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招搖了一圈之後,李鴻章原先是有打算的,這打算就是「東山再起」,再回直隸總督的位置上臥薪嘗膽。環球考察後的耳聞目睹,使李鴻章的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由衷讚歎西方社會制度的同時,他也看到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但朝廷顯然是不願意給李鴻章一個機會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李鴻章在回京的第二天向慈禧太后匯報完出訪的事後,晚上路過圓明園,一時興起,便提步進去,看看圓明園遺跡,哪知道那時圓明園正在重修,慈禧和光緒隔三差五都要親臨視察工程,因此圓明園一直被列為禁區。李鴻章剛從海外歸來,哪裡知道這個規矩,於是以擅入禁地罪名被光緒罰俸一年,不準抵消。李鴻章此番倒霉,還是因為光緒皇帝對李鴻章一直有看法。李鴻章環球出訪的一頭興致,就這樣被莫名其妙地澆了一盆冷水。
李鴻章仍是回到了賢良寺繼續著他的賦閒生活。
一八九八年四月,因為山東發生的一則事件,京城又重新變得鼓噪起來。
事情是有原委的:幾個入侵山東的德國官兵有一天閒逛進了一間孔廟,他們惡作劇般地對待廟裡的泥塑的孔子像,把這個泥人的眼睛戳成了兩個洞,又弄斷了泥像的一根胳膊。這件事被康有為、梁啟超知道了,認為洋人侮辱中國的孔教,便寫了一篇《聖像被毀,聖教可憂,乞飭駐使責問德廷,嚴辦以保聖教呈》的文章,在來京的所有舉人中散發。在文章當中,康梁指出,德國人「滅我聖教」的舉動,實際上是對泱泱中華的試探,如果不挺身而出的話,孔教亡而國也將隨之而亡。
康有為們的宣傳和發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共鳴。朝廷都察院門前又出現了公車填塞的現象,幾天之內,很多舉子上書給朝廷,要求朝廷妥善處理此事。與此同時,有不少官員遞交了奏摺,要求光緒皇帝進行變法。
雪片般的上書激起了光緒變法的雄心,這位一直懦弱而內向的皇帝決意效仿一下春秋時期的楚莊王,準備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了。
一八九八年五月二十九日,一個消息讓康有為和他的維新黨群情振奮—恭親王死了。這個當時皇室當中最聰明最能幹的人,在他一輩子當中,對於自己皇室的熱愛和責任遠勝於對於天下的熱愛和責任,這樣的動機,使得他最終無法突破自己。臨死之前,恭親王言之鑿鑿地對光緒說:「聞廣東舉人康有為等主張變法,請皇上慎思,不可輕信小人。」光緒什麼也沒表示,他已經下定決心了。
兩天之後,也即一八九八年六月一日,光緒接到康有為以御史楊深秀名義遞上的奏摺—康有為因為官太小,沒有權利上奏—請皇上頒布諭旨,明定國是;六月六日,光緒又接到了康有為以侍讀學士徐致靖的名義遞上的奏摺,請皇上立即宣佈變法。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決定實施變法時,光緒一直沒有見過康有為。只是由於康有為的奏摺挑起了他的熱情,熱血沸騰的光緒草草地決定變法了,而他對於西方諸國實施改革和變法的具體步驟和思想根本無從談起。變法之前,還有著一個戶部尚書、老師翁同龢在光緒身旁出謀劃策,但變法的第四天,翁同龢因為戶部的集體貪污案事件,被慈禧太后下旨免去職務,驅逐回籍。這樣,在光緒的身邊,幾乎沒有貼心助手和謀士了。整個變法過程中,康有為只靠奏摺來給光緒出謀劃策,在他們之間,聯繫的渠道相當不暢,毫無疑問,變法的中樞系統和指揮系統明顯脫節。那段時間,康有為彷彿有著無窮無盡的精力似的,他幾近於瘋狂地上書,以各種名義向光緒遞交的奏摺,加起來足有一人之高。於是,維新變法在這樣的情形下,就像是光緒在宮中所玩的抽陀螺遊戲,年輕的皇帝幾乎是在用一個人的力量,鞭打整個國家轉著圈圈。當然,對於光緒來說,尋求清國的改變,一直是他揮之不去的濃烈情結。畢竟,光緒親政已經有十年了。在經歷了甲午戰爭的失敗、《中日馬關條約》的屈辱,經歷了德國強佔膠州灣和俄國強租旅順口等接二連三的喪權辱國的事件之後,這個怯懦的年輕人再也不想忍受這樣的窩囊氣了,他很想引吭大叫一次,排遣掉積淤自己胸中的濁氣,想有所作為,並通過自己的作為來改變國家的現狀。
