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被麒麟的紫色舌頭舔過

長頸鹿栗子色的皮毛和黃白色的網紋,在暗中漸漸變得混沌一片。我看不見,但可以想見它們紫藍色的舌頭,如黑色的長蛇,在林木間盤繞,而不必擔心被白日炙熱的陽光灼傷。

問你一個八卦問題,長頸鹿的舌頭是什麼顏色的?

沒想到第一個人就回答出來了——是紫藍色的。

咦,你怎麼知道的?真是太有才了。我嘆服。

這沒什麼可奇怪的,我愛看《動物世界》。對於我的敬佩,朋友一點兒也不受寵若驚。

在我的印象中,動物的舌頭都是粉紅色的。比如豬(當人們吃它的時候,被叫作口條),比如雞,比如獅子……我以前沒有看到過獅子的舌頭,這一次在非洲看到了,真的是很健康的粉紅色,並且沒有像人們飽食膏粱厚味上火時的黃膩苔。獅子的舌頭靈活且充盈血液。

在某部《動物世界》反覆播映的片頭中,我似乎看到過有藍色舌頭的蜥蜴。不過,長頸鹿和蜥蜴應該沒什麼血緣關係吧?

在一家野生動物園裡,有一座高高的瞭望塔狀建築物,我剛開始以為是觀測森林火警的,後來才知道,這是為了方便遊人餵食長頸鹿的特製木塔。沿著樓梯攀上去,大約到了兩層樓高的地方,有原木所制帶欄杆的露台,以方便人們把食品放在手心,供前來覓食的長頸鹿享用。

這家野生動物園很有特色,動物的活動區域相當遼闊,倒是人所能走動的區域比較狹窄。似乎是人在圈子裡供動物們觀賞。餵食長頸鹿的食物,是一種特質的類似膨化食品的短棒,棕褐色,手指樣粗細,據說添加豐富的營養素,長頸鹿愛吃這種零食,會棄樹葉而來舔舐。遊人可在木塔旁的小亭子買到這種特供食品,約合人民幣10塊錢一小包。

我爬上木製高梯,在平台上眼巴巴地等候長頸鹿。高梯前面是一片廣闊的草原稀樹林區,十分荒涼,有若干只長頸鹿分散在林木中,悠閑地散步。我以前只知道牛羊成群,卻不知長頸鹿也喜歡成群結隊。看起來它們都不餓,一副散淡無欲的樣子。我把手心的食物短棒捏碎,向空中散去,希圖讓風把美味的食物分子傳布到長頸鹿的鼻孔中。當然前提是這種花錢買來的食品,真的是長頸鹿的最愛。

眼看快到中午了,長頸鹿不會過午不食吧?

我在高塔上手搭涼棚,努力觀察不遠處的長頸鹿群。按照雄性比較高大和鮮艷的慣例,我認為有幾隻長頸鹿當屬雄性。它們身材魁梧,大約有五米多高,果真能和二層樓的房頂媲美。它們身披咖啡色的大氅,間或有明亮的白色網紋夾雜其中,像是某種世界名牌服裝的流行品。據說長頸鹿是地球上個子最高的動物,連看起來巍峨高大、不可一世的非洲象也要甘拜下風。長頸鹿也並不單薄,體重可以達到將近兩噸。想像如果真有一所動物學堂,長頸鹿鐵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了。在較遠的地方,有幾隻外套樸素褪色的長頸鹿,大約是雌鹿吧。它們棕黃色的身軀上有多邊形的褐色斑點,有的斑點索性趨向於鐵鏽色,我想,這幾隻雌鹿是不是不注意防晒,被非洲灼熱的陽光曬得斑色加重了?

