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 挾太上皇以令皇上

和珅喜歡讀書,他當然知道歷史上曹操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對曹操是非常欣賞的,加上自己和曹操的經歷相似,都是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所以,等到嘉慶登基,和珅就想到要「挾太上皇以令皇上」,實現自己掌控大權的目的。

嘉慶帝即位時已經三十六歲,胸懷大志而又不失沉著穩重,他吸取了曾祖父康熙時期皇太子立而復廢,廢而復立的教訓。就算登基後也是對乾隆小心在意,不敢有半點馬虎,小心翼翼地侍奉著太上皇乾隆帝。就算他對父皇乾隆帝的做法有時並不同意,也從不露半點聲色。對於太上皇的寵臣和珅,嘉慶帝內心充滿了怨氣與不滿,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但他知道和珅在時時注意和提防著自己,稍有差池就會立刻被太上皇知道。為了不讓和珅抓住把柄,鞏固嗣皇帝的皇位,嘉慶帝一直韜光養晦,聽任和珅恣意妄為,專橫跋扈……其實心中早已經把算盤打得噼啪作響,一切只待秋後算賬。

和珅在對嘉慶進行試探後認定,這個皇帝對自己不會構成威脅,加上太上皇讓位不讓權,自己仍然是朝廷的實際掌控者,於是更加躊躇滿志,得意忘形。太上皇有名無實,精力不濟,一切事務仍交由和珅辦理,和珅趁機「挾太上皇帝以令皇帝」,更加權傾一時,舉國上下從中央的「部院群僚」到地方的「督撫提鎮」等文武百官都是和珅的部屬幕僚,受他掌控。

乾隆末年,湖南、貴州苗民起義,一時之間尚不能鎮壓。不料,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正月,湖北、四川、河南、陝西、甘肅等省,又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影響深遠的白蓮教大起義。在乾隆去世之前,一切軍事用兵大權,都掌握在和珅手裡,一切軍報都必須先向他匯報,然後才轉達給太上皇和嘉慶帝,將領的任用、兵士的調遣及軍需開支等也都由其控制。

其實仕途發展如日中天的和珅也曾想到一旦太上皇歸天,新皇帝嘉慶可能不會信任自己,因此,他也做了提防嘉慶帝的準備,但是由於嘉慶帝表面上庸庸碌碌,無所作為,把自己的城府埋藏得很深,所以和珅也就放下了心。

和珅貪財甚至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朝野上下許多人對他敢怒不敢言,有的阿諛奉承,有的敬而遠之,有的嘴上不說,心裡嫉恨。即便如此,文武官員也無人敢公開與之抗衡——兩個皇帝都不能把他怎樣,我們又能如何?甚至連乾隆帝的諸皇子們都對他望而生畏,不敢得罪。和珅為了拔高自己的地位,藉著太上皇耄耋之年,脾氣古怪暴戾,喜怒令人捉摸不定之際,竟然驕橫到隨意恐嚇諸位皇子皇孫的地步。宮中的人經常會見到他在太上皇召見後故意散佈消息:「今天『老佛爺』(乾隆帝)很生氣,要對×阿哥杖幾十,要對×阿哥進行懲罰……」常常嚇得皇子、皇孫們惶恐不安。這還不算,他還時不時敲打嘉慶帝,氣焰十分囂張。

乾隆帝雖然已經人至暮年,但仍不甘心放權,但畢竟年老體衰,視力減退,精力不濟,批奏摺也是丟東忘西。和珅見的多了,竟然常常建議太上皇如何如何,有時還讓乾隆撕掉重新擬旨,這其實是犯了君臣之別大忌。後來,嘉慶帝親政後,給和珅定的罪名就有這麼一條:「皇考力疾披章批諭,字畫間有未真之處,和珅膽敢口稱不如撕去,另行擬旨。」顯然,這在封建專制社會中是絕對不能容忍的。當然,和珅不敢隨便矯詔,大多數場合還是利用太上皇的權勢,來達到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阿桂去世後,雖然和珅已是首席軍機大臣與文華殿大學士,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內閣首輔,即「真宰相」,但他還不滿足,因為在爵位上他只是個伯爵。於是,他藉勒保「生擒」白蓮教起義軍首領王三槐一事,想給自己晉爵,請求太上皇乾隆帝恩准。乾隆其實此時對他已經幾乎言聽計從了,當然滿足了他的要求,很快就晉封他為公爵。這麼重大的事,他居然壓根就沒有通過嗣皇帝嘉慶,嘉慶帝雖然心裡十分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這種事情發生的多了,就會給人造成一種印象,太上皇可以直接提升、加封官吏的職位和爵位,嗣皇帝只有默許、認可,毫無自己的主見。而太上皇所作的決定,又大都受和珅的影響,嗣皇帝嘉慶實質上並無多少實權,純粹是個傀儡。嘉慶帝對此也十分清楚,只好諸事讓和珅三分。

雖然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氣憤不過,偷偷向嘉慶帝告狀,但嘉慶也都一笑了之,並不生氣,反而常常在大臣面前表示自己要依靠和珅處理政務。當時來華的朝鮮使節有這樣的一段記載:「皇帝登極以後,雖惡和珅,而無一言相及。一日和(珅)筵奏太上皇減太僕寺馬匹,皇帝獨自語曰:『從此不能復乘馬矣。』筵臣之旁聞之者,知珅之必無幸焉。」這表明嘉慶是個有心計的人,處處給足和珅面子,外表上不動聲色,對和珅的為所欲為不加干涉,並不時表示對和珅的尊重,利用一切機會放鬆和珅的警惕。史料也有確切記載:嘉慶帝「自丙辰(即一七九六年)即位以來不欲事事,和珅或以政令奏請皇旨,則輒不省曰:惟『皇爺(乾隆帝)處分,朕何敢與焉』。」

嘉慶帝的這種俯身隱忍,獲得了時人的讚許,都說嘉慶帝聰明、智慧,有城府。說他:「自即位以來,知和珅必欲謀害,凡於政令,惟珅是聽,以示親信之意,俾不生疑懼,此智也。」嘉慶帝這種唯唯諾諾的表現,既麻痺了和珅,又讓嗜權如命的太上皇十分放心,順便還給自己博得了一個「孝」字,可謂一舉多得,實在是妙不可言。

嘉慶知道和珅一直都在試探自己,所以嘉慶帝每遇有事向父皇乾隆帝奏報時,往往請和珅「代言」;每當身邊有人反映和珅種種不法行為時,他常常故意申斥他們:「朕方倚相公(和珅)理四海事,汝何可輕也。」表現出對和珅的極大信任。

和珅聰明一世,卻被嘉慶輕易騙過,不得不再讚嘆一聲嘉慶的聰明機智。對於嘉慶,和珅一方面採取了拉攏、套近乎的辦法,想為自己謀條後路。例如,在嘉慶帝即位前,通風報信,並呈上如意,積極表明自己的擁戴之功,並向嘉慶帝說:「皇上今後衣食住行全部由臣負責,不用動用國庫帑金。」以博得嘉慶帝的好感;同時又在嘉慶帝周圍佈置親信,名為輔佐,實為監視嘉慶的動向。誰知嘉慶帝早就看透了他的伎倆,不僅沒有讓這些人看出其真實用意,還趁機在他們面前誇讚和珅,從而巧妙地瞞過和珅,為日後親政立即扳倒和珅打下了基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