一開始,大權在握的慈禧太后對於這樣的變法和維新並不表示反對,她只是有點擔心。在慈禧看來,這樣的變法和維新,是清國最後的機會了,能改變一下,總比坐在這兒等死好。最初,康有為通過各種渠道幾次給光緒遞上的關於清國政體變革的奏摺,光緒都送到了慈禧手裡。慈禧也都認真地讀了,對於康有為談到的一些觀點和做法,慈禧還是頗為讚賞的。
一八九八年六月九日,光緒借去頤和園向慈禧「請安」的機會,正式向慈禧提出自己的變法計劃,慈禧沒有表示反對。
六月十日,光緒命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國是詔》,送給慈禧審查,慈禧批准。
六月十一日,光緒發佈變法詔書,清朝變法開始。
變法這一天,光緒專門去了一趟頤和園,為的是告訴慈禧。並且,光緒還給慈禧帶去了幾份關於變法的奏摺,其中就有康有為介紹世界強國變法的宏論。光緒皇帝在慈禧的榻前匯報,慈禧斜倚在榻上瞇著眼睛聽,她感歎這些奏摺說得很透徹,可以一試。光緒看見慈禧高興,就建言把這幾本折裡的內容印刷一下,大臣小吏們人手一冊。慈禧點點頭:就這麼辦吧。
光緒皇帝的變革令涉及經濟、文教、軍事和政治等各個方面,其中經濟體制變革令有七十多件,鼓勵民間對農工商業的投資、大力發展鐵路和礦業,發展銀行,減免稅收,變革財政制度等等。文教變革令八十多件,明令變革過去按照書本選拔人才的方法,廢除八股文,以後的考試要考三場:一為歷史政治,二為時務策略,三才是四書五經。政治變革令最多,達九十多件,包括精簡機構,裁減官員,立即撤銷通政司、光祿司、太僕寺、大理寺等。在變革令中,還大力倡導鼓勵「官民論政」。
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一直到六月十六日,也即變法後的第六天,光緒皇帝才召見康有為。這算是光緒第一次見康有為,並且,也是在維新變法中的唯一一次見面。
戊戌變法就這樣充滿著神秘和難解的因素。
當康有為走進等候傳旨的朝房時,恰好榮祿也進入朝房。榮祿是因為昨天得到直隸總督的任命,按照朝廷的規矩來謝恩的。榮祿看見康有為後,主動向康有為打起招呼:
「你是經天緯地的大才啊,請問對於時局有什麼好辦法嗎?」
康有為硬邦邦地回答道:「非變法不能救中國!」
榮祿說:「我也知道法應該變,但問題是,數百年所形成的法,豈能是說變就變得了的?」
康有為斬釘截鐵地回答道:「殺幾個一二品的大員,則新法行矣。」
康有為的話讓榮祿打了一個冷戰,榮祿覺得脖子上倏地一下,掠過一陣寒風。
這一次光緒接見康有為長達兩個小時。見到光緒之後,康有為開門見山地說:「清國快要滅亡了。」光緒道:「這都是那些保守的傢伙造成的。」康有為說:「皇上要靠他們來革新,那是緣木求魚。」光緒問:「先生有什麼高見?」康有為便抓緊時間闡述自己的變法主張,他先是否定科舉,因為他們使整個國家沉湎於過時的知識中,對國外一團漆黑。然後,康有為正式闡述他的主張了,他從變革的必要性講起,一直說到變革到底應該怎樣變,變多少等問題。康有為滔滔不絕地闡述著。光緒耐心地聽著,由於康有為一口廣東話,光緒聽得有點艱難,但他還是耐著性子。一直過了很長時間,光緒才示意會談結束。
數天之後,光緒皇帝的旨意卻讓康有為很是失望。光緒在軍機處上報考慮給康有為六品的官職上批覆,康有為被任命為在總理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這是一個六品官。而康有為三年前就是一個六品官了。
康有為怎麼也想不明白光緒是怎麼想的。
感到氣餒的還有梁啟超。康有為沒有陞官,預示著梁啟超更沒希望了。半個月之後,光緒帝也召見了梁啟超。召見後的結果,同樣也是給了梁啟超一個六品官:辦理譯書局事務。梁啟超一氣之下離開了京城,懶得去參與這樣的新政了。
就這樣,在維新變法中,出現了一種匪夷所思的現象:在變法的一○○天中,作為變法的推動者光緒皇帝,和變法骨幹康有為、梁啟超等,竟然只見過一次面。而譚嗣同等,都沒有見過光緒。真搞不清光緒到底在打什麼算盤,也許,憑光緒的直覺,他覺得康有為是一個難當大任之人?或許,光緒根本就沒有考慮該怎樣去扭轉乾坤,以為一切事易如反掌?於是,一○○天的變法中,就形成這樣一種局面,所有的主意都由光緒皇帝做主,而光緒皇帝明顯表現出經驗不足。在光緒的身邊,幾乎沒有人替他出謀劃策,也沒有分擔他的壓力和痛苦。而光緒皇帝又是一個有著明顯性格缺陷的人,時而獨斷專行,時而當斷不斷,弄得下面無所適從。一種幼稚的政治謀略和手腕,不僅推進不了變法和維新,同時,也激化了矛盾,引起了朝廷大臣的普遍不滿。
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