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練兵,還是抓權?

在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裡,誰握有軍權,誰就能夠左右政局,主宰天下。在培植軍隊對自己的忠心上,袁世凱比曾國藩和李鴻章更進一步——在新軍的建立和訓練過程中,袁世凱就向部隊暗自輸送了一套理念,這一支部隊的絕對權威,就是他本人。

※※※

甲午戰爭的潰不成軍,對年輕氣盛的袁世凱來說,打擊是巨大的。清朝的軍隊由早期的八旗和綠營,到晚清時曾國藩湘軍、李鴻章淮軍,建制上發生了很大變化,裝備和作戰能力有了很大進步,在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中,摧城拔寨,攻無不克,沒想到遇到小小的日本,竟如此不堪一擊。這一點,讓清軍上下感到震驚。熟讀兵書的袁世凱感到怎麼都不能理解,也嚥不下這口氣。

戰爭期間,袁世凱的差事是:前往山海關外處理前線軍務,協助周馥向前線轉送軍需物資。因為不在前線,袁世凱有力使不上,只好給有關部門不停上書,談及自己軍事上的一些想法和策略。袁世凱的這些建議,大都石沉大海。甲午戰爭失敗後,李鴻章因為被朝廷認定為消極作戰,同時又作為替罪羊簽訂了《馬關條約》,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滿,全國上下一片聲討。袁世凱也朝議不佳,有不少人將中日戰爭的爆發怪罪於袁世凱在朝鮮的肆意妄為。重壓之下,李鴻章只好躲進北京的賢良寺避風頭,袁世凱也灰溜溜地告假回河南省親。

甲午風雲的硝煙散去之後,袁世凱一方面招集了一幫幕友,靜居於京城的河南會館,參考一些現代軍事著作,嘗試撰寫現代兵書;另一方面,袁世凱還有意拜訪了不少富有名望的大臣。湘軍名將劉坤一,就是在與袁世凱的交談中,發現這個年輕的河南人是個人才。劉坤一很快向光緒皇帝力薦袁世凱,認為袁世凱堪用。很快,光緒正式召見了袁世凱,以示鼓勵。袁世凱在見到光緒之後很激動,寫了洋洋萬言上書,想通過翁同龢遞交給光緒。在萬言書當中,袁世凱首先表明甲午戰敗並不可怕,只要能破除積習,因時變通,便是一個大的轉機;袁世凱陳述了改革軍制、採取西法的重要性;圍繞著向西方學習的中心,對清廷用人、理財、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設想。在文中,袁世凱無論對國際局勢的分析,還是對改革方案的設想,都顯出遠見卓識,思路清晰,翔實具體。從這一部萬言書可以看出,袁世凱當時對於西方政治、法律、軍事和經濟的瞭解,並不在康有為之下;而且袁世凱的措施和手段,遠比康有為的想法更切實可行。遺憾的是,袁世凱的上書,並沒有引起習慣於傳統思維的翁同龢的重視,上書仍是石沉大海。

因為竭力主張變法,袁世凱對於甲午戰爭之後興起的各種力量極其關注。袁世凱上書後不久,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發起成立第一個維新政治團體——強學會。袁世凱積極參與其中,並為強學會捐納了五百金。在當時,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由此可見袁世凱對於維新的熱衷。當然,袁世凱對於康有為等的做派稍稍有點看不上,認為他們畢竟是書生意氣,很難成大事。很快,天賜良機,袁世凱的鑽研有了用武之地,清廷此時打算組建一支現代化部隊,讓各大臣推薦人才。在李鴻藻、翁同龢、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的聯合舉薦下,光緒帝下旨,任命袁世凱為新建陸軍督辦大臣。

關於袁世凱的陞遷,後來長期駐中國的日本記者佐藤鐵治郎在他一九○九年出版的《袁世凱》一書中,曾經記述過這樣一段軼聞:馬關談判時,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談判之餘閒聊,說到中國人才難得的話題。伊藤博文就問李鴻章:「袁世凱現任何事?」李鴻章說:「小差事無足輕重。」伊藤博文就說:「以袁世凱之才,僅任無足輕重小事,無怪無人才也。」如果這段談話屬實的話,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政界對袁世凱還是有敬畏之感,知道袁乃難得人才,清之能臣。

一八九五年底,袁世凱奉旨前往距天津六十餘里、離北京三百里左右,素有京津南大門之稱的潦水套,這裡是天津與大沽口之間的一個小站,所以也稱小站。後來,這個地方被正式命名為新農鎮。在這裡,袁世凱接管了舊式定武軍,按照朝廷的旨意,督練清廷的第一支新建陸軍。小站練兵的重任,讓時年三十六歲的袁世凱意氣風發。從少年起,袁世凱的志向就是帶兵打仗,現在有了這個機會,袁世凱內心的激盪就可想而知了。當年編練朝鮮親軍,袁世凱主要以淮軍操練法為主,吸納了一些英美和德式操練法。此番小站練兵,袁世凱的目標是打造全新的現代軍隊,自然不能採取訓練淮軍的舊辦法,而是全盤更新,以西方和日本現代陸軍的方式,對這支軍隊進行改造。

