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個人生活 趣聞軼事 為慈禧藏寶受賞

一九○○年,當八國聯軍打到通州的八里橋時,京師已經吃緊。朝中大臣、文武官員都慌慌張張,成了驚弓之鳥,想逃又不敢先於慈禧和光緒,一個個都非常著急,只好先把自己家的值錢寶貝藏起來,同時等著慈禧太后的懿旨,隨時準備開溜。

李蓮英雖然平時對慈禧太后百依百順,但生死攸關時刻,只想保命要緊,也想溜之大吉,向慈禧太后請假,說家鄉有急事,要回老家一趟。慈禧太后此時雖然也嚇得心驚肉跳,坐臥不寧,但對李蓮英還是知根知底的,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把戲,而且她向來離不開能為自己排憂解難的李蓮英,就對李蓮英說:「我何嘗不想走,要走咱們一起走,免得受洋人的欺負。」猶豫不決的慈禧太后終於下定決心外逃,於是便密旨李蓮英趕緊去處理宮內珍寶,做好逃跑的準備。

宮中珍寶經過歷代的累積早就難以計算,一時之間也處理不完。所以,慈禧也顧不得那些「普通」的寶物了,只讓李蓮英找個地方藏起來即可。唯有兩件是祖上太后傳下來的罕世珍寶,一件是「珠珞」,另一件是「佛手蘭」,這是慈禧太后最喜愛的東西。她原打算把它們帶在身邊,一同出京。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妥,大難之中,路上多有不便,萬一磕碰壞了或丟失了還不如不帶好,連忙囑咐李蓮英趕緊另外找個隱蔽的地方藏好,如果將來還京時東西還在,少不了李蓮英的封賞。

李蓮英深知這兩樣寶貝是慈禧太后最看重的寶貝,就小心翼翼地將這兩件寶貝裝在一個罐子裡,用蠟封好,可藏在什麼地方好呢?他絞盡了腦汁,跟其他東西藏在一起是不行的,一來容易暴露,二來難免被留守宮中的小太監偷走。

思來想去,總覺得不妥當,無論藏得多隱蔽,一旦被發現,難免會被盜走,到時候慈禧還是要怪罪自己辦事不牢靠。即便沒有被發現,萬一一個人去藏,不小心在路上出現了意外,不僅洋人找不著,自己人也無法知道它的具體位置了,最好找個人一起去。當下打定主意,要精心挑選一個人跟自己去藏寶貝。

就在當天夜裡,東直門外開始零星出現炮聲和槍聲,然後很快就變得震耳欲聾。此刻,李蓮英覺得京城真的是難以待下去了,慈禧太后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下令出發逃出京城。事情緊急,再也不能等下去了,於是三更半夜把二總管崔玉貴叫起來,對他說,有件東西,是老佛爺的命根子,最好是咱倆一起去把他藏起來。倘若你我有一個被洋人的槍炮打死,總還有一個人知道東西在哪兒。

崔玉貴心中暗自佩服李蓮英在這麼緊急的情況下還能考慮得這麼周到,難怪受到慈禧這般器重。不等李蓮英說完,崔玉貴就連忙點頭答應。於是,兩人悄悄地打開儲秀宮的大門,挖開東配殿的台階,將東西藏在下面,然後將台階重新砌好,恢復原樣。為了迷惑洋人,不讓他們看出破綻,還在院子裡放了很多水,造成一副凌亂的景象。

慈禧太后跑到西安,心裡總掂著這兩件寶貝,怕被洋人盜走,常常問起這件事。第二年七月,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跟八國聯軍議和達成。慈禧打發崔玉貴先回北京,探聽虛實,看洋人是否撤走,京師是否太平,然後再定回鑾時間。

崔玉貴臨行前,慈禧太后一再囑咐別忘了看那兩件珍寶還有沒有,如果沒有被洋人盜走,回到京城就有重賞。崔玉貴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儲秀宮,他一進大門,只見滿院狼藉不堪,心裡一陣虛驚,然後走到東配殿台階下蹲下來,手裡拿著一根鐵絲,扒了扒台階縫隙裡的土,接著站起來抿著嘴笑了——寶貝還在。

崔玉貴回到西安,就趕緊向老佛爺稟報,說洋人已經撤走,城裡恢復平靜,宮中雖遭搶劫,那兩件傳世珍寶還有。

慈禧聽完,急忙問道:「東西現在何處?」崔玉貴趕忙說:「東西還在地下埋著。」慈禧聽完面帶懷疑地問:「你沒看見東西,怎麼證明沒丟呢?」

「老佛爺請放心,我和李總管埋藏時,在磚縫裡插了一根竹籤子。這次回去一看,竹籤子還在,證明沒動,東西還在。」

「這是誰出的主意啊?」慈禧說著看了李蓮英和崔玉貴一眼。李蓮英急忙屈膝答道:「是奴才的主意。」慈禧太后用喜悅的眼光看了看站在面前的這兩個奴才,又說道:「各賞銀一千兩。」李蓮英、崔玉貴二人應聲跪地,同聲高呼:「給老佛爺磕頭謝恩。」

雖然李蓮英藏寶是為慈禧的一己私利,但好歹為我們保存了兩件傳世珍寶,也可以說是辦了一件好事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