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八面玲瓏,為人狡黠 翰林自有翰林節

和珅掌管翰林院時,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讓翰林給他行跪拜大禮。劉定逌堅持只行拱手禮,和珅竟然將他除名。劉定逌「載書五車」歸鄉里,時年三十七歲,正是精力旺盛時期,他憤恨地寫道:「千年成此恨,耿耿不能磨」。和珅權勢之大,讓人無法想像。

敢對和珅不敬的人,都非同尋常。劉定逌是壯族人,字敘臣,又字叔達,號靈溪,因為對抗和珅,成了廣西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劉定逌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年)出生在廣西武緣(今武鳴縣)太平鄉葛陽村一個書香人家。他小時候就是個「神童」,自幼聰穎好學,博聞強記。雍正二十年(一七三四年)應縣試,考取案首(第一名),進入學官,繼續攻讀。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考選貢生。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參加廣西鄉試中解元(第一名)。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年)上京參加殿試,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後因得罪和珅而回鄉。回鄉後,他先在隆安縣馱厚村辦私塾,後在家鄉葛陽社學授徒餬口,不久被思恩府聘為陽明書院長。嘉慶六年(一八○一年)主講賓州(今賓陽)書院。其從事教學數十年,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嘉慶九年(一八○四年),廣西舉行鄉試後,特別邀請八十四歲高齡的劉定逌重赴鹿鳴宴。由於他以乾隆九年鄉試第一名舉人的身份參加這個宴會,時人對他極為尊重。時任廣西巡撫張百齡「手書『玉清尊宿』四字表其門」。廣西學政帥承瀛也即席賦詩二首表彰他「育才養士」的功績。

劉定逌主張以四書五經,三綱五常為做人之本。他尊孔崇儒,極力傳播封建文化,對於壯族文化的進步和思想意識的開化,是有一定的歷史影響的。他鄙視權貴、剛直不阿、同情平民百姓,至今有關他這一品質的民間故事仍廣為流傳。著有《論語講義》、《四書講義》、《三難通解訓言》、《讀書六字訣》、《劉氏族譜》、《劉靈溪詩稿》等,在當時影響頗大。其《論語講義》,「學者莫不誦習」、讀後「神怡意暢」,其指點口訣,「最足開悟」,被稱為「粵西第一流人物」,「以蓋世之才,崛起塵寰,利甲文章,偉然當世」。他還著有《重修靈水廟碑記》、《移建葛圩隘碑記》、《重修武緣縣忠義祠碑記》、《羅衣古寺碑記》等幾篇短文及數十首詩歌。嘉慶十一年(一八○六年)劉定逌病逝,終年八十六歲。大學士蔣攸銛在《劉定逌墓誌銘》中,稱讚他的德行如「灕江之水,清且漣兮」,學問如「獨秀之峰,高不蹇兮」,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和才華出眾的詩人。

少年時期的劉定逌參加縣試,考取第一名,進入當地學官。徐學官懷疑他是否有真才實學,曾經出上聯考他:「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讓他對下聯,他馬上對:「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徐學官遂驚奇萬分。

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年)的時候,意氣風發的劉定逌離家遠赴京城,準備參加乾隆帝主持的殿試。劉定逌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路過山東,恰好遇到一群山東的舉子,也要上京趕考。山東是聖人孔夫子的家鄉,自古人才輩出。這幾個山東學子覺得他們出自聖人故鄉,不把這個千里之外的廣西舉人放在眼裡。

有一個年輕人自恃才高,想捉弄一下來自廣西「蠻荒之地」的劉定逌,於是出了一個上聯譏諷道:

小馬無知嫌路窄,

劉定逌立即不亢不卑地對道:

大鵬展翅恨天低。

那位山東學子見劉定逌不可小覷,就略一思索,又擬了一個難度高一些的上聯:

西鳥東飛,遍地鳳凰難下足,

這明顯是把山東舉子比作遍地的鳳凰,把西來的劉定逌比作普通的鳥,暗喻這隻鳥在一群「鳳凰」裡面沒有立足之地。

見孔聖人故鄉的人也不過如此,劉定逌淡然一笑,想也不想,就隨聲應對:

南麟北走,群山虎豹盡低頭。

劉定逌在下聯中把山東舉人比作虎豹,把自己比作麒麟,寓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妄自尊大。山東學子一聽,覺得碰到了高手,於是對劉定逌刮目相看,心生敬意,連忙行禮。劉定逌連忙回禮,二人互通了姓名,討論學問。

劉定逌果然一舉成功,當年就考上了進士。殿試後,乾隆帝隨口問道:「天下第一味是什麼?」劉定逌回答說:「鹽」,立刻博得滿堂彩,乾隆帝也非常高興國家出了棟樑之才。從此,劉定逌的大名也在群臣中傳播開來。

