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 第二章 入仕奇緣

——從宮廷侍衛到軍機大臣 科舉考試遭失敗

按照清代科舉制度的規定,讀書人必須首先一一通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的考試,總稱童生試,簡稱童試,或稱小考、小試。應考者不分年齡大小均稱童生、儒童或者文童。院試通過後方可獲得生員或秀才的名分,否則,無論年齡大小,自壯年以至皓首老翁,統稱童生或蒙童。

縣試就是由各縣縣官主持的考試,考期一般在二月。要想取得童生出身,考前須向本縣衙門中禮房報名,填寫自己姓名、籍貫、年齡及三代履歷,並獲得本縣正式生員的擔保書,才能獲准參與考試。考試分為五場,內容包括八股文、試貼詩、經論、律賦,以及《聖諭廣訓》等內容。縣試通過後才可以參加府試。

府試多在四月進行,程序和考試內容基本與縣試相同,類似於縣試的複試。府試錄取後就有了參加由各省負責教育的主管官員學政主持的院試的資格。

院試報名等手續與府縣考試基本一樣,略去不表。學政駐地府縣就近考試,其餘各府則分期由學政前往主持考試。正式考試一場、複試一場,錄取者名單張紅榜公佈,這叫做出案。通過院試者獲得生員或秀才的名分,還可享受進入府縣學讀書、免除賦役及食廩的優待。出案後,被錄取者還要前往參拜學政等官員,送上禮金,稱紅案費或謝師禮。這種考試不是年年舉行,況且錄取人數較少,所以競爭非常激烈,勝出者往往是非常優秀的。

經過千辛萬苦,如果有幸通過童試,你還必須通過由本省學政在各地巡迴舉行的歲試和科試,這樣才能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一般情況下,逢丑、辰、未、戌年為歲考,寅、巳、申、亥年為科考。歲試成績好的可獲得筆墨紙硯等不同的獎勵,成績差的將被處以減少食廩(生活費)、革去生員名分等處罰。科考成績優秀者可直接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

此外,未被錄取或因故未能參加考試的,還可以在鄉試前補考一次。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到慶典加科為恩科。由於考期一般在八月,故又稱秋闈。

通過鄉試即中舉,可獲得舉人或孝廉的稱號,是有資格當官的,但不一定真的能當官,就如同當今的大學畢業不包分配。只有舉人才能有參加會試的資格,落榜而成績較優者可以為貢生,可入國子監學習。年過五十而不及第者,可享受免役、冠帶的優惠政策。

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試地點為京師,一般在鄉試舉行的第二年三月舉行,由禮部主持,故亦稱春闈或禮闈。會試錄取者稱為貢士。然後皇帝進行殿試,中試者分三等,稱一、二、三甲。一甲三名,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

各省鄉試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如同一人是鄉試第一、會試第一、殿試第一,則稱為三元及第;如同一科連中,則是連中三元。連中三元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整個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只有寥寥十幾個人。

若舉人會試不第,願做官的,可以通過一定考試,獲推官、知縣、通判等職位,但是由於排隊的人太多,機會十分渺茫。

清代科舉制度承襲明朝,以四書文為主。清朝初期鄉會試首場考四書文三題,五經各四題,考生任選一經;二場考論二篇、判五條、詔、誥、表各一題;三場考經、史、時、務、策五題。首場四書文及五經文用八股體,稱制藝,亦稱時文。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廢詔、誥。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詔移經文於二場,廢除論、表、判,增五言八韻詩。次年又於首場復置論。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改律詩於首場四書文後,改論於二場經文後。乾隆五十二年後,五科內每科輪試一經,五經依次試畢即廢論,以五經出題並試,遂為定製。

童生院試和生員平時的歲試、科試,莫不如此。清朝規定,童生院試以四書文二題、五言六韻詩一題,再複試以四書文一題、五經文一題、五言六韻詩一首,並默寫《聖諭廣訓》一條。生員的歲試,試以四書文一題,五經文一題,五言六韻詩一首,默寫《聖諭廣訓》若干字。科試試四書文一題,策同一題,五言八韻詩一首,默寫《聖諭廣訓》若干字,五經一段。生員在校有月課、季考,以面試的方式進行,考題為四書文一道,排律詩一首,或加策問一道。

議論時政的文章,有其嚴格規定的文章程式,應試者必須嚴格遵守,照本宣科,不得違格。就連內容及所據經傳註疏都有規定,作者只能引用古人之言,不得擅自立新,實在是束縛思想。

無論如何,這是走入仕途的唯一捷徑。成家後的和珅自然有了養家餬口的責任,這就客觀上要求他必須有份穩定的收入。作為咸安宮官學中的優秀學生,通過科舉博取功名也是和珅的自然選擇。於是,和珅開始嘗試走入仕途。

和珅在咸安宮學習期間參加了童試,中了秀才。於是和珅在結婚後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年)參加了戊子科的順天府鄉試,這是屬於省一級的考試。可惜和珅雖然機敏好學而又多智,但是或許是因為他的家庭負擔過重,不允許他繼續走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道路,和珅最終名落孫山。

他在太岳父英廉勸說下,毅然放棄了繼續參加考試的努力,選擇了滿族子弟通過挑補侍衛的方法來進入官場。

無論怎麼說,畢竟和珅是經過了幾年咸安宮官學的學習,又有戶部尚書兼總管內務府大臣英廉的賞識和幫助,卻在科舉考試時沒能中舉,這是他的終身遺憾。因為,在講究出身的封建時代,不管你有多大的才能,不能通過考試做官,就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通過科舉考試走上官宦之路,是普通百姓的唯一出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