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八面玲瓏,為人狡黠 對子女疼愛有加

和珅是個非常重感情的人,對妻子,對兄弟,對子嗣,他都非常關懷和寵愛。人們可能會感到奇怪,一個貪官怎麼會如此兒女情長呢?是的,這雖然看似矛盾,可是人就是這樣一種複雜的動物,對別人的貪婪和殘忍並不表示他也會如此對待自己的家人。

和珅位高權重,也希望和家有更多的子嗣繼承龐大的家產,以保證和家人丁興旺,香火綿長。但事與願違,和珅只有正妻馮氏所生長子豐紳殷德以及嘉慶初年所生但隨即夭折的一個小兒子。女兒則未見記載,只知道有一個大女兒嫁給了康熙皇帝的曾孫貝勒為福晉,其他則沒有記載或傳聞。

和珅長子豐紳殷德生於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因與乾隆帝的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同年所生,且生得眉清目秀、聰敏乖巧,被乾隆帝看中。於乾隆四十五年賜名豐紳殷德,並指為十公主的額駙。乾隆五十四年與固倫和孝公主完婚,命為御前行走。次年授散秩大臣。乾隆五十六年二月管理御茶膳房、造辦處事務,同年四月兼武備院卿。乾隆五十八年調任奉宸院卿,次年升任正黃旗護軍統領。乾隆六十年兼任內務府大臣。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兼任總理行營事務大臣。次年二月兼任鑾儀使,八月任正白旗漢軍都統,仍兼護軍統領,監督崇文門稅務。豐紳殷德在乾隆與和珅的照顧下一路陞遷,可謂一帆風順。

和珅對豐紳殷德的關愛和培養是相當盡心的,這不僅是因為豐紳殷德是他唯一的兒子,更因為豐紳殷德是乾隆帝親自挑選的乘龍快婿,是他與乾隆帝拉近關係的紐帶。所以和珅從小就對豐紳殷德的教育非常上心。聘請了一批飽學之士來對兒子進行良好的教育,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寺卿李光雲以及竇光鼐等,都曾做過豐紳殷德的家庭教師。

因為豐紳殷德不必像他的父親小時候那般為生計發愁,而且受到系統、良好的教育,所以他的文化素養還是比較高的。《延禧堂詩鈔》輔國公思元裕瑞序中曾稱豐紳殷德:「性情敬慎謙光,慷慨磊落,於友道尤篤」,所作詩「珠圓玉潤,高曠清靈,從來無一絲紈絝氣,且措詞莊重謹密,溫厚和平。」張從孚虛舟《挽天爵道人》序中也稱讚豐紳殷德:「為人持重老成,不苟言笑,所學淹有群籍,博通條貫。其為文為詩為字,朗圓幽秀,士林重之。」可見豐紳殷德在道德修養、詩書禮儀方面還是很有天賦的。

豐紳殷德成年後,和珅親自規劃他的發展前途,曾在嘉慶元年推薦豐紳殷德前往湖廣地區視察軍事,並讓他擔任事務性較強的總管內務府大臣,參與管理宮廷事務,通過調換不同的崗位鍛煉他的才幹,有意讓兒子走出皇宮增廣見聞,歷練才幹,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和珅是想把豐紳殷德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的,可惜和珅很快就倒台了,豐紳殷德也受到牽連而遠離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豐紳殷德對父親也是懷有很深的感情的,但值得一提的是,豐紳殷德與父親的秉性有很大差別。和珅一生對權力和財富有著不遺餘力的追求慾望,但豐紳殷德對此卻看得很淡。他在嘉慶二年(一七九七年)《即事》詩中就寫道:「嗟哉名利子,富貴何足恃。一朝難掩瑕,百口交讒毀。前車已顛覆,後車每同軌。達者能見幾,豫事辨臧否」。同年秋所寫《讀韓信傳》中更有:「謬哉假王請,終致雲夢遊。貪功不見幾,季豈湯武儔?兔亡走狗死,鳥盡良弓收。令人千載下,高風慕留侯」。可見,他對追名逐利、貪財求富的危險性也深有遠見。

