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十二)六○年代,宋帝國大將張浚大舉北伐,結果在符離(安徽宿州)被擊敗。從此再沒有人敢想這件事,大家沉湎在首都臨安(浙江杭州)歌舞昇平之中,把反攻當作一件不祥的妄動。一直到韓侂冑當宰相,這個反苟且偷安傳統、雄心勃勃的人物,決心再度北伐。他遭受最大的阻力在意料中的來自道學家,道學家抨擊他開罪鄰邦。韓侂冑用嚴厲的手段對付他們,他請皇帝下令禁止道學,並把道學領袖朱熹逐出政府。但到了本世紀(十三)開始後的第三年(一二○二),有人勸告韓侂冑應該適可,而止,如果壓迫太甚,可能招來的報復更大。韓侂冑也厭倦於內鬥,才把道學解禁。
韓侂冑選擇本世紀(十三)初北伐,時機上十分明智。金帝國正被北方新興的蒙古諸部落連連擊敗,而韓侂冑在把道學家整肅了之後,已完全控制政府,兵源糧秣,都獲得充分的支持。可是,他沒有適當的統帥人才,連張浚那種庸碌之輩都沒有,他所依靠的全是一些用不尊嚴手段達到尊嚴地位的將領,這些將領在太平日子裡表演韜略有餘,卻沒有能力實際行動。北伐是一件嚴重的大事,韓侂冑卻犯了五世紀南宋帝國皇帝劉義隆的錯誤,把如此嚴重的大事,看得過於簡單。他只檢查了敵人的弱點,沒有檢查自己的弱點。
一二○六年,韓侂冑任命的北伐軍總司令(京洛招撫使)郭倪出奇兵突擊,攻陷金帝國邊境重鎮泗州(江蘇盱眙北)。韓侘胃大喜,就由皇帝趙擴昭告全國,宣布金帝國的罪狀,下令北伐。金帝國著實大吃一驚,不是吃驚宋帝國又叛盟(宋帝國叛盟的次數,在歷史上恐怕占第一位),而是吃驚宋帝國可憐的國防軍,怎麼一再如此不自量力的盲動。宋軍四道並進,總司令郭倪攻宿州(安徽宿州);大將李爽攻壽州(安徽鳳台);皇甫斌攻唐州(河南唐河);另一位大將王大節攻蔡州(河南汝南)。四道相繼失敗,而且失敗得很慘。金軍分九路渡過淮河追擊,一連攻陷十餘州,再度抵達長江北岸的真州(江蘇儀征),揚言造艦渡江,宋帝國上下震恐。
郭倪一向以諸葛亮自居,認為可以在輕鬆談笑之間,建立震動天地的奇功。大軍出發時,他告訴後勤司令官說:「木牛流馬,靠你支持。」(木牛流馬,諸葛亮所使用的運輸工具。)等到全軍崩潰,他對殘兵敗將不能控制,狼狽逃命,發現闖下的是一件不能挽救的大禍時,不禁泫然流淚。人們遂稱他是「帶汁諸葛亮」。
韓侂冑的美夢破滅,急向金帝國求和。金帝國答覆說:必須先交出禍首。於是趙擴的妻子楊皇后布下羅網,乘韓侘胃入朝時,將他殺掉,把人頭送到一千一百公里外的金帝國首都中都(北京),懸掛街頭。然而對韓侂冑之死最高興的還是道學家,開始大批返回政府。接連下去的一些宰相,如參與殺韓侂冑的史彌遠和被國立大學學生歌頌為「師相」的賈似道,都是道學家在當時所喜歡的人物。靠著政治權力,道學日固。
——不過,「道學」這個名詞,卻因韓侂冑反道學一派,不斷公開揭瘡疤的緣故,漸帶有諷刺意義,如果稱某人「道學」,即等於指責他面貌忠厚而內心奸詐。所以「道學」逐漸不再使用,而恢復「理學」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