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八面玲瓏,為人狡黠 為私利毒死福崧

和珅在朝中的權勢越來越大,為官也不像剛開始那麼小心翼翼的了。他對自己的親信極盡籠絡之能事,而對冒犯他的人,公開的打擊報復則是常有的事。

浙江巡撫福崧為人正直,豪爽不羈。因不願與和珅結交,也從來不去和珅府上拜會走動,和珅就銜恨在心,居然派人鴆殺了福崧,其囂張程度,令人髮指。

福崧是朝中老臣大將軍阿桂的部下。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年),二十多歲的福崧跟隨阿桂出征,在一次戰鬥中,福崧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就連敵人的火槍把福崧帽子上的花翎打落下來,他也毫不懼怕,絲毫沒有退卻的意思。戰鬥勝利結束後,阿桂對他的英勇表現非常讚賞,有意抬舉他。經過多年磨煉,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年),阿桂舉薦他做了浙江巡撫。

福崧為人正直,做事也非常果斷明確、毫不含糊,下屬都十分敬畏他。此時的和珅因為乾隆的倦勤而更加受到乾隆寵信,權傾朝野。外地的督撫大員每年回京述職,都要帶著重禮前去拜會,以求和珅不找自己麻煩。福崧身為一省巡撫,對這種事情也是見怪不怪了,可他就是看不慣貪得無厭的和珅,不願與其同流合污。每次回京也不登門拜訪,送禮更是沒影的事,這就貌似福崧在公然挑戰和珅的權威。於是和珅對福崧就懷恨在心,想報復又一時間難以抓住把柄。和珅就要求自己在浙江的耳目密切注意他的動向,一有對福崧不利的證據,立即向他報告。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等到了機會。

事情是這樣的,和珅有個親信是兩淮鹽政,名叫全德。此人正是在和珅的關照下獲得這一職位的,所以他向來對和珅感恩戴德,暗中給了和珅不少好處。

有一天,全德派人飛馳送給和珅一封密信,報告了福崧在浙江的一件事情。全德是鹽官,偶然發現兩淮鹽運使柴楨挪用了兩淮課銀二十二萬兩,悄悄調查後發現,其中牽連了很多人,他不敢擅自決定,於是飛馬向和珅請教怎麼處置。

原來這柴楨本是浙江鹽道,沒有什麼政務能力,靠賄賂、溜鬚拍馬才入仕做了官。他在浙江鹽道上任不到一年,很快升任為兩淮鹽運使。離職前,還有二十二萬兩銀子的虧空無法交代,柴楨肯定是拿去巴結上司了。他於是向福崧求情,請求讓他先去揚州就任兩淮鹽運使的新職,虧空的銀兩他隨後籌集齊備,盡快將虧空補上。福崧與他有些交情,就答應了他。

柴楨果然說話算話,到揚州就任後,發揮他貪墨挪用的強項,不到五個月就籌措了二十二萬兩銀子,送回浙江補足了虧空。官府的銀子也沒有損失,此事按說已經了結。然而恰好被兩淮鹽政全德知道了。全德認為:柴楨只不過一個小小的兩淮鹽運使,到哪裡籌措到那麼多銀兩?覺得有貪污挪用的嫌疑,全德就留了個心眼,暗自打探,原來是商人王履泰等五人繳納的錢糧被柴楨私自截留,以此挪用了二十二萬兩銀子。

查到最後,全德為難了,因為他利用自己作為鹽官的便利,悄悄查了鹽道的舊檔,查到有柴楨「饋福公金一千兩」的記錄。連戶部尚書福長安都和柴楨有非同一般的關係,其實這事兒全省上下都知道,大家只是心照不宣都不說出來罷了。全德見此事涉及朝中一品大員,不敢隨便做主。他顧忌到和珅與福長安的交情,於是把這件事情壓了下來,不敢張揚,立刻派人去請示和珅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和珅與福長安向來走動密切,關係非常好。和珅見自己的老朋友遇到了大麻煩,沒做停歇就來到福長安的府上和其商議對策。因為是老熟人,和珅也不客氣,他自行屏退下人,然後問福長安是不是跟兩淮鹽運使柴楨交往甚密。福長安在和珅面前也不隱瞞,就承認確有此事,並說此人向來忠心,就是辦事有些毛糙,不十分讓人放心。

和珅表情嚴肅地告訴福長安,他估計得很對,這個柴楨現在已經出了問題,很快就要被彈劾。兩淮鹽政全德在鹽道舊檔中查到有『饋福公金一千兩』的記錄。他怕那個『福公』就是福長安,特意千里報信到京城。和珅今天就是來問清楚此事是否屬實的。

福長安一聽大驚失色,不僅告訴了和珅柴楨向自己行賄的事實,而且還請求和珅想辦法救他,千萬要把此事壓下去,否則自己的前程就毀了,說不定連身家性命都要搭進去。

和珅對此見怪不怪,只是對福長安說如今皇上正在嚴查京官與地方官勾結,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彈劾京官結交外地官員,那就等於是撞到牆上,麻煩就大了。如不能抓住真憑實據,則一切都還可以挽回。

