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一大貪官,萬世留名貪官 英廉賞識結親家

刻苦努力的和珅在咸安宮官學的優異表現,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他就是時任總管內務府大臣的英廉,英廉對和珅非常賞識,知道他志向遠大,絕非池中之物。於是把心愛的獨生孫女許配給了和珅。於是,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年),十八歲的和珅結了婚,妻子為大學士英廉的孫女馮氏,英廉為其孫女準備了豐厚的嫁妝,並親自主持、操辦了和珅與馮氏的婚事。這樁婚姻對和珅以後仕途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大學士英廉為何會把掌上明珠嫁給和珅呢?我們先來說說英廉。英廉,字計六,號夢堂。他家原來本姓馮,祖籍遼東,內務府包衣籍漢軍鑲黃旗人。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中舉,最初為筆帖式,從事文秘工作;後來幾經陞遷,官至淮安府同知、永定河道台、內務府主事、內務府正黃旗護軍統領、內務府大臣、戶部侍郎、刑部尚書、正黃旗滿洲都統、協辦大學士、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等;同時他還任過《四庫全書》正總裁的官職。可以說他是乾隆時期頗得皇帝青睞、信任的權臣之一,是當朝的大紅人。

他生前受人尊敬,死後連皇帝也對他表示尊重之意。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年)英廉病故,乾隆帝特賜白銀五千兩為其治喪,祀賢良祠,謚文肅。由此可見,英廉在乾隆朝始終為官,並身居顯位,並沒有受到他出身的影響。英廉為官清正廉明,政績突出,而且名聲極好,因此頗受乾隆帝的器重。

英廉有一個兒子和兒媳是先他而去的,並留下了一個女兒。因為這個小孫女自幼失去雙親,作為祖父的英廉就對其格外憐愛,精心呵護、培養。待到長大成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英廉為了給她挑選一個理想的佳婿,使其後半生免受淒苦,確實費了一番苦心。他要為孫女找一個既品行端正,又年輕俊朗;既才氣出眾,又善解人意,將來有所作為的才貌雙全的好後生。他慧眼獨具,最後選中了和珅。

我們說了很多和珅的聰明機智,未曾提及相貌。其實和珅確實是難得一見的美男子。在《秦鬟樓談錄》中,描寫他「軀幹如中人,面白皙而事修飾,行止輕繯,不矜咸儀,言語便給,喜歡詼諧,然性機敏,過目輒能記誦,每有所言,皆能悉舉其事之本末。」總之,他是一個外表英俊、才華橫溢、能言善辯、辦事幹練、才能出眾、人見人愛的後起之秀。由此可見,英廉不僅善於施政,更是一個頗有眼力和遠見的人。正是看到了和珅的光明前途,因此他決心將心愛的小孫女許配給他。

和珅與馮氏結為伉儷後,兩人相親相愛,感情甚篤,夫唱婦隨,比翼雙飛,彼此相約百年好合,白頭到老。這種真摯的感情,從嘉慶三年(一七九八年)馮氏去世時和珅所表現出來的沉痛、悲傷與落寞的心情,就可以略知一二。

馮氏去世當年,和珅曾為妻子馮氏一連作了六首「悼亡詩」,可見對其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其中一首寫道:

結縭三十載,所願白頭老。

何期中道別,入室音容杳。

屏幃尚彷彿,經卷徒潦倒。

淚枯挽莫眾,共穴傷懷抱。

遊川分比鱗,歸林嘆隻鳥。

追思病時言,尚祝余足好(時余足疾復作)。

猶憶含殮前,不瞑心未了。

自此退食餘,誰與伴昏曉。

從以上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珅與馮氏夫婦結婚三十餘年間,彼此關係一直很融洽,以致和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難以相信馮氏的離去,就連她說的話也都言猶在耳,難以忘懷。

與馮氏結婚不僅使和珅獲得感情上的慰藉,更重要的是英廉此後對和珅的賞識與提攜,為和珅仕途飛黃騰達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和珅獲得的第一個有實權的職務是戶部侍郎,而戶部尚書正是他的太岳父英廉;和珅到雲南查辦李侍堯一案,是太岳父英廉等人負責查抄李侍堯在京財產的;和珅獲得的戶部尚書一職,又是太岳父英廉升任大學士後留下的,其中聯繫耐人尋味。總之,太岳父英廉是和珅進入仕途的提攜人和領路人。他對馮氏的感情深厚,也不無這方面的原因。

婚後的和珅更是春風得意,一是自己娶到了馮氏這樣的嬌妻,二是慶幸能夠得到英廉的垂青,自此更是勤勉讀書,準備考試,為入仕爭取資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