過了幾天,乾隆帝帶著新科進士外出郊遊,同時想考考他們的學問。乾隆見一水塘下乾涸的水溝中有塊石碑,便令人往水塘放水,令隨行的進士記碑文,看誰記得最快最多。因為水漲的速度極快,許多進士僅能背出碑文的上半部分。輪到劉定逌時,他順利背出了所有內容,一字不差。乾隆帝非常驚訝,問他是怎麼做到的。劉定逌說,水從下往上漲,石碑下部首先被淹沒,於是他便從下往上記碑文,待水漫過石碑時,他已把碑文全記住了。眾人十分佩服他的機智。

隨後,乾隆賜劉定逌入翰林院進修了三年,又命他擔任翰林院編修。劉定逌學問深厚,性格直爽,為人也隨和,所以在翰林院待得倒也很順利。

誰料,沒過幾年,和珅的地位日益高昇,很快就控制了翰林院。和珅處處透著強勢,後來終於與劉定逌發生了矛盾。

和珅沒有掌控翰林院時,翰林見到掌院學士,只行弟子(學生)禮。學生見到先生,行個拱手禮就可以了。行禮時,雙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雙手互握合於胸前,表示尊敬即可。到了和珅兼掌翰林院時,為了抖威風,他竟然要求翰林給他行跪拜大禮。

翰林中那些希望巴結和珅的,每次見了和珅都行跪拜大禮,甚至那些有求於和珅的竟主動上前跪拜;有些人雖然不情願,但礙於和珅的地位,也不得不行禮。劉定逌算是翰林院的「老人」了,對和珅的貪污行徑也早有耳聞,故對和珅的為人非常不屑。

自從和珅入主翰林院,別的翰林見了和珅,都要跪拜;劉定逌依然堅持只行拱手禮,真可謂特立獨行。和珅雖然掌管翰林院,卻沒有功名,有大學問的劉定逌因此更加鄙視他。劉定逌的種種行為得罪了權大勢重的和珅,於是被和珅視為眼中釘。

和珅家中有很多藏書,時不時就要搬出一部分進行晾曬,以免書發霉,另外也有向世人證明他是個飽讀詩書之人的意思。劉定逌認為和珅這是在故作姿態,感覺十分滑稽。有一天,劉定逌故意躺在一條板凳上,露出肚子來。和珅見了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劉定逌不緊不慢地回答:「我要把肚子裡的書晾一晾,免得它們發霉。」和珅立刻明白這是在諷刺自己,便甩袖走了。

這種違逆和珅的事情多了,和珅終於惱羞成怒,隨便找了個「大考論事不如式」的理由,參奏了劉定逌一本,略施手段,就把劉定逌逐出了翰林院。

和珅把劉定逌趕出翰林院後,劉定逌空有翰林的名頭,一時之間生活卻無著落,於是到京城裡的同僚好友羅源漢家中暫時居住。羅源漢是翰林院的編修,湖南長沙人,也算是京城名宦,他佩服劉定逌的才學,因而對劉定逌很客氣。

劉定逌雖然被罷了官,卻不太在意此事,生活依然悠然自得。京城有一家當鋪養了一條惡狗,其主人不加管束,這狗經常追咬路人,百姓告官多次,卻因那狗的主人後台硬而難以成功。於是劉定逌決定為百姓出一口氣。

這一天,劉定逌帶著僕人來到當鋪轉悠,無意間翻看了桌上的賬本,東家看他是文人,不是做生意的,也不在意。突然,劉定逌將賬本撕得粉碎,扔到火堆裡了。東家大驚,急忙滅火取書,可惜賬本早已化為灰燼。

東家氣得要前來打他,劉定逌的僕人對當鋪東家說:「東家不必擔心,我家主人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只是來開個玩笑。你所有的賬目,主人看了一遍就能記在心上。我家主人喜歡吃狗肉,只要你殺狗請他吃一頓,他自然會把賬本寫出來給你。」老闆見沒了賬本,只好死馬當做活馬醫,殺了惡狗,請劉定逌大吃了一頓。劉定逌果然把賬本寫好了,賬目數字分毫不差,此事一時間傳為佳話。

有一天,和珅有事到了羅源漢家。和珅辦完事後,順便給羅源漢做了個人情,對他說:「聽說劉定逌在你這裡,你們是朋友吧?他也沒犯什麼大錯,你讓他出來見我吧。」

羅源漢也想趁機讓二人和解,連忙說:「和大人有大量,我這就去叫他,有什麼得罪之處,讓他給你認個錯也就是了。」

羅源漢知道,雖然和珅革了劉定逌的職,但其還是翰林院的「編制」,只要劉定逌能跟和珅和好,很快就能回翰林院上班。

不料劉定逌聽說是和珅來了,竟然拒不相見。這讓和珅很沒面子,心裡十分惱火,恨恨地出了羅源漢家。羅源漢好人沒做成,亦十分尷尬。他對劉定逌說:「劉兄何必如此固執?常言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和珅是個睚眥必報的人,你何必跟他過不去呢?」

劉定逌淡淡一笑,道:「我是當今皇上欽點的進士、御賜的翰林,他能把我怎麼樣?京城裡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