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八面玲瓏,為人狡黠 說皇帝願聽的話

愛聽好話是人性的一個弱點,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許多人常常互相奉承,說出一些違心的話。因此說真話才顯得更為可貴,與皇帝能夠真誠地溝通交流更是難得。但是,如果做臣子的每天同皇帝不分時機和場合地講真話,肯定會惹得皇帝惱怒,失去皇帝的寵信,甚至會引來殺身之禍;可反過來,若是做大臣的天天同皇帝說假話,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甚至不顧事實、一味吹捧,也會引起皇帝的不快甚至是猜疑,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抱著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來的,最終也會失去君主的信任。

和珅在這方面有著與生俱來的素質,它能夠輕易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他最善於說皇帝喜歡聽願意聽並且相信的真話。

乾隆執政六十年,一個甲子輪迴,創下了豐功偉績,不僅平定了大小和卓、大小金川之亂,而且很好地安置了土爾扈特的東歸事宜,其歷史功績善莫大焉,不得不說他是一代明君聖主。雖然他好大喜功、愛讓人吹捧,喜歡搞場面,從而勞民傷財;但瑕不掩瑜,乾隆絕非歷史上那些闇弱的君主可比的。

乾隆心機深重,那些一聽就可以聽出的虛妄不實的諛詞,在他那裡不但不會討到便宜,還很有可能被愛面子的乾隆斥責一頓。和珅深諳此道,他知道乾隆愛附庸風雅,喜歡與人談論文學詩詞;所以,他在乾隆面前評古論今,縱橫春秋的時候力求引經據典,讓皇帝心服口服。時間久了,乾隆就覺得滿朝文武中,和珅不僅算是一個勇於直言的骨幹之士,而且還是個胸有才華的飽學之士。當然,和珅講的那些只限於乾隆愛聽的。

乾隆一向對自己信心滿滿,對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也頗感滿意,認為自己不僅實現執政六十年的夙願,而且成就頗豐,對以後也會有深遠的影響;而且自己身歷四朝,可謂看透了一切政治玄機;加上他在執政期間,多次平定西南、西北和東南等地少數民族的起義,這些文治武功加在一起就成了他始終掛在嘴邊的「十全成功」,並自稱「十全老人」。他還親自六下江南巡視,雖實質上是遊山玩水,但也是為了確保中央政權對江南的控制、保證作為國家經濟中心的江南的發展。

作為詩歌大國的一國之君,他自認文采風騷不輸唐宗宋祖。他生平性喜吟詩作賦、撰文著述。他的詩作流傳下來的就有四萬餘首,平均下來,可以說每天都有一兩首問世。一個日理萬機的執政者能有如此成就,可謂是個多產「作家」;在他的主持下,朝廷還編纂了巨型的叢書《四庫全書》,更可謂前無古人的功業。所以,他評價自己時曾說:「更慎思之,三代以上弗論矣,三代以下,為天子而壽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見之近作矣。至乎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雖非大富,可謂小康。且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域,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無一彷彿者,即所謂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為創業之君,禮樂政刑有未遑焉。其餘四帝,予所不足為法,而其時其政,亦豈有若今日哉,是誠古稀而已矣。」

這段話總體是在年逾古稀之際,回溯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自堯、舜、禹三代以後,年紀超過古稀之年的皇帝,一共只有六個人。然而,說到國家的強盛、領土的廣大、四方的鄰國紛紛前來臣服、天下的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雖然現在還不能說是盡善盡美了,但總可以稱得上是小康之世了。而且,以前歷朝歷代亡國的原因,諸如國家中有獨立存在的強大藩國、外有蠢蠢欲動的強敵、朝中有僭越掌權的大臣,還有諸如外戚掌權、女優禍國、宦官專政、奸臣當道等,現在一樣都沒有出現。即使那六位年屆古稀的皇帝中,元世祖和明太祖都是開國創業的君主,他們治下的禮、樂、政、刑都有不夠完善的地方,其他的就更不用提了。相比較而言,自古以來真的是沒有如今日一樣的太平盛世啊。言外之意,乾隆自己是前無古人的千古第一明君。

乾隆喜歡把自己向明君聖主靠攏,不僅愛好眾多,而其力求精益求精。而和珅對乾隆林林總總的愛好中抓住主要部分,游刃有餘地穿梭其中,常常能博得乾隆的稱讚,而這是下了一番苦工夫的。

和珅知道乾隆喜歡把自己與祖父康熙帝、父親雍正帝相比,就常在他面前言語中肯地比較他們祖孫三代做皇帝的功績,以討得乾隆歡心。

康熙帝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面臨著順治帝遺留下的諸多困難和朝中大權盡歸鰲拜的不利局面;加上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及其子尚之信和靖南王耿仲明及其子耿繼茂、孫耿精忠組成的「三藩」,各霸一方,對抗朝廷。挑戰不能說小,但是他展現了自己少年天子的雄才大略。先誅鰲拜,緊接著調兵遣將攻打三藩,經過長久的艱苦的攻戰,又平定了「三藩」的叛亂,一代明君之相盡現。

緊接著,他收復台灣,真正統一全國,並迅速平定叛亂,同時還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並廢止了清軍入關以來滿族貴族強行霸佔土地的圈地行為特權。另外,他還注重治理河患;發佈了改革賦役等一系列穩定民心的政策;加上他本人對西方科學持歡迎態度,並親自學習幾何學,對全國疆域進行了精確測量……文治武功,無不澤披後代。在他的統治下,國家一改明末以來的動盪、凋弊之態,開始變得安定富足,所謂的「康乾盛世」就是從康熙帝統治的中期才開始的。

和珅知道乾隆總把康熙作為自己的標桿,凡事都要向康熙學習,所以,他特別把康熙的一生研究得非常透徹。常常在乾隆面前誇讚聖祖康熙的文韜武略,而且往往在講述完康熙的功績後,特意拿乾隆期間的歷史事件及其功績進行對比,並特別強調乾隆的強項——文采。康熙時期,畢竟清朝開國不久,剛剛入主中原,難免偏重於騎射和驍勇善戰的武功,對文學確實不重視,尤其在吟詩作賦上,更是無法與乾隆相比。

這就給乾隆一個感覺,自己不僅在治理國家上不輸於聖祖,在文采上更是略勝一籌,看看當時世人對康熙的誇讚,他似乎已經感受到後人對自己的無限仰慕之情,由此,乾隆的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和珅常常能講真話,而且是皇帝愛聽的真話,從而能夠輕而易舉地博得乾隆的歡心,以至於乾隆對他的恩寵也與日俱增,一生都不曾改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