福長安見和珅這麼說,這才放心。原來他向來小心謹慎,與柴楨都是私下聯繫,從來沒有書信聯繫,斷不會留下把柄,估計這個記錄也是柴楨私自記的,反正福長安這裡是什麼都沒有。

和珅見福長安這般仔細,於是就告訴福長安,暫時壓住此事,難免以後會爆發,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找個替罪羊,以絕後患。既然全德說福崧也牽扯進來了,倒不如把一切罪過都推到福崧身上。其實,和珅之所以有這種想法,也是有他個人的原因的——這個福崧對他傲慢無禮,從來不把和珅放在眼裡,威震八方的和珅怎能讓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生長著這麼一個刺頭,所以,他想趁此機會打擊福崧,殺雞給猴看。

福長安是個帶兵打仗的好手,說到鉤心鬥角,與和珅相比還差很遠。和珅告訴福長安,福崧賣給柴楨那麼大的人情,那可是二十二萬兩銀子的虧空,任誰一想都會認為這是送給福崧的厚禮。把記錄中的「福公」理解為福崧也是很正常的事。

福長安這才明白和珅的想法,心中卻是一陣發冷——文化人就是不能得罪啊!與此同時,他還不忘奉承和珅一番,並表示了自己的擔憂——福崧能那麼容易承認嗎?他要是承認了,就算朝中有人為他求情福崧也難免會腦袋搬家。另外,他還擔心柴楨的工作不好做,總之他對這個計劃就是有些不放心。

和珅卻說,柴楨這樣在官場上沒有立場的人是最好對付的;至於福崧,他不承認是理所應當的,沒有一個貪官會輕鬆認罪的。我們只管把證據做足,大刑伺候,不由他不就範。最好能神不知鬼不覺、不明不白地死去,這樣就死無對證了。

福長安漸漸開始為自己能夠解脫此案而高興。但同為打過仗的將領,他又不禁為福崧的命運擔憂。福崧是有過戰功的,當年甘肅叛亂,福崧第一個衝進華林寺,這才有了後來的大捷,大清武將中能有這種氣魄的實在不多啊。

而此時關係到福長安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也顧不得許多了,開始與和珅密謀並仔細推敲了各個細節,將福長安與柴楨的關係剝離乾淨,認為萬無一失後,和珅給全德寫了一封回信。吩咐他馬上寫奏摺,彈劾柴楨挪用公款,導致府庫虧空,並彈劾福崧監管不嚴、收受賄賂之罪。同時要一口咬定,柴楨的「饋福公金一千兩」是賄賂福崧。

全德按照和珅的意思寫好奏摺後,摺子先被送到了軍機處。和珅又把它遞交給了乾隆帝,乾隆帝習慣性地徵求和珅的意見。和珅就將早就背得滾瓜爛熟的那一套說了出來:「微臣分析,柴楨任浙江鹽道未及一年就離職了,怎麼會虧空這麼多銀兩?這必定另有緣故,他一個人不大可能貪污這麼多。福崧包庇柴楨,有可能插手這件事,說不定福崧也有貪贓的行為,虧空的銀兩,不知道有多少流入了福崧的口袋中。『饋福公金一千兩』,這很可能是福崧向下面的官員索要賄賂,才導致下面的人挪用公款。必須派一位能幹的大臣,作為欽差調查此事。」

和珅的分析條理清晰、有根有據,乾隆深為贊同。當然,乾隆不知其中緣故,也就相信了和珅的話。乾隆見和珅對此事有這麼深刻的認識,於是又問和珅滿朝文武誰可以擔任欽差大臣一職。

和珅繼續把自己沒說完的話說了出來:「福崧是一省的巡撫,又是軍伍出身,臣以為必須派一位能幹的大臣。兵部尚書慶桂精明能幹,又同是行伍出身,或可擔此重任。」

和珅推薦慶桂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理由看似很充分,推薦的人選也經得起推敲。慶桂是滿洲鑲黃旗人,歷任內閣學士、副都統、參贊大臣、將軍、都統等。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慶桂在西北戰事中立了大功,以軍功擢升為兵部尚書。乾隆對慶桂印象很不錯——只是有一點乾隆一直蒙在鼓裡,慶桂早就與和珅沆瀣一氣了。

乾隆即刻下令,福崧、柴楨即日起停職,聽候調查處理;派兵部尚書慶桂為欽差大臣,前往浙江查案。從這一刻起,福崧的命運算是徹底被交到了和珅手中。

慶桂臨行前,和珅吩咐他,此行的主要目標是福崧,而不是柴楨。對柴楨要軟硬兼施,一定要讓柴楨承認,虧空是福崧索賄、勒索,並承認賄賂福崧。給福崧定罪,一定要把罪名做成死罪,把案件辦成鐵案。慶桂有了和珅的指示,心中就有了底。他到浙江後,雷厲風行地調查起福崧的案子。總體來講,福崧還是勤於政務的稱職官員。但是當時官場潛規則成風,各級攤派也十分嚴重,國庫開支巨大,朝廷賬面上的銀子遠遠不夠用。福崧作為浙江巡撫,要說他不收錢,那也是睜眼說瞎話,所以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