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仕途通達,決勝官場 慧眼獨識

和珅一生的命運起伏,與《紅樓夢》裡的人物頗有幾分相似。不僅如此,和珅的一生與《紅樓夢》一書的完成、面世及流傳也結下了不解之緣。正是由於和珅的巧妙安排,才讓乾隆解禁了《紅樓夢》。

和珅出任《四庫全書》正總裁之後,接到乾隆帝的聖諭,要求「將違礙字句的書籍,著力查繳」,可見控制文化的思想根深蒂固。和珅既然是乾隆的代言人,在這方面自是不遺餘力,全力查繳「禁書」。誰知一個偶然的機會,卻讓和珅成就了小說名著《紅樓夢》,因此傳為一代佳話。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康熙年間江寧織造曹寅的孫子,家中累世巨富,自幼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康熙帝諸皇子爭奪皇位,曹家支持皇八子胤祀,皇四子胤禛(雍正帝)即位後,曹寅被抄家。所以,十三歲以後曹雪芹的生活從衣食無憂變成了飢寒交迫,痛苦不堪。成年後,曹雪芹更加衣食無著,後來竟至以喝粥維持生活的地步。曹雪芹看破世間百態,開始把全部精力放在寫《石頭記》一書上。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曹雪芹唯一的兒子病死,曹雪芹不堪喪子之痛,哀痛成疾,終於不治。曹雪芹的好友敦誠在《挽曹雪芹》詩的注中提到:「數月前,伊子殤,因感傷成疾」。

曹雪芹死後,留下了《石頭記》前八十回的書稿,後四十回只有散落的一些片段和部分回目,並未成型。這本不完整的《石頭記》恰似曹雪芹的一生一樣命運多舛。由於書中有關男女關係的描寫過於細緻,被當時社會上的「道德之人」稱為淫穢之書。況且書中涉及康熙、雍正年間各皇子為爭奪皇位繼承權而明爭暗鬥的內容,故被朝廷列為禁書。

雖然《石頭記》被列為禁書,但整本書內容寫實,符合各階層的閱讀需求,故而在文人墨客、市井小民中輾轉抄錄,廣為流傳。讀書人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此書被譽為奇書。但是僅限於人手相互傳抄,偷偷地看,雖然坊間也有《石頭記》刻本,但畢竟是少數大膽書商冒險刊發的,無法廣為流傳。

和珅畢竟讀過書,是個愛讀書之人。他早就聽說了《石頭記》,但是苦於無法見到其內容,常常深感遺憾,因為他本身就是朝廷負責收繳禁書的官員,所以不好明著向別人索要。有一天,和珅的黨羽蘇凌阿恰好看到了《石頭記》,一讀之下竟然被深深吸引住了。於是蘇凌阿花費巨資買了《石頭記》的原抄本,珍藏在家中。恰好有一天,和珅在蘇凌阿家裡看到了《石頭記》,大為欣喜,立刻從蘇凌阿那裡借來,拿回府讀了起來。這一讀,沒想到他也被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

和珅似乎從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的身世與曹家、書中的賈家頗有幾分相似。他少年貧寒,三歲喪母,十歲喪父,靠借貸讀書。繼承世爵成為三等侍衛後,才有幸接近皇上充當鑾儀衛侍衛。後來,憑藉才學贏得了乾隆的讚賞,才有了今日的榮耀。相比之下,曹雪芹的祖父也是奴才出身,後來累官至江寧織造,是康熙年間外放的高官。曹家敗落,想來那曹雪芹也是歷經坎坷,嘗盡了千辛萬苦,看透了世態炎涼。《石頭記》中的賈政是達官顯貴,女兒還被選入宮中為妃。而和珅的兒子也娶了皇上最寵愛的女兒做妻子。書中所述引起了和珅的強烈共鳴。和珅越看越入迷,漸漸地沉醉在其中,忘了周圍的一切,直到僕人前來喚他吃晚飯,他才發現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合上書,不免又是一番慨嘆。

和珅只用幾天時間就將八十回的《石頭記》讀完了,不由得對作者和這本著作本身心服口服,他認定這是天下第一的小說,心裡還一直掛念著後面的內容,於是吩咐蘇凌阿代為尋找。但是,由於曹雪芹沒有完成後面的內容就撒手歸天,蘇凌阿只找到曹雪芹遺存的一些回目和零散的片段,和珅對曹雪芹的病逝深感遺憾。

和珅見無法看到《石頭記》後面的內容,心中又割捨不下,於是反覆閱讀八十回的《石頭記》。他讀的次數越多,越覺得這是一部曠世奇書,於是有心將它刊發面世,雖然皇帝有查禁令,但只要像修改《四庫全書》一樣,對全書做一番處理,刪掉那些不合聖意的地方,再續上一個能夠接受的結局,皇上肯定高興,是不會加以阻攔的。只要得到了皇帝的首肯,這本書的「禁書」帽子一摘,就可以公之於世了,自己落得個慧眼識書的美名。和珅禁不住遐想各級官員對自己拱手祝賀的樣子,開始陶醉起來。

