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 和珅結怨福康安

福康安,字瑤林,富察氏,清滿洲鑲黃旗人,出身富貴之家。福康安的父親傅恆是乾隆帝的第一個皇后——孝賢皇后的弟弟。傅恆歷任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匯典館總裁、保和殿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封一等公。傅恆戰功赫赫,為乾隆所倚重。

福康安是傅恆的第三子,他一出生就有尊貴的地位。福康安從侍衛起家,歷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襲父封三等公。後來跟隨名將阿桂出兵金川等地,軍功卓著,封一等嘉勇公,並獲「嘉勇巴圖魯」稱號。而且曾被授予三眼頂戴花翎,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能夠得此殊榮者,也僅僅七人而已。

與背景顯赫的福康安相比,和珅無論在根基、地位上都大為遜色。福康安屢立戰功,一步步贏得皇上的信任,自然看不起寸功未建就平步青雲的和珅。

有一天,福康安因為軍功受到乾隆帝的封賞。和珅自知羽翼不豐,有意結交權貴以鞏固自身地位,於是退朝後,特意等在金殿門口等福康安出來。和珅向慢步走出的福康安行了一禮,滿面笑容地口吐蓮花:「恭喜大帥又得封賞,大帥真乃國之棟樑,鄙人仰慕大帥已久,如大帥肯到鄙人府上一敘,定能蓬蓽生輝,不勝榮幸。」

福康安知道和珅的底細,心中自然不服,也不堪與之為伍。於是冷冰冰地說道:「和大人貴為大學士,怎敢受你的大禮?素聞貴府富麗堂皇,我恐怕無福消受,實在是高攀不起,拜訪一事,以後再說吧。」說罷揚長而去,竟不顧愣在原地的和珅。縱然和珅心中對福康安十分痛恨,卻也不敢得罪他,只好咬牙忍住這口氣。

和珅擔任崇文門稅務監督的時候,對所有來往官員都收取一定的稅金,行為十分猖獗。有一次,山東布政使陸中丞進京朝見皇帝,不知道規矩,經過崇文門稅關時,一時間難以湊齊稅金。陸中丞無奈之下,只好把隨身行李都放在京城之外,只帶一名侍從進了城。陸中丞進京城後,向友人借了衣服、被褥才能住下,實在狼狽。

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和珅在崇文門定的關稅過高,雁過拔毛,堂堂一省的布政使衣服都扔了才能進城,有失堂堂朝廷命官的體統。朝廷中的官員都知道和珅正受寵,不敢隨便出來議論。

後來,福康安知道了陸中丞一事,心中實在難以忍受這等齷齪之事,就向乾隆帝稟告了此事,上奏請求改變崇文門收稅過高的情況。因為如今地方官員俸祿微薄,大老遠的來到京城,還要受盤剝,長此以往,官場風氣恐怕將越來越差。

乾隆知道福康安所奏屬實,但也並沒有責怪和珅,因為崇文門收稅也是經過他同意的。和珅雖然沒有什麼損失,卻更加記恨福康安了。但像福康安這樣有權有勢的人,誰敢對他怎樣?和珅只好繼續隱忍,但卻並未放棄報復福康安的想法。不久,和珅就給了福康安一個下馬威,卻操作得滴水不漏,讓福康安啞口無言。

福康安常年在外帶兵打仗,他的老部下李天培是他本人一手培養出來,並做到了湖北按察使的職位。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年)七月,李天培從湖北進京述職,他想趁機給自己的老上級福康安帶些禮物,於是精心挑選了一些上等的木料。由於路上要走水路,他就使用了朝廷專門用來調運官糧進京的漕船,按規定絕對不允許「公船私用」。可李天培以為這又不是什麼大事,就跟著上路了。

