察」針對的是在京為官的官員,而「大計」則是針對地方官員設立的考查制度。考查選拔官員向來是行政權力中最重要的權力,可以通過官員的任免培植自己的勢力,打擊異己。和珅就是憑著自己多年的苦心經營,才得以穩居寶座。這一權力在和珅任吏部尚書時由他牢牢把持。後來,嘉慶登基,任命劉墉為吏部尚書,把和珅的權力硬生生地奪走了。

而劉墉對嘉慶忠心耿耿,為官正直,不免對和珅有所威脅。和珅大權旁落,在自己任上做的那些齷齪事難免被劉墉發現,於是和珅就想把選官權從吏部轉移到自己操縱的軍機處,主要是保證大權不能握在嘉慶和劉墉手中。於是,和珅給乾隆上了一道奏摺說:「自太上皇禪位,皇上親政以來,天下安定,未有什麼大的亂局,值此之際,更應該肅清吏治,加強對官吏的考察,國家政策的體現,法令的申張嚴明,全繫於官員身上,所以,對官員的考察選拔實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奴才認為,單是考功司已不足以擔此重任,這樣的大事應該交給軍機處,由眾位大臣共同辦理,吏部可以行輔助軍機處之責。」

和珅把這奏摺同時呈了兩份分別給乾隆和嘉慶,所以嘉慶帝立刻明白了和珅的意圖,但是由於自己力量太過弱小,有時甚至不能自保,更別提別人了,自己現在只不過是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軍國大權一直操縱在乾隆手中,他只能據理力爭,希望說服乾隆不要隨意更改:「按照大清的體制,遴選官吏一向由吏部考功司主持,大學士同察,朕以為考功司多年經辦此事,對官員狀態清楚瞭解且經驗豐富,而且吏部尚書大學士劉墉辦事幹練、清正廉明,定能稟公而斷,不至於出什麼紕漏。」

乾隆真是左右為難,一邊是自己的寵臣和珅,一邊是自己的兒皇帝,他決定考慮一下再做決定。和珅趁機背著嘉慶向乾隆進讒言:「太上皇,皇上此舉是為了能掌握銓選天下官員的權力,好選擇任用對他忠誠的官員,擴大自己的權勢。」

和珅不愧跟隨了乾隆多年,連乾隆的忌諱等都瞭解得一清二楚。這幾句話恰好說到了乾隆的痛處,乾隆擔心的就是自己退位歸政後大權旁落。聽和珅這麼一說,立刻決定將選官權交由軍機處處理,吏部只是從旁協助。

和珅不可思議地在君臣大權爭奪戰中獲勝,聲望之高更是一時難有匹敵者,心裡禁不住飄飄然起來。殊不知物極必反,當他越來越緊地把權力收攏過來的時候,大權卻開始漸漸從他身邊散去,如同悄悄流過的溪水一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