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雖然統一,但外患來自北方如故。
匈奴汗國於二世紀破滅後,塞北瀚海沙漠群地帶,成為真空。發源於東北地區的烏桓部落和鮮卑民族諸部落,紛紛侵入。等到這些部落或被併吞,或南下進入中國本土建立王朝帝國後,拓拔部落所屬的柔然部落,乘虛興起。
柔然部落於上世紀(五)四○二年,建立柔然汗國,跟北魏帝國不斷發生戰爭。柔然汗國的文化水準比北魏更低,所以沒有留下像匈奴汗國那麼多史跡。北魏帝國鮮卑兵團的戰鬥力一向很強,但對柔然汗國卻無法施予有效打擊。北魏一連幾個皇帝都親自統軍北伐,深入沙漠,但始終不能獲得決定性的勝利。只要大軍一退,柔然立即跟蹤而至。所以北魏帝國無可奈何之餘,就為它起了一個醜陋的名字「蠕蠕」,形容他們像毛蟲一樣無知。
然而,柔然汗國所屬居於金山(新疆阿爾泰山)的一個匈奴血統的突厥部落,日漸茁壯。柔然汗國最初不在意這個叛亂集團,但不久就被它連連擊敗。突厥部落酋長阿史那(姓)土門(名),於本世紀(六)五五二年,稱伊利可汗,建突厥汗國。三年後(五五五),伊利可汗的兒子木杆可汗,大舉進攻柔然汗國,柔然兵團潰散,第十八任可汗郁久閭(姓)鄧叔子(名),投奔當時的西魏帝國。突厥木杆可汗向西魏施用壓力,堅持索取郁久閭鄧叔子的人頭。西魏宰相宇文泰不得已,把郁久閭鄧叔子以及隨他一齊投降的部屬,共三千餘人,交給突厥使節,就在長安城外,被突厥使節全部屠殺。第十九任可汗郁久閭菴羅辰向西逃亡,以後再沒有消息。柔然汗國立國約一百五十四年而亡。
我們可看出突厥汗國在興起之初,即足夠強大,西魏帝國不得不向它屈服,為它殺降。突厥在滅掉柔然汗國後,即完全統治匈奴汗國的故地,東方跟新崛起的契丹部落接壤,西方到蔥嶺、中亞。北齊、北周都沒有力量跟它抗衡,只好競爭呈獻珠寶財貨和公主美女,希望獲得援助。木杆可汗驕傲的說:「我在南方有兩個孝順兒子,我想要什麼,他們就會送什麼。」隋王朝統一中國後,仍不能馬上擺脫它的威脅。
可是,突厥民族卻缺少建立一個穩定的國家的能力,在汗國之內,同時竟並存著兩個或數個可汗,元首固稱可汗,特別大的部落酋長也稱可汗。這等於一個國家有數個元首,不能避免的一定會發生內鬥和因內外太多而導致汗國瓦解。為了辨識,我們稱元首可汗為大可汗,酋長可汗稱小可汗。
突厥汗國開國後不久,就爆發意料中的內鬥。隋王朝皇帝楊堅對突厥采和親政策,但他的目的不是和解而是分化。楊堅把安義公主嫁給小可汗之一的突利可汗,突利可汗遂偏向中國。本世紀(六)最後第一年(五九九),當大可汗都藍可汗準備攻擊中國大同城(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東北)時,突利可汗向中國報信告警。都藍大可汗大怒,跟另一小可汗達頭可汗,聯合攻擊突利可汗,突利可汗部眾潰散,投奔中國。楊堅改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啟民,在突語中是智慧健壯之意),那時安義公主已經去世,楊堅再把義成公主嫁給他,又在朔方地區(河套)築大利城(內蒙古和林格爾),劃出河套地區三萬方公里,安置啟民可汗陸續來歸的部眾。另派邊防軍駐屯黃河北岸,防禦都藍大可汗和達頭小可汗的攻擊。——這跟紀元前一世紀匈奴呼韓邪單於投奔中國後的情形,幾乎完全相同。
都藍大可汗不久被他的部下所殺,達頭可汗繼位當大可汗,先後數次進攻啟民可汗,都被中國邊防軍擊退。啟民可汗對中國的感激,出自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