天不作美,李天培私自給漕運「加塞」,致使航道充盈難行。恰巧和珅的弟弟和琳當時是湖廣道御史,專門負責監督官員,他很快發現了李天培的行為,一時間難以定奪。為什麼呢?因為認真追究起來,這是假公濟私的大罪,按照大清律法,難免要牽扯到福康安,如果福康安不知情還好說,如果知情,二人都要被嚴懲;不過當時這種情況已經非常普遍,況且李天培假公濟私並未造成太嚴重的後果,在蔚然成風的假公濟私行為中,私自託運這點兒木料也不算什麼,是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和琳不敢因此事而彈劾李天培,害怕得罪其背後的福康安,以後在官場難混;但若要裝作不知道而被別人發現,向皇帝告發了的話,自己也難以承擔罪責。

和琳猶豫不決,就與在朝中的兄長和珅商量。和珅一聽大喜,他善於把握皇帝的心思,知道乾隆最近有意整頓吏治。福康安又和自己向來不睦,此事證據確鑿,正是打擊福康安的絕佳機會,而且自己也不會有任何損失。再說,只要彈劾李天培假公濟私一事即可,對福康安可以隻字不提。只要欽差大臣繼續追查,早晚會牽連到福康安,但那和自己的弟弟無關,真正感到棘手的是查案的人。

於是,和珅授意和琳利用御史的身份向乾隆帝上奏摺,只需彈劾李天培私自動用漕運船隻、假公濟私即可,不要提及福康安。

乾隆接到奏摺,大為震怒,就命令阿桂徹查此事。事情本來就很簡單:李天培用漕運的官船私自託運木料,木料的主人卻是兩廣總督福康安。福康安當時正在安南征戰,京城的宅院正在翻修,需要上好的木材,而湖北漢口一帶一直是木材彙集之地。於是福康安書信委託老部下代為置辦,並北運抵京。李天培知道這些錢只能自己出,而且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但礙於情面,無法推脫,又不想花費自己太多銀兩,於是就將置辦好的木料一起裝上朝廷在湖廣的漕運糧船,來把這批木料運到京城,以省運費。這種假公濟私的行徑被御史和琳發現,這才有了彈劾李天培一事。

阿桂作為主管此事的欽差大臣,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感覺十分棘手。他心中十分清楚,這是和珅在向福康安示威。阿桂覺得不宜把此事擴大化,有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於是稟奏皇帝:「李天培擅用官船,理應受罰,但河道擁塞、航道遲滯,並非出於他的本意;買木材是福康安委託,但是私自動用官船是李天培的個人決定,福康安並不知情,臣以為應該治李天培的罪,但此事與福康安無關。」

和珅一聽,知道這是阿桂為福康安求情。連忙上奏:「李天培假公濟私,實屬大罪,皇上應該嚴加懲治,否則就是縱容,難免有其他官員倣傚。」乾隆心中也有心整飭吏治,加上對和珅向來欣賞,決心要把李天培這件案子辦成鐵案,以儆傚尤。

於是,他下聖旨嚴懲,著令重新判決:「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假公濟私,致使航道阻塞,後果嚴重,革除一切職務,發配伊犁;福康安對部下約束不嚴、縱容部下,難辭其咎,念其作戰有功,判決革職留任,扣罰總督養廉銀三年、俸祿十年。」

此外,阿桂作為欽差大臣,有意包庇,其責難逃。乾隆下旨申斥阿桂:「朕命你去辦案,意在讓你秉公辦案。誰知你卻一味包庇福康安,分明是褻瀆大清例律!」這樣,阿桂因擬罪過輕,同樣也受到了乾隆的處罰。

福康安在外作戰,不僅沒有受到表彰,卻因一件自己都不明白就裡的小事,就被罰沒十年「工資」,心中很是鬱悶。他回京後才知道是和珅在背後使壞。福康安這才知道了和珅的手段,此後再也不敢對這個年輕人大意了。

和珅也知道,福康安為人正直,戰功顯赫,不似李侍堯之流那般的品行惡劣、貪婪無度,給他一個教訓也就行了。大家同朝為官,最好還是化敵為友,過於鋒芒畢露,反而對自己不利。此後,和珅在朝中有意拉攏福康安,福康安也不願得罪正受寵的和珅,雙方關係趨於緩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