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善於鑽營 皇宮獲寵 假意施救安德海

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在慈禧的授意下,經總管太監安德海保薦,李蓮英以「行走勤慎,為人誠實」被破格晉陞為首領太監,賜以六品花翎頂戴。其實,這是違犯大清祖訓的做法,可此時慈禧專橫跋扈,無人敢出來反對。早在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年)九月的訓諭中曾作過明確的規定,除去特殊情況外,總管太監保薦首領,必須是三十歲以上的人。同時還強調,如有違例妄保者,內務府即可查參,嚴加治罪。可惜祖先無法顯靈,慈禧仍然一意孤行,誰也無法反對。

慈禧向來吃穿用都非常奢侈,常常嫌江南、蘇州、杭州三個織造廠送來的綢緞、衣料質地不佳,花色品種不齊,讓她看不上眼。同治大婚前,慈禧更有理由以為皇帝準備禮服為由說他們的不是,於是決定派人去江南督製貴重衣料。安德海有心到江南去開開眼,順便為自己撈些錢財,也能藉機到江南抖抖威風。他便奏請主子,願意效力。慈禧太后聽了,很合心意。

倘若在諸大臣面前走漏風聲,不好支應。現在派自己的心腹安德海前去,最是放心。於是,讓他秘密出京。

但是,祖宗曾經留下家法訓制,不準太監參與朝政和出京辦理公務的。慈禧太后雖然威震天下,但仍不敢違逆祖制。她囑咐安德海離開京師以後,要盡量規矩一些,不要大肆張揚,免得生出事端。速速辦好公事,盡快返回。安德海連連答應下來,高興地離了京城。

安德海覺著有慈禧撐腰,就不怕風風光光地行路。他小心翼翼地離開通州。等到一過天津,就覺得萬事皆無,便大事張揚起來。船上旌旗招展,鼓樂齊鳴,看上去比皇家的船隻還招搖。

不僅如此,他還沿途騷擾百姓,大肆收受沿途大小官府衙門的賄賂。安德海雖然是秘密溜出京城,但一路上如此張揚、猖狂,早晚會出事。恭親王奕訢平日見安德海狗仗人勢,狂妄自大,早就有心除掉他,只是苦於沒有機會,遲遲沒有下手。這次聞聽安德海這樣大肆聒噪,鬧得沿途百姓雞犬不寧,便暗中通知山東巡撫丁寶楨,讓他在濟南等著安德海。一旦出現,立即逮捕,從嚴懲處,格殺勿論。

丁寶楨收到恭親王手諭,卻沒有頭腦發熱。他知道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心腹,朝廷內外沒人敢惹,就是恭親王奕訢都不敢動手,他當然不會自己動手殺安德海。於是,他把這一任務交給了他的下級,德州知州趙新,命他一旦安德海到達德州,立即將他捉拿,解往濟南問罪。

德州知州趙新當然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自己誰也得罪不起。但又苦於沒有良策以對,只好同幕僚商議。要說還是幕僚有主意,他建議等安德海進入德州境內,不用政府公文,而是用便條的辦法,通知巡撫丁寶楨,這樣既可交差,又不會留下把柄。因為便條是不會隨同文書送往京城的。

趙新大喜,立刻按此行事。丁寶楨接到趙新的便條,一面通知東昌府程繩武捉拿安德海,一面密奏恭親王奕訢。最終將安德海緝拿,解送濟南。

當丁寶楨的奏章送到恭親王奕訢手裡後,被李蓮英的親信探得消息,李蓮英對此事摸清底細,按往常的習慣,應早去密報慈禧,請功領賞。但這一次李蓮英沒有稟報,因為安德海一死,自己的機會就來了。再說,就算安德海死不了活著回來,李蓮英推說一切都不知道,誰也怪不得。

兩三天後,李蓮英得知恭親王奕訢找慈安太后商量處治安德海的辦法。李蓮英溜到養心殿廊下偷聽。聽到恭親王奕訢先是措詞激烈地一條條歷數安德海的罪狀,後又說秘密出京辦事,一路上胡作非為,實傷我大清朝的傳統,應就地正法。

在一旁的小皇帝同治也常常被安德海告黑狀,早把安德海恨透了。如今聽說安德海在外面闖了大禍,所以也就力主安德海就地正法。慈安太后本來是沒主心骨的人,也就點頭同意了。當下恭親王奕訢便提筆擬旨下達。

