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八面玲瓏,為人狡黠 順水搭船有功勞

只要你能想到,總可以利用別人的。對於和珅來說,借用對手之利的一種方法,就是當發現對手即將成功時,立刻和他處在同一個戰壕,這樣,自己不用出力也會收穫成果。

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年),內閣學士竇光鼐被授予左副都御史,督浙江學政。他見浙江各縣府庫虧空,官吏們只顧溜鬚拍馬、胡作非為,對百姓更是橫徵暴斂。於是,在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七月上書乾隆,他在奏摺中寫道:「臣聞嘉興、海鹽、平陽諸縣虧數逾十萬,為察覆分別定擬。」於是,乾隆特命尚書曹文植、侍郎姜晟前往浙江調查。然而,調查的結果卻與竇光鼐所奏的不符。和珅聽說這件事後,忙向乾隆進言:「浙江吏治腐敗,前往調查的諸位大臣所奏各個不一,其中定有虛假,皇上須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親往探察,方能知曉實情,臣以為唯軍機大臣阿桂可堪此重任。阿桂此去,必能查清此案。」乾隆同意之後,和珅又請求乾隆派他的弟弟和琳與同阿桂一起去浙江辦案。

和珅憑自己多年的為官經驗,認為竇光鼐所參奏的事絕不會有假,阿桂此去定能查個水落石出。而他的弟弟和琳此時只是一個筆帖式,一向沒有什麼功勞,因此,和琳跟隨阿桂,什麼都不用做,回京即可獲享一個大大的功勞,算是藉阿桂之實,使和琳得以陞官。這一安排足見和珅的高明之處。

果然不出和珅所料,阿桂調查浙江一案,讓和琳憑空撿了個大便宜。案件結束後,已升為戶部侍郎的和珅黨羽蘇凌阿,馬上抓住時機為和琳邀功,向乾隆上奏道:「和琳雖官卑職小,但此次查案,甚為公正,且頗幹練,終使案情大白於天下,顯聖上持政整肅清正,和琳實應嘉獎。」於是和琳得了個杭州織造的肥缺,此後不久,又升為湖廣道御史,和琳從此飛黃騰達起來。

和珅於是「藉助他人之力」使自己人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可見他已把這一計策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且他只是讓對手去衝鋒陷陣,自己卻趁機分得別人拚死才得來的成果。就算對方沒有成功,也可以把髒水盡量往對方身上潑,自己只賺不賠。和珅保薦對手福康安去平復台灣之亂也是一例。

福康安深得乾隆信任,一朝之中,除了阿桂,就只有福康安配做和珅的對手了。據當時的外國使臣記載,福康安「稍欲歧貳於和珅,頗自矜持,收拾人心,而寵權相符,勢不兩立」。因此,和珅屢次排擠打擊福康安都終未成功。

乾隆後期,隨著大批大陸的民眾遷移到台灣,由閩、廣、浙沿海一帶遷徙而來的客家人逐漸與台灣的土著民形成了相互對立的兩方,其衝突不斷。所以,由大陸到台灣謀生的漢族百姓按籍貫結成幫派,以便求得生存和發展。由此,台灣出現了天地會、小刀會等很多秘密組織,其中,影響較大的秘密會社就是天地會,它的首領為林爽文。

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七月,林爽文帶領天地會與台灣的本地秘密會社雷公進行大規模械鬥。台灣總兵柴大紀帶兵鎮壓,並且捉拿了天地會會員張烈。林爽文率領天地會的人劫走張烈,並在激戰中射死了一個官兵的把總。柴大紀因此大怒,並加緊追剿天地會。林爽文為了拯救天地會,於是決定率眾起義。自稱大師,自製武器,樹起大旗,連夜進攻清軍營地,大敗清軍。林爽文乘勝追擊,攻下了彰化縣城,並殺死了城中的大小官員,在彰化以「順天盟主」的稱號發佈告示:「照得本盟主因文武貪污,剝民膏脂,所以本盟主順天行道,共舉義旗,剿除貪污,拯救萬民,以快民心。」

眼看形勢危急,軍機處向乾隆轉呈了閩浙總督常青的急報:「台灣彰化縣賊匪林爽文結黨設會,嚴重危害島內安全,聚眾滋事,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十一月二十七日,彰化縣俞峻在大墩拿賊時,縣城也被賊眾佔據……」乾隆對此大為惱火。和珅認為大軍前去必能成功,就立刻推薦自己的門生常青前去鎮壓,希望一擊而破敵。誰知,常青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草包,他按兵不動,不敢出擊,害得和珅受了乾隆的呵斥。

和珅情急之下想到了福康安,再加上乾隆對福康安向來器重,在這樣的危急時刻,乾隆一定會考慮到福康安,自己何不來個順水推舟,舉薦福康安前去破敵?如果福康安能夠得勝回朝,自己即可坐享舉薦之功;即使他敗了,自己也不會有任何損失,同時也給福康安一個教訓。況且,乾隆素來知道他與福康安不和,他如果不計前嫌舉薦福康安,更是製造了一個在乾隆面前樹立自己的形象的大好機會。於是,和珅就向乾隆進言道:「常青年老無能,當務之急是要派一位真正能征善戰的將軍,只有陝甘總督福康安是最適合的人選,他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經驗豐富,定能擔此大任。」

和珅的這一舉動讓乾隆非常感動,不僅說中了乾隆的心思,而且讓乾隆對他另眼相看,在乾隆看來和珅畢竟不同於一般的大臣,他能不計前嫌,心地如此寬廣,實在是難能可貴呀!於是,當即命福康安前去台灣平叛。與此同時,和珅卻又給福康安使壞。他向乾隆進言說,台灣路遠,行軍困難,後援難以跟上,所以派去增援的軍人在精而不在多。台灣現有近十萬大軍,林爽文之徒不過是烏合之眾,相信其不日就會潰敗。於是,乾隆一一採納了和珅的建議,下詔命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福康安前往台灣替代常青,督辦軍務,又諭令海蘭察為參贊大臣,護軍統領舒亮、普爾普為領隊大臣,各帶內宮侍衛等二十人前往台灣,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綠營兵各二千人,以及四川兵二千人,增援台灣。

福康安接到這一命令,也知道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心中不免大為不安。台灣與大陸隔海相望,糧草輜重難以補充;況且,島內賊匪眾多,地理地勢也不熟悉,實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再加上增援的大軍由於和珅從中作梗,人數只有六千人,實在令人為難。然而,君命難違,福康安只好率軍出發,好在福康安軍事素質過硬,在台灣苦苦征戰一年有餘,終於在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年)正月初五捕獲了林爽文,將他押解京師,台灣這才穩定下來。

乾隆見福康安擒住了匪首,非常高興,賜福康安黃腰帶、紫韁、金黃辮、珊瑚朝珠。同時,和珅因舉薦福康安平定台灣有功,賜紫韁,並封為「三等忠襄伯」。雖然和珅並未親臨戰陣,但乾隆還是感到和珅功不可沒,因大軍軍餉全賴他一人籌劃,特賜詩一首:

承訓書諭兼通滿漢,

旁午軍書惟明且斷。

平薩拉爾亦曾督戰。

賜爵勵忠竟成國翰。

福康安在台灣一年多,經歷了血雨腥風,多次出生入死才得此嘉獎,而和珅卻僅僅在後方調度就被封為「三等忠襄伯」,於是心中非常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從中也能看出和珅善於坐收漁翁之利的先見之明,不得不讓人佩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