嘉慶三年(一七九八年),他的母親馮氏去世後,豐紳殷德寫了《自適吟》表達思念之情,其中不免提到對富貴生活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的無限憧憬:「人生貴子適,身外更何求?頗羨陸東美,翻思馬少游。才宜置邱壑,福不類王侯,僕僕風塵裡,真堪呼馬牛」。

正在豐紳殷德在朝中節節高昇之際,不料,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年)風雲突變。因受父親牽連,豐紳殷德所襲公爵被降為伯爵,並被勒令「在家閒居,不許出外滋事」。不久,從和家抄出正珠朝珠,他又被革去伯爵,賞給散秩大臣銜,承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嘉慶七年(一八○二年)三月,因川楚陝三省白蓮教起義基本被平定,豐紳殷德被賞給民公品級,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人走背運,喝口涼水也塞牙,自從父親死後,豐紳殷德是處處小心,唯恐讓人抓住把柄。嘉慶八年(一八○三年),已革長史奎福控告豐紳殷德演習武藝圖謀不軌,並欲毒害公主;還將侍妾帶至墳園,於國服內生女等,經大學士董誥與留京王大臣審辦,只有在國服內妾生一女屬實,豐紳殷德隨即被處以「在家圈禁,令其閉門思過」的處罰。

其實,自從豐紳殷德經歷家庭變故後,名利心更被消磨殆盡,變得更為消沉。他在《逍遙吟》詩中寫道:「亦莫戀此身,亦莫厭此身。此身何足戀,萬劫煩惱根。此身何足厭,一聚虛空塵。無戀亦無厭,始是逍遙人」。和珅死後,豐紳殷德門前車馬甚是稀落,加上身體多病,豐紳殷德開始沉湎於追求道家的長生術。昭璉《嘯亭雜錄》中就記載豐紳殷德「中年慕道,與方士輩講養生術」。

嘉慶十一年(一八○六年)正月,豐紳殷德被授予頭等侍衛,在大門上行走的差使。四月,升任正白旗蒙古副都統,賞戴花翎。次年二月調任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十二月賞給伯爵銜。十五年(一八一○年)四月去世,嘉慶帝特派英和帶侍衛十人前往祭奠,並繼賜陀羅經被,銀五千兩以資料理喪務,照公爵銜給予恤典。因無子,豐紳殷德的輕車都尉世職轉由和琳之子豐紳殷綿承襲。

和珅的次子生於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老來得子,他自然是喜不自勝,況且這個孩子「生而穎異,每逢啼哭,乳母抱赴屏壁間,指點字畫,即轉啼為笑」。因此,和珅非常喜愛,並將書香門第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誰知此子不到兩歲就夭折了,這給和家帶來很大的打擊。他因此還寫了不少詩詞來寄託自己的悲傷之情。其中寫道:

河漢盈盈兩淚傾,都關離別恨難平。

雙星既有夫妻愛,應識人間父子情。

隨後所作《憶悼亡兒絕句十首》中也有:

老來惜子俗皆然,半百生男溺愛偏;

今竟無情拋我去,幾回搔首問青天。

襁褓即知愛文章,癡心望爾繼書香。

歸家不忍看題壁,短幅長條一律藏。

學語先知父母呼,每逢退食足娛吾。

秋來歸去無聊甚,觸處傷情痛切膚。

就連豐紳殷德聽說弟弟夭折的消息後,也十分悲痛。嘉慶元年他還寫了《瀘溪途次聞幼弟凶信輓詞六首》紀念弟弟:

憶得臨行見汝時,曾將果餌笑相嬉。

何期一月零三日,遂使千秋永別離。

記否親承言笑時,曾雲長幼太參差。

並期他日攻書侯,指謂吾堪作汝師。

爾我同生錦繡叢,君親恩育報難窮。

似茲富貴遭夭折,豈若貧寒得壽終。

兩載兄弟今永別,人間泉下路冥冥。

淚盈滄海千秋水,恨厭巒山萬疊青。

由此可見和珅次子的出生給和家帶來的歡樂,以及夭折後給和家帶來的失望和痛苦。這應該是和珅晚年受到的最嚴重的打擊之一,同時也表現出了他對子女的疼愛之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