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八面玲瓏,為人狡黠 肯為皇帝背「黑鍋」

歷史上給乾隆的評價很高,主要是根據他前期的功績來評定的。但是,到了晚年,他變得脾氣暴躁、行為乖戾起來,並且做事一意孤行,稍有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其實這大部分是他年老精力不濟的原因,儘管如此,他卻要以嚴謹勤儉、愛民如子的明君形象示人,聽不得半句逆耳之言。就在這樣「嚴峻」的形勢面前,和珅仍然能夠一帆風順,顯示了和珅非凡的處世才能。那麼,和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

和珅知道乾隆好大喜功,而國家財力卻難以支撐,怎麼辦呢?這難不倒和珅,他為乾隆想出許多斂財的辦法,從而滿足乾隆的虛榮心。但是這些辦法都不是什麼勤政安民的政策,自然會引起人民的不滿,和珅心甘情願地替乾隆背上了奢侈的「黑鍋」。他和乾隆之間好像形成了默契,乾隆在朝堂上冠冕堂皇地下令不要鋪張,大唱紅臉;和珅卻私下裡瘋狂斂財,接受各級官員的捐貢。官員們也不傻,知道捐貢可以得到皇帝與和大人的青睞,自然趨之若鶩。所以,乾隆後期,國家的財政危機常常被和珅化解。

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乾隆有了銀兩,心中自然高興,於是便在枯燥乏味的皇宮中坐不下去了,又打起了南巡的主意,但是卻顧慮被人冠以貪圖享樂、揮霍無度的名聲。這豈能瞞得過和珅的眼睛?和珅知道皇上心中是極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考察一下自己多年統治下天下百姓的富足生活。而皇上之所以猶豫不決,是怕大臣和人民的議論。

善於體察聖意的和珅想出了一個主意為乾隆排憂解難,他向乾隆擔保說,江南各地物產豐盛,官員和富商們蒙皇上聖恩,才得以一切安泰,故早就有心回報恩澤,若皇上垂駕江南,一應費用,都由江南的官員和富商們承擔。這樣一來,可以不必動用國庫之財,那些說皇上享樂的人就無話可說了。乾隆之所以遲遲未作決定,所慮者唯有此事,見和珅這麼說,不禁大喜。他當然知道和珅與江南各級官員的「小九九」,只是和珅能如此為他著想,實在令人感動,當即令和珅全權安排南巡事宜,御駕即刻起程。

和珅見皇上愁雲頓散,知道了自己的猜測是對的,於是更加受到皇帝的恩寵。總領南巡事宜,可謂風光無限,於是向江南各地發出通知,言明皇上要巡視江南,各地官商務必細心準備,並鼓勵商人捐錢捐物,作為皇上一路上的花費。雖然公文中沒有強求,但既是皇上南巡,又是和珅的主意,當然要鄭重其事。官員們都是些只管自己官位、不管百姓死活的人,誰敢怠慢,紛紛不惜工本大興土木,唯恐哪裡不能讓皇帝如意。那些想趁此機會更進一步的官吏,更是大肆進貢,以期討好和珅和皇上,謀得陞遷。

於是江南官員上下送禮成風,他們當然不會掏自己的腰包,到最後,各種負擔還是要轉嫁到百姓頭上。而且,百姓們還要服徭役,出工出錢疏通運河、建造行宮、修葺龍舟,以供乾隆玩樂。江南一時間裝扮得煥然一新。然而,在這無數美景的背後是人們對和珅和乾隆的極大不滿和憤懣。

終於,心情愉快的乾隆開始南下巡視了,所經之處,一片鶯歌燕舞,百姓紛紛跪拜謝恩,乾隆的自尊心、虛榮心都得到了極大滿足,感到非常滿意。江南秀麗的景色也讓他陶醉,心中不禁感嘆,大清國在自己的統治下實在好不氣派,得意之間又作詩多首,免不了自我表揚一番。

整個江南之行在和珅的精心安排下,幾乎沒讓乾隆動用國庫一分一毫就圓滿完成了,好詩文、尊崇文化的乾隆還到曲阜祭拜了孔府、孔廟和孔林,向天下人表明他尊師重道的仁德之心。乾隆將江南千百萬百姓的血汗都當成了和珅的功勞,對他越發喜愛,而更加器重,任命他為戶部尚書,把整個大清國的財政管理權都交到了和珅手中。由於乾隆行前就下了諭旨要求各級官員不得騷擾百姓,所以百姓都認為乾隆之所以會搞得這麼鋪張浪費,完全是和珅的責任,於是紛紛把矛頭指向和珅,所以和珅的名聲越來越差。最後,當嘉慶賜死和珅時,更有人放鞭炮歡慶,就是因為這個。

和珅對百姓的指責當然瞭然於胸,但是他的宗旨就是:能夠得到皇帝的青睞和信任,背多大的黑鍋都能忍受,反正自己是得到了實惠。至於名聲,那就顧不得許多了。

就這樣,和珅「忍辱負重」多年,為滿足乾隆帝奢華享用的需要不知背了多少黑鍋,但他自己也獲得了恩寵,也趁機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可謂一時春風得意,好不威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