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 和珅扳倒李侍堯

乾隆帝非常寵幸和珅,在和珅剛進入官場時就一直想重用他,但如果和珅不在政績上做出點令人們信服的舉動,也很難令人信服,就算官位再高,同僚們也會私下裡嘲笑他侍寵而陞官,並無真才實幹。和珅自己也覺得理虧,他急需展示自己。為了掩人口舌,乾隆帝很快就給了和珅一次絕好的機會。

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年)正月,雲南糧儲道並曾任貴州按察使的海寧解除舊任,被任命為瀋陽奉天府尹,來京述職,按慣例皇帝均要詢問一下該省地方大吏的一些表現。海寧趁機狀告雲貴總督李侍堯貪縱營私,「錢局婪貝藏事」。和珅也在一旁幫腔,乾隆非常震怒,於是命令和珅帶領刑部侍郎喀寧阿赴雲南處理此案。同時令戶部尚書英廉、軍機大臣福隆安等在京查抄李侍堯在京的財產。

李侍堯,字欽齋,祖籍遼東鐵嶺,原為漢軍正藍旗人。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其家被抬入漢軍鑲黃旗。他是明末名將李如柏的後代。明末,其四世祖李永芳原本鎮守撫順。明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年)初,在努爾哈赤率軍攻打撫順時投降。努爾哈赤念其有功,授予他三等副將官銜,並把自己的孫女下嫁給他,因此李永芳又叫「撫順額駙」。李永芳此後為屢立戰功,及至李侍堯的父親李元亮,更是做過戶部尚書這樣的高官。所以,從這一點上說,李侍堯也是八旗勳舊臣的後裔。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年),李侍堯蔭得印務章京一職。

史書上稱李侍堯「短小精敏,過目成誦。見屬僚,數語即辨其才否。擁幾高坐,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人皆悚懼。」所以,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年),他在乾隆初年以蔭生授印務章京時,即受到乾隆帝的器重,認為他是「天下奇才」,並破格提升他為副都統。曾有人提出這樣提拔有違先例,乾隆帝卻說:「李永芳之後,安可以其他漢軍相比。」接著,李侍堯先後又轉任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廣州將軍等職,期間頗有政績,建樹較多。

及至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李侍堯升任代理兩廣總督,三年後正式實受。廣州歷來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港口,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廣州是中國對外通商的唯一港口。一切貿易均由洋行(俗稱「十三行」)經營。而「十三行」商人若想保持其壟斷地位,就必須向廣州地方官行賄、獻納,否則難以得到官府的支持。所以,兩廣總督一職一向是個發財的肥缺。

此後,李侍堯又歷任戶部尚書、正紅旗漢軍都統,襲勳舊佐領;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工部尚書等,並於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授予武英殿大學士。他先後在兩廣總督任上幹了十五年。直到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因與緬甸交涉事務繁多,始調任雲貴總督。

從李侍堯的履歷可以看出,乾隆帝讓他長期擔任肩負對外交涉事務的兩廣總督一職,自然是承認李侍堯的才幹。其實還有一個私下的原因,就是李侍堯每年向朝廷進貢最多,花錢如流水的乾隆自然非常喜歡他。

李侍堯在二十多年間上貢一百多次,有時甚至一年八九次。他之所以對上貢樂此不疲,當然是為了博取乾隆的信任和寵愛,其實也是為了中飽私囊。李侍堯對上恭順,對下卻嚴酷無比,屬員進貢時,哪個不同時給他備上一份兒?送到中央後,皇帝看貢品甚多,只是象徵性地收一部分,其餘的大多落入軍機大臣和各位閣老手中,還有一部分又返還給李侍堯本人。就這樣,大量的金銀財物都落入他的手中。

李侍堯認為只要得到皇帝寵信,就不會出事。況且自己已在兩廣經營了十幾年,兩廣的地方官員、廣東「十三行」的官員都是他一手提拔任命的,關係通暢,可保無虞。乾隆曾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稱讚李侍堯,說他「由將軍至總督,歷任各省二十餘年,因其才具尚優,辦事幹練,在督撫中最為出色,遂用為大學士。具有天良,自應感激朕恩,奉公潔己,以圖報效。」能讓皇帝當著眾大臣的面誇獎的人,自然受皇帝待見。這從他的官場履歷中可見一斑。

當然,只盼著有靠山而自己並無特點的人是無法在官場長期立足的。李侍堯確實是位能人,其才幹盡人皆知。但時間久了自然難免沾染當時官場上的種種惡習、陋規。更兼滋生了驕、嬌二氣,逐漸鼻孔朝天、頤指氣使,輕易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後來和珅逐漸成勢,眾大臣趨之若鶩;而李侍堯仗著資格老,地位高,不把和珅放在眼裡,經常在言語行動上對和珅不尊重,於是就得罪了和珅。因此,和珅也總想找機會整一整他。

李侍堯也確實存在貪贓、受賄、索賄、侵吞、勒派等一系列問題,加上乾隆帝早已知道李侍堯藉籌辦貢品為名,藉機營私肥己。因此,乾隆派當時正在隨鑾南巡的戶部右侍郎和珅與刑部侍郎喀寧阿為欽差大臣,迅速趕往貴州、雲南。與此同時,乾隆帝又諭令在京師的戶部尚書英廉,在正月二十七日,率人查抄了李侍堯在京的家產。

和珅、喀寧阿等人一路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昆明府。首先把李侍堯的管家張永受拘捕起來,連夜嚴加審訊,最終供出了李侍堯收受各級地方官員饋送的貪污營私的有關事情。三月初七日,和珅與喀寧阿查審李侍堯,在事實面前,李侍堯不得不俯首認罪,承認收取迤南道莊肇白銀二千兩,收取魯甸通判素爾方阿總共白銀八千兩,收取東川知府張瓏白銀四千兩,收取雲南按察使汪圻白銀五千兩,收取臨安知府德起總共白銀一萬兩,並承認藉查辦案件之機中飽私囊。

乾隆帝對於李侍堯的貪污行為十分生氣,他在上諭中說:「侍堯身為大學士,歷任總督,負恩婪索,朕夢想不到,奪官,逮詣京師。」和珅、喀寧阿奉命將李侍堯革職拿問,解送京師,落實罪名後,和珅等人擬判其「斬監候,奪其爵授予其弟奉堯。」

和珅之所以判其「監斬候」,是因為他深知李侍堯所為,是與乾隆朝鼓勵地方官員進貢的制度分不開的,況且李侍堯論才幹最能幹,論進獻他進獻得最多,皇帝自然喜歡,所以不能懲治太重。為了警告其他地方官不要做得太過,也需要做做樣子。乾隆帝最終還是要網開一面,給他留一條生路,所以和珅才這樣宣判的,但是其他人就不這麼想了,和珅將判決結果呈上後便是大學士、九卿等和議,結果是將原擬「斬監候」改判為「斬立決」。

最後,乾隆帝發佈上諭,其意十分明顯,就是要放過李侍堯。雖然大多數督撫都同意判李侍堯斬決,但有少數人揣摩到乾隆帝的意圖,因此上奏為李侍堯求情。最終,乾隆帝下詔定為「斬監候」;同時決定把查抄的李侍堯的家產部分留在宮中,其餘送至崇文門稅關變賣,所得銀兩悉數交給內務府廣儲司庫收存;並將李侍堯的一處院子賞賜給和珅。

對於李侍堯一案的處理不但顯示了和珅的辦事才能,而且也顯示了和珅閱讀聖意,揣測別人心理的能力。從此乾隆帝對他更加寵信,兩人的關係也更加密切,在仕途上和珅進一步飛黃騰達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