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變法,還是投機?

這個時候的慈禧,就像當年離不開李鴻章一樣,已離不開能幹的袁世凱了。不僅僅因袁世凱能給她帶來相對進步的信息,能做實事,還因為袁世凱能與外國人打交道,幫助她解決一系列棘手的外交問題,而這是當時諸多大員所不具備的。

※※※

一九○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袁世凱交出了山東巡撫印信,兼程北上,正式到直隸走馬上任。到了十二月中旬,當慈禧太后率領流亡朝廷的全班人馬,浩浩蕩蕩地進入直隸境內時,袁世凱親率大批護駕軍隊在直隸和河南交界的順德府迎接。當慈禧太后走下大轎,見到迎接她的,不是白髮蒼蒼的李鴻章,而是敦實精幹的袁世凱時,心中自然感慨萬千。

袁世凱當然知道慈禧太后的心思。慈禧太后一輩子極愛面子,最喜歡熱鬧和風光,尤其是這一番回鑾,很想風風光光地掩飾灰溜溜的形象。慈禧首日在順德下榻之後,袁世凱前去拜見,送給慈禧作為見面禮的,是一對非常漂亮的鸚鵡,一隻會說「老佛爺吉祥如意」,另一隻會說「老佛爺平安」。人老了,就是想圖個吉利和快樂,對於袁世凱的心細,慈禧自然很滿意。在此之後,袁世凱親率軍隊護駕,陪同慈禧一行經內邱、柏鄉、趙州、欒城、正定等地一路巡視,第二年的一月三日到達直隸首府保定。慈禧在保定一共住了三天。看到袁世凱上任僅僅一個多月,就將直隸境內各項事務處理得有條不紊,慈禧更對袁世凱增添了幾分賞識。在保定,慈禧幾次與袁世凱談話,瞭解他的思想和打算,尤其關注袁世凱新政的實施情況。慈禧太后一點都沒看錯,袁世凱的確是精明過人,而且,在具體落實方面,很有一套辦法。袁世凱不僅比行動遲緩、工於心計的曾國藩強多了,甚至要比老成持重的李鴻章還強。李鴻章到了後期,也變得如所有年邁的老臣一樣,韜光養晦,懶得去處理眾多煩心事了。當然,李鴻章所做的,在當時情形下,也夠多了。在慈禧眼中,袁世凱是一個非常幹練的人,百廢待興的時候,正好需要這樣的急先鋒,才能在各方面取得突破,為改革和變法獲得一些美譽。慈禧對於袁世凱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能帶頭下好自己晚年安排的最後一局棋。

一九○二年一月七日,慈禧一行由保定乘火車回京。袁世凱專門為慈禧定做了列車。當慈禧一行到達保定火車站時,站台上彩旗飄飄,軍樂隊奏起了響亮的「馬賽曲」——袁世凱並不知道這首樂曲是法國國歌,他只是感到這首歌很好聽,很振奮人心,所以定下演奏這首樂曲歡送太后。慈禧太后同樣不知道這首曲子的出處,置身於音樂之中,她彷彿將一年來的煩心事都忘卻,也變得心曠神怡起來。當長達三十多節的火車進入北京站之後,站台上響起了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紫禁城裡的皇家儀仗隊全部出動了,所有的京官都來到車站跪迎。中午,慈禧乘轎入永定門、正陽門,所到之處人山人海,人們爭先恐後向慈禧招手,那些外國公使們也攜他們花枝招展的太太們前來迎接,對慈禧微笑、脫帽示禮,說著慈禧聽不懂的語言。慈禧也矜持地向圍觀的群眾以及外國使節招手示意。不僅如此,慈禧還命隨從拿出上百萬兩白銀當場散發給歡迎的人群。似乎所有人都把曾經的災難忘得乾乾淨淨,只當它是一個噩夢似的。

因為得到慈禧的賞識,袁世凱的幹勁更大了。袁世凱延續了自己在山東的思路,雷厲風行地推行新政。正值盛年的袁世凱如魚得水,他彷彿天生就具備處理各種關係的能力,以及做事的能力,除督練新軍外,在警政、實業、教育、官制、憲政五個方面進行全面改革。由袁世凱主持的新政,無論是從動作上還是效果上,都顯得比李鴻章當年的改革力度更大。

袁世凱主持的新政,重點是繼續開展洋務運動。袁世凱主持或委派周學熙等人創辦了大批實業。一九○二年,創辦天津銀元局,後開辦天津官銀號,又代戶部經營戶部銀地,活躍了資金市場,並為北洋集團開闢了財源。次年,開辦直隸工藝總局,同時開辦工藝學堂、種植園、教育品製造所、實習工場、勸業會場、勸業鐵工廠、紙廠、種植園、工商研究所等機構。扶持獎勵官紳興辦實業,引進機器、技術、人才。一九○六年,開辦啟新洋灰公司,次年成立灤州礦務(煤礦)公司,均為全國大型民族工業企業。此外,從比利時人手中收回臨城煤礦。交通方面,取得輪船招商局、電報局的經營權,獲得關內外鐵路督辦督修權。農業方面:在保定創立農務局、農事實驗場、農業學堂,各縣設立農務會,引進西方農務家學器藝。為發展機器工業和市政建設,引進機械設備、知識技藝、管理方法,並仿天津租界設立「華界新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袁世凱還大力推進了天津城的市政建設,是推動天津城市近代化過程中最有力的一人。