修改和續寫這個工作由誰來做呢?這個人首先要有才華,會寫小說,否則難免狗尾續貂;其次,地位也不能太高,否則難免趾高氣昂,不配合。和珅想來想去想到了高鶚,高鶚是漢軍黃旗內務府人,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詩詞、小說、戲曲、繪畫及金石之學,在乾隆年間頗負盛名,但只是個舉人,沒有考中進士,所以總感覺矮人一頭。和珅覺得這個人是合適的人選,於是他悄悄找到高鶚,命他修改、續寫《石頭記》一書。

恰好,高鶚也很喜歡《石頭記》這本書,早就對裡面的故事瞭然於胸。他聽說當朝紅人和珅要他續寫《石頭記》,喜不自禁。他與朋友程偉元一起商量、揣摩原作者的心思、想法,依據曹雪芹留下的回目構想,很快完成了續寫工作。

和珅看完了續寫的書稿,細細閱讀了一遍,並不滿意。他認為續作的結局未免過於絕望,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雖然續寫部分讀起來比較通暢,但肯定通不過乾隆這一關,於是和珅要求高鶚重寫。和珅不愧是審查書籍的高手,他讓高鶚重新安排一個略為圓滿的結局,同時標出原作八十回中那些過於悲傷和壓抑的文字,命他一併加以修改。

高鶚知道了和珅的意願後,覺得那樣修改就歪曲了作者本意,不甚妥當,有違作者意願,是對原作者的不敬,所以不願修改。和珅當然知道這樣做會使作品意味有所改變,但總比永遠被封強,於是他對高鶚半勸半嚇地說道:「我也是愛書之人。按照曹雪芹的原意續寫當然是對他的尊重,然而這樣一來這本書就會永遠無法公開面世,後人也難以見到這本書了。況且,萬一朝廷追查下來,你高鶚作為續寫者,肯定罪責難逃,曹雪芹也永世不得翻身。豈不是兩敗俱傷?所以,為了這本書能夠流傳後世,只有將書中對朝廷不敬的地方略加改動,才能獲得皇上的首肯,從而能夠刊行天下。你也算幫了曹雪芹遂了心願。曹雪芹倘若黃泉下有知,就算內容有所改動,也定會心存感激的。」

高鶚聽和珅這麼一說,覺得和珅的話也有道理:自康熙開始,朝廷大興文字獄,凡有任何詆毀清政府的言辭,哪怕是一些不相關的詞語,如「華夷、明、清」等,都會被追查,令人提起筆來就膽戰心驚。況且和珅本人就是積極禁書的官員,不敢得罪,現在他既然要求這麼做,自己也沒有辦法。高鶚無可奈何,只好按和珅的意圖重新續寫了後四十回的結尾,對曹雪芹的原稿中凡是涉及朝廷避諱之處都做了相關修改,書名也按照和珅的意思改成了《紅樓夢》。

高鶚畢竟文采非凡,他續寫部分的語氣、意境與原著無二,幾可亂真。重新續寫的部分,基調也緩和了不少,甚至還有一些對當朝歌功頌德的地方。和珅看過新稿後,終於喜笑顏開了。

書終於修改完了,但和珅總不能慌不迭地跑去呈給乾隆帝,這未免也太明顯了。因此,和珅拿到書後,沒有立刻呈給皇上,而是從太后那裡找突破口。他每天都去向太后請安,有機會就跟太后聊天,講上一段書中的故事。和珅本來就善於言辭,他把故事描述得惟妙惟肖,太后越聽越喜歡聽,一來二去被迷住了。太后不滿意每天聽和珅講一點兒,就向和珅要書自己來讀。和珅見目的終於達到了,於是連忙拿出準備好的手抄稿獻給皇太后,趁機說出本意:《紅樓夢》是千古第一奇書,無奈現在卻被冤枉為禁書,真是可惜啊!

很快,乾隆帝就知道了這件事,他命令和珅重新審查《紅樓夢》。和珅連忙說他已經將書稿審查了好幾遍,寫的都是家事,並沒有什麼特別忤逆的地方。同時將《紅樓夢》獻給皇上御覽,請求若無重大問題,付諸發行,以讓天下人都能閱讀,同時沐浴皇帝的恩澤。

好書的魅力總是能夠打動很多人。乾隆帝自從得了和珅送的《紅樓夢》就愛不釋手,天天抽時間閱讀,並且讚不絕口。於是下旨:「查禁違逆書籍,是為了端正世道人心,懲辦大逆不道、煽動民變之徒。《紅樓夢》不過都是家事,只能算是才子之書,從此解禁。」

《紅樓夢》一經解禁,迅速流傳全國,風靡一時。高鶚也因此而名聲大振。很快就中了進士,而閱卷官正是和珅,其中意味,值得玩味。

和珅是乾隆時期文字獄的大力維護者,不想卻對《紅樓夢》的傳世立下功勞,不得不讓人感嘆世事難料啊!

和珅與《紅樓夢》的淵源還不止這些。和珅的一個黨羽汪如龍,本是鹽商,當官全靠和珅提攜。此人善於逢迎,而且非常聰明,也喜歡讀書。

有一天,汪如龍與和珅聊起了《紅樓夢》一書,道:「先生曾經派人修改《石頭記》,並將名字改為《紅樓夢》。先生可曾想到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