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八面玲瓏,為人狡黠 做到侍君如待父

人都是有感情的,和珅與乾隆接觸得較多,他是真心地愛戴、關懷、尊敬乾隆帝的。他把乾隆看得比任何人都重要,每天都悉心照顧、恭親服侍,所以乾隆終生視其為最可信任之人,和珅也是真的把乾隆當做自己的父親一樣小心伺候了。後來,從乾隆對他的態度也能看出,二人的關係真的已經超越了君臣,而情同父子了。

封建君主為了將儒家的仁、義、忠、孝等美德推廣天下,總是以身作則,為世人做出榜樣。乾隆又是個愛面子的人,更是不甘人後。

每當太后大壽之時,乾隆總是不惜財力把壽慶辦得隆重喜慶,以博得太后高興。當時的一篇文章寫道:

「十餘里中各在分地,張設燈綵,結撰樓閣。天街本廣闊,兩旁遂視市廛,綿繡山河,金銀宮闕,剪綵為花,鋪滿捲屋,九華三燈,七寶之座,丹碧相映,不可名狀。每數十步間一戲台,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俊童妙伎,歌扇舞衫,後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顧右驚,右盼復眩,遊者如入蓬萊仙島,在瓊樓玉宇中,聽霓裳曲,觀羽衣舞。其景物之工,亦有巧於點綴而不甚費者。或以色絹為山嶽形,箔為波濤紋,甚至一壽桃大數間屋,此皆粗略不足道。至如廣東所極翡翠亭,廣二三丈,全以孔雀作屋瓦,一亭不啻萬眼。楚省之黃鶴樓,重簷三層。牆壁皆用玻璃高七八尺者。浙省出湖鎮,則為廣楊,中以大圓鏡嵌藻井之上,四分則小鏡數萬,鱗徹成牆,人一入其中,即一身化千百億身,如左慈之無處不在,真天下奇觀也。」

這篇文章事無鉅細地描述了乾隆慶祝皇太后六十大壽時的情景,從街市到亭台樓閣盡皆一一提及,以此表現出當年祝壽的盛境,也可以看出乾隆對其母親極盡人間孝心。

一生愛寫詩的乾隆留存下來有四萬餘首詩,其中有很多描繪了母子之間共享天倫之樂的情景,表達了他對母親的無限尊敬和愛戴。其中《新正重華宮侍皇太后》中寫道:

鳳輦臨龍閣,新年第一祥。

彤庭增喜氣,綠野遍春光。

欣答初韶令,欽稱萬壽觴。

芬芳蘭百合,勝帖燕雙翔。

浮服孫曾繞,遐齡日月長,

宮中行樂養,欲以在群方。

這首詩描述了新春佳節之際,乾隆與太后歡聚一堂的熱鬧情景,同時也有祝福太后健康長壽的真情流露,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瞭解到了皇宮之中難得出現的其樂融融的場面。另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快霽天中景麗鮮,宜人都為利農田。

輕陰乍晴招驚牖,永晝如遲競渡船。

斜葉焦雲亭畔捲,低枝榴火沼中燃。

五絲彩縷隨風俗,願比慈寧壽算綿。

這首詩描述了五月石榴花開、端陽佳節到來時,乾隆興致勃勃地與太后到圓明園觀賞龍舟的熱鬧場面,同時也表達了祝福太后萬壽無疆的殷殷之情。

於是,為了接近乾隆、拉攏與乾隆的關係,和珅還盡心盡力服侍乾隆的母親——皇太后。和珅在太后面前總是百倍地盡心,他心裡明白,只要能夠把太后伺候得舒舒服服,常能在皇上面前誇讚自己,乾隆就一定會很高興。太后的一個讚許,比那些冷冰冰的金銀財寶更管用。

其實,想要親近什麼人,如果能夠從他身邊的人入手,對他尊敬的人表現出十二分的尊敬,就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和珅就是掌握了這種方法,他不僅對太后、皇后恭敬有加,對那些皇帝身邊的人,甚至地位遠遠低於自己的侍從也是低聲下氣。總而言之,只要那些人能夠和皇上說得上話,他一律小心對待,也好讓他們有機會向皇帝說自己的好話。

每當皇太后的壽誕之日,和珅都會放下自己大臣的架子,與低等的侍衛們一起,抬著太后的鳳輦前去接受百官的祝賀。這一切,乾隆都看在眼裡,雖然表面上不說什麼,但心中總會泛起一絲感動,不由得更加看重和珅。乾隆六十七歲時,崇慶皇太后崩逝,年近古稀的乾隆內心非常悲痛。當即下定決心剪髮,並身著白綢孝衣,在舍清齋為太后守孝,終日茶飯不思,悲傷不已。和珅見此情景,更是表現出無限悲痛。作為人臣,他的舉動本來到此即可,但是他卻與乾隆同哀同悲,陪侍在乾隆身邊痛哭,把太后當成自己的親人去哀悼。這些都大大增加了乾隆對和珅的好感和信任,此後,乾隆對和珅愈發寵信了。

就這樣,和珅對上卑躬屈膝,對下濫施淫威,整個朝廷漸漸落在他的掌控之中。和珅就是這樣一步步掌控了這個帝國命運的。這一點,連乾隆朝時來使的英國副使也看在了眼裡,他記述:「和珅總是隨著皇帝御駕後面。當皇帝停下轎子向特使(馬嘎爾尼)慰問的時候,幾個官員跳過溝去到和中堂轎前下跪致敬。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和中堂之外,沒有其他大臣和皇帝親人及侍從跟隨著皇帝陛下,足見和中堂地位之特殊。」

和珅對乾隆就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伺候著,終於換來了無上的權力,達到了他的個人目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