除了繼續洋務運動之外,袁世凱還做了一系列「石破天驚」的事情。

一是親自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袁世凱頂著極大的壓力,自己做主向國外貸款,修建自己的鐵路。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這樣的舉動,在當時幾乎是令人震驚的,當時的中國已是千瘡百孔,國庫空虛,還有大量的賠款、外債。海關等稅收已進行了抵押,仍填不滿賠款的虧空,哪裡還有餘款修築鐵路。主動舉借外債修路,是人人談虎色變的畏途,更何況從文化習慣和傳統上,中國人很少主動向洋人借債。

著名的京張鐵路,就是在袁世凱的力主下一手修建的。當時聘任詹天祐的,正是直隸總督袁世凱。京張鐵路修築在直隸境內,袁世凱時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兼督辦關內外鐵路大臣。當時北京向東、向南已經由外國人修築了鐵路。張家口,是北京的北方門戶,京張一路為聯絡內蒙古的通道。袁世凱派詹天祐進行了技術查勘,京張線全長三百六十餘里,其中有數十里山路。全路工程通盤估算,買地、填道、購料、設軌、鑿山、建橋、購置車輛,共約需銀七百多萬兩。當時,關內外鐵路進款除養路各費開支之後,餘額全部存入匯豐銀行,作為歸還外國借款的擔保,還本息之後,仍有剩餘。袁世凱即奏請清廷諭准,用來做京張鐵路的資本。袁世凱同時提出「此路即作為中國籌款自造之路,亦不用洋工程司經理,自與他國不相干涉」。也為清廷所批准。一九○五年五月,袁世凱正式任命陳昭常為京張鐵路總辦,詹天祐為京張鐵路總工程師兼會辦局務。四年後,詹天祐不負眾望,按期高質量完成了工程。此時,袁世凱已不是直隸總督了,正在河南洹水畔賦閒。但詹天祐仍惦記袁世凱對鐵路的功勞,他將鐵路主要工程竣工的照片一套,特遣專人送到彰德洹上村。照片送到之日,已是十二月二十八日,臘末歲除。撫今追昔,袁世凱感慨萬端,回信一封,對於詹天祐的貢獻,大加褒揚。

袁世凱所做的第二件大事更是令人「瞠目結舌」,那就是在他的一手努力下,廢掉了長達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

廢科舉一事,難度也是極大的。隨著西風的漸進,人們自然會發現中國科舉制度的滯後。對於這一項僵而不死的制度,朝野上下早已議論紛紛。不過因為牽涉面太廣,朝廷遲遲不敢動手,其中最忌諱的,是廢除這一項制度後,所引起的巨大社會反響和動盪。畢竟,這要觸發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之怒,會徹底摧毀無數人畢生的努力和追求。因此,雖然廢科舉一直有動議,但誰也不肯當這個「出頭之鳥」,唯恐樹敵過多,也怕動搖制度的根本。這個時候,袁世凱挺身而出了。當清末新政實行,廢除科舉被視為「破冰之舉」時,袁世凱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袁世凱先是藉助一九○二年冬請假回籍安葬生母之時,乘火車到武漢,然後沿長江東下,再北上,沿途與代理湖廣總督端方、兩江總督張之洞等商量,達成分科遞減的共識,同時約定第二年春天聯合起來向朝廷建議。返回天津之後,袁世凱又進京活動,就此事跟大學士、軍機大臣榮祿、鹿傳霖等人交換意見,聆聽了他們的想法。一九○三年新年剛過,袁世凱就致電張之洞,商議起草會奏摺稿。以常理來說,張之洞時為「當代文學之宗」,起草奏摺理所當然,但張之洞顧忌責任過於重大,堅持不擔任主稿,袁世凱只好親自擬稿。十天之後,袁世凱給張電傳了摺稿全文。張之洞表示同意,讓袁世凱聯絡其他各省,領銜上奏。

一九○三年三月,袁世凱主持撰寫的《請遞減科舉中額專注學校摺》正式出台,由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袁世凱領銜,聯合南洋大臣、兩江總督張之洞,山東巡撫周馥,四川總督錫良等將奏摺遞交朝廷。袁世凱等人本以為此事會得到通過,沒有想到的是,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王文韶堅決反對這一改革。此項計劃就被迫擱淺。

雖然遭遇到阻力,袁世凱仍是堅持不懈。兩年後,王文韶軍機大臣一職被罷黜,袁世凱再次聯合湖廣總督張之洞、盛京將軍趙爾巽、兩廣總督岑春煊、兩江總督周馥、湖南巡撫端方等聯名上奏摺「請立停科舉,推廣學校」。這一回,朝廷批准了袁世凱等人的建議,宣佈從一九○六年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同時停止。這樣,從隋唐以來實行了一千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