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八面玲瓏,為人狡黠 對小人恩威並施

和珅權傾天下,當然不能事必躬親,為了使手下的那些人聽他的話,他對手下的人總是因人而異,恩威並施,牢牢把他們控制在手中。

汪如龍是名盛一時的大鹽商,他原本是兩淮鹽政徵瑞手下的一個幕僚。徵瑞曾做過道台,後來因為犯了過失被革職,他為了自己能重獲起用,給時任軍機大臣的和珅送去了數萬兩白銀。和珅果然辦事俐落,收錢後不久,乾隆就下詔徵瑞為兩淮鹽政。鹽鐵自古就是政府專營,其中利潤驚人,所以鹽政的職位是難得的肥缺,歷屆鹽政都是富甲天下的官員。

徵瑞到任之初,汪如龍就前往拜會結識,並向他提出了許多諸如如何收稅納捐、如何追查走私漏稅以及如何查假打非的斂財良策,深得徵瑞賞識,於是招他為幕僚。汪如龍為人圓滑狡詐,極會見風使舵,因此在徵瑞手下幹得順風順水。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第五次南巡之時,汪如龍親自敦促大小鹽商,捐出錢款、修建行宮、鋪平道路、置辦器物,徵瑞不費吹灰之力,就討得了乾隆的歡心,他自己也從中收穫頗豐。

徵瑞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汪如龍卻是一個很有「遠大理想」的人,他想藉此機會接近和珅,取代徵瑞坐上鹽政的職位。他首先同徵瑞一起向和珅進獻了一匹名馬,因此得以與和珅結識。像和珅這樣的貪官,尋常之物如金銀已很難打動他,所以汪如龍出奇弄巧,總是送一些名人字畫給和珅,此舉一下就引起了和珅的注意。

接著他又通過和珅向乾隆進獻了一名江南美女,令乾隆愛不釋手。和珅心中對汪如龍的進獻有幾分喜悅,但是又覺得此人過於精明,難免有上達朝廷的野心,必須能夠以威勢強制於他,否則難免會對自己不利。

於是,和珅私下召見汪如龍,一見面就擺出了一副嚴酷的表情,汪如龍嚇得被打回原形,原有的油嘴滑舌、狡猾就失去了大半。正在他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和珅用冷嘲熱諷的語氣對他說:「恭喜先生討得皇上如此歡心呀!」汪如龍見狀只好默不作聲,靜靜地等待著和珅的教訓。只聽和珅忽然怒斥道:「你可知罪!竟然成心讓皇上沉湎女色,致使君王不朝,論罪當斬!」

汪如龍頓時臉色煞白,連忙雙膝跪倒,口中謝罪不已,乞求和珅能夠網開一面。並表示早就對和珅敬仰有加,以後定會好好進奉。和珅本來就是要敲山震虎,聞聽此言覺得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才換了一副和顏悅色的表情。

汪如龍經過這一場生死劫,深深感到自己雖然是個聲名很高的富商,況且足智多謀、行事圓滑,各方也打點得周到。然而在大清朝的天下,還是命懸一線,隨時都可能惹來殺身之禍。和珅才是主宰自己命運的人物,如若能死心塌地依附於他,讓他明白自己的忠心,自己日後才會官運亨通。

汪如龍經過和珅的這一番威懾,心甘情願地成了和珅的爪牙。和珅見汪如龍對自己已經心服口服,於是有意抬舉他。和珅在乾隆面前先是誇了一通汪如龍如何舉止不俗、精明強幹,如何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然後,又奏到兩淮鹽政征端,雖然迎駕有功,卻太過奢侈浪費,如不加以約束,天下群起效仿,競相奢侈,於國於民都極為不利。乾隆本來就極重名聲,自然不願背上這個黑鍋,就命和珅推薦別的人選來代替徵瑞兩淮鹽政的職位。和珅趁機就舉薦了汪如龍。

於是,乾隆頒下詔書:「天下士庶,官各敦本業,力屏浮華,是以特調征端以戒傚尤。」汪如龍從此一步登天,由一名鹽商一舉做到了兩淮鹽政之位。汪如龍從此對和珅更是死心塌地,他比徵瑞更會來事,給和珅上繳更多的金錢,和珅對他也非常滿意。

事後徵瑞心中不平,就找到和珅申辯,說他每年向和珅交納十萬兩白銀,為什麼還會丟掉兩淮鹽政的肥缺。和珅不動聲色地告訴他,只因為別人更會交納,邊說邊伸出兩根手指。可見,汪如龍不僅送珍寶名畫給和珅,而且還送了二十萬兩的銀票。徵瑞頓時啞口無言,悻悻而退了。

和珅通過恩威並施,不僅保持了自己的威嚴,而且讓屬下也心悅誠服,沒有理由可講,他的手段實在令人佩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