在外偷聽的李蓮英見木已成舟,知道結果無法逆轉,這才急忙忙去向慈禧太后稟報。慈禧太后聽李蓮英一說,立刻慌了手腳,氣沖沖地奔到養心殿裡,正好撞上恭親王奕訢擬寫諭旨。

恭親王奕訢不等慈禧問起,便理直氣壯地將安德海出京以後的罪行又歷數一遍,並力主問斬。慈禧太后卻搬出安德海在「北京政變」中的功勞,企圖挽救他的性命。同時,向慈安施壓,要她阻止恭親王,可慈安卻一言不發。而小皇帝同治,雖然年少,尚未歸政,但覺得自己說出的話,不好收回成命;況且對母后所說的「北京政變」毫不知情,一點也不明白,況且安德海確實傷害了他幼小的心靈,他也力主就地正法。

慈禧明知派安德海出京有犯禁令,本是理短,無法力挽狂瀾,只好讓步,怏怏回到自己的寢宮。恭親王奕訢等慈禧一離開,立刻將寫好的諭旨派人火速送到濟南,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慈禧太后回到寢宮,覺得應該救安德海的命,於是親自寫了一道諭旨,要山東巡撫丁寶楨將安德海解送回京。不料慈禧的這道諭旨卻被恭親王截留不發,直到山東殺完安德海後才發出,但早已遲了。很快,慈禧太后就得知安德海被殺的消息,從此與恭親王奕訢、慈安太后結下了深怨。

盛怒的慈禧一會兒罵丁寶楨狗咬耗子多管閒事,一會兒又說奕訢眼裡沒她。無論她怎麼罵,反正安德海是死在了濟南。

就在安德海被殺的消息傳到北京的當天晚上,李蓮英就打起了陞官的鬼主意,拐彎抹角在慈禧面前探聽消息。他冠冕堂皇地說安德海師傅死後,那些小太監實在沒人管,也沒人帶領他們伺候太后了。慈禧太后此時心中正在煩悶,當然沒聽出李蓮英的真實意思。

李蓮英沒有摸到底細,心中不甘,退出後故意突然倒地不起,以此試探慈禧太后。慈禧來到院子,十分心疼地扶他起來,並吩咐叫來御醫給他診脈吃藥。

一連幾天,李蓮英都裝病臥床不起,慈禧太后還親自去看他,他裝著要起來可又起不來的樣子,說是頭暈得很。慈禧立刻表現得非常著急,心想安德海被殺,李蓮英生病,真是禍不單行。後來,慈禧太后讓李蓮英陪她閒談,慈禧完全把李蓮英當做自己人,並告誡他以安德海為鑑,處處小心行事。

李蓮英見慈禧太后這樣說,總算聽出點味兒來了,他靈機一動,想我何不趁機再摸摸底細。於是,故意說自己無法與安德海師傅相比,恐怕以後難以像師傅那樣把太后伺候得舒舒服服。

其實,慈禧早就明白李蓮英是在試探他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所以才給他吃顆定心丸。至於李蓮英的那些推辭的話,她一點兒也不放在心上——這是他要進一步的證明。慈禧接著說,皇上至今尚未歸政,朝廷並不平靜。慈禧太后雖然有意要提升李蓮英為總管,可惜他年紀太輕,況且還有一幫王公大臣總是以祖制壓人,一時間難以成功。但她向李蓮英表示,自己終有一天會大權在握,把李蓮英提升到總管的位置上去,讓他暫時委屈一下。

李蓮英聽了,雖然陞官無望,心中仍然非常高興——只要慈禧太后看重他,比當什麼官都強。從此,李蓮英更加賣力地為慈禧服務,憑著他的神通廣大,很快就被稱為「安德海第二」。其實這麼說,倒矮化了李蓮英。實際上,李蓮英比安德海高明多了,他不僅敢於當著你的面在慈禧面前說出你的短處,更敢於在慈禧面前替你講情解圍,讓人對他又敬又怕。

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年),慈安太后升天,慈禧太后從此更加獨斷專行,說一不二。由於她很少出宮,很多國家大事拿不定主意就和李蓮英商量。李蓮英便藉此機會為慈禧出謀劃策,干預朝政,這也就進一步取得了慈禧的寵信,成了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