一是編制上:新建陸軍以過去四千七百五十名定武軍為基礎,又在河南、山東、皖北、蘇北、奉天等地招募二千二百五十人,共計七千人,編為一軍。聘請了十多名德國、日本、美國軍事教官教學;成立了陸軍督練處,下設參謀、執法、督操三個營務處及糧餉局、軍械局、轉運局、軍醫局、教習處等,訂立各種章程,完善軍隊的組織制度;建制以德國和日本軍隊為準,分為步、炮、馬、工程、輜重五個兵種。各兵種內部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各基本戰術單位既能獨立作戰,又能彼此協同;既能充分發揮機動性、靈活性,又能集中、統一應付大規模、複雜的戰鬥局面。

二是軍官的使用與培養上:建軍伊始,袁世凱「用人唯賢」,把大批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受過系統西方軍事教育的年輕人網羅到小站,比如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王懷芝、王英楷、王占元、何宗蓮等,都被委以重用。這樣,新軍的高中下級軍官全是武備學堂畢業的。袁世凱的「同鄉故舊」,只有徐世昌、阮忠樞、劉永慶、雷震春、江朝宗、沈祖憲等十數人,淮軍舊人更是屈指可數。大量具有近代專門軍事知識和技能的人充當軍官,保證了新軍指揮體系的科學化、職能化、正規化。袁世凱制定的《新軍官制》,明確規定了軍官資格、官階、考核、晉陞等條例,以培養和引導新軍軍官迅速成長。正是從他編練的新軍中,走出了四個民國總統(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曹錕),六個民國總理、陸軍總長(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貴、唐紹儀、張懷芝、靳雲鵬),以及三十四個督軍。

三是士兵的訓練和教育上:在提高新建陸軍軍官素質的同時,袁世凱也著力於士兵素質的提高,對士兵進行系統軍事訓練和思想教育。袁世凱根據中國國情,將西方操典、軍規、條規進行認真篩選,制訂和頒布了數十種章程、法規,如《操場暫行章程》、《夜戰章程》、《行軍暫行章程》等,通過規範化的軍事訓練,提高士兵的戰術和體能水平。為了激勵士兵成材,袁世凱分別在炮兵、步兵、騎兵三營及軍部開設了炮兵學堂、步兵學堂和德文學堂,選拔優秀的士兵入學,經過兩年的學習,考試合格者,除獲得相應的軍階職位外,成績突出者還送國外留學。後來名噪一時的孫傳芳就是由此送到日本留學的。針對新軍士兵文化偏低的特點,袁世凱繼承了前輩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帶兵經驗,主持編撰了適合新軍的《行軍歌》、《對兵歌》、《勸兵歌》等,融軍規、軍令、軍紀及教育於一體,通過通俗、易懂、易記的歌詞,對士兵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勸兵歌》這樣唱道:

諭爾兵,仔細聽:

為子當盡孝,為臣當盡忠。

朝廷出利借國債,不惜重餉來養兵。

一兵吃穿百十兩,六品官俸一般同。

如再不為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

自古將相多行伍,休把當兵自看輕。

一要用心學操練,學了本事好立功,

軍械是爾護身物,時常擦洗要乾淨;

二要打仗真奮勇,命該不死自然生,

如果退縮干軍令,一刀兩斷落劣名;

三要好心待百姓,糧餉全靠他們耕,

只要兵民成一家,百姓幫忙功自成;

四莫姦淫人婦女,哪個不是父母生,

爾家也有妻和女,受人羞辱怎能行;

五莫見財生歹念,強盜終究有報應,

縱得多少金銀寶,拿住殺了一切空;

六要敬重朝廷官,越分違令罪不輕,

要緊不要說謊話,老實做事必然成;

七戒賭博吃大煙,官長查出當重刑,

安分守己把錢剩,養活家口多光榮。

你若常記此等話,必然就把頭目升。

如果全然不經意,輕打重殺不容情。

看得出來,這樣的《勸兵歌》通俗易懂,也透露出袁世凱的喜好和性格。

四是武器裝備上:袁世凱的做事還是有氣魄的,新建陸軍的武器裝備,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全部從德國進口,清一色的曼利夏步槍、馬槍、手槍和格魯森速射炮;裝備了電台、手錶、帳篷、雨衣、雨帽、毯子、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