就像釣魚要先用魚食「砸窩子」,我不惜血本的誘導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一隻有著巨大斑點的黃色長頸鹿慢慢踱了過來。我猜它是一隻雄鹿,不但背上腹部有斑點,而且蔓延到了整條腿上,當它奔跑的時候,星芒狀的斑點抖動,邊緣像鋸齒狀摩擦著,有的瞬間居然扭成了葡萄葉形狀。只不過這些葡萄葉可不是綠色的,而是帶著輕微栗子色的本白。

旁邊有一位當地人,手裡也捏著一把長頸鹿零食。但他很吝嗇,絕不肯在長頸鹿還沒走過來的時候拋撒出任何一顆。

長頸鹿慢走時步伐相當優雅,同一側的前後肢向前不疾不徐地挪動,而另一側的前後肢安穩著地。四蹄好像四隻大餐盤,輪流敲擊桌面。它和大象走路的方式類似,給人以不慌不忙的感覺。

吝嗇人耐心地等著長頸鹿靠近高塔。他在語言上倒是毫不吝嗇,神采飛揚地向我介紹說,別看長頸鹿是個慢脾氣,一旦受了驚嚇和攻擊,也會飛快地逃跑,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70千米。

我想,這速度和小汽車有一拼。

吝嗇人接著說,不過長頸鹿不善於長跑,它不能連續奔跑超過一個小時。它們的心臟很小。這位長滿鬍鬚的中年男子晃了晃自己的拳頭,他的拳頭像個中號碗。

這麼大的心臟,如果長在人身上,真是不算小了,但要鑲在身高五米的長頸鹿體內,還真是「小心」啊。看來溫文爾雅的長頸鹿,還真不是大刀闊斧的猛士。

老管身旁這位熱心男子叫「吝嗇人」,頗不禮貌。我知道,在印度稱照料大象的人名為「象奴」,就稱他為「麒麟奴」好了。「奴」字並無貶義。

中國有把長頸鹿叫作麒麟的傳統。典籍關於長頸鹿的記載,最早出自晉代李石所著《續博物志》,記錄非洲索馬利亞沿岸撥拔力古國出產異獸,身高一丈余,頸長九尺。宋代趙汝適著的《諸蕃志》中,稱非洲長頸鹿為徂蠟:「狀如駱駝,而大如牛,色黃,前腳高五尺,後低三尺,頭高向上。」

明代的鄭和遠航世界,史有定論的是說他的船隊曾遠達非洲。關於他出使的真正目的,眾說紛紜,史無定論。其中有一派揣測,鄭和之所以不辭勞苦地乘風破浪跑那麼遠,就是為了尋找中國人心目中的吉祥神獸「麒麟」。

在看到非洲野生長頸鹿之前,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些荒唐。至於嘛,費那麼大人力物力,就為了搜尋一種動物,勞民傷財。如今看到非洲大草原上悠閑自得的長頸鹿,突然覺得似乎也未嘗不可。

中國人篤信世有麒麟出,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既然傳說中有這種鹿身、牛尾、獨角神獸模樣的動物存在,那麼國力強大之後,就有人提議願意四海搜尋此物,用以諂媚帝王也說不定。反正在明永樂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14年的九月二十日,鄭和手下的楊敏就帶回了榜葛剌國(今孟加拉)新國王賽弗丁進貢的一隻長頸鹿,明朝舉國上下為之沸騰。記載上說:「實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紅雲紫霧,趾不踐物,游必擇土,舒舒徐徐,動循矩度,聆其和嗚,音協鍾呂,仁哉茲獸,曠古一遇,照其神靈,登於天府。」

寫這辭賦的人,多有誇張。比如說長頸鹿身高五丈,那就是50尺,大約十幾米高。就算那隻長頸鹿比一般的鹿魁偉得多,但要到五六層樓那麼高,還是有點兒匪夷所思。特別是說長頸鹿「音協鍾呂」,實在不靠譜。我竟私下裡懷疑撰寫者是否真的見過長頸鹿。因為長頸鹿可是信奉「沉默是金」的典範,很少發出聲音。有人說,這是因為長頸鹿沒有聲帶。這又不準確了,長頸鹿是有聲帶的,偶爾也會叫。世人很少聽到長頸鹿的鳴叫,是因為它們叫起來太麻煩。長頸鹿的聲帶很特殊,中間有道淺溝,發聲困難,做一次發聲運動要動員起胸腔和膈肌的共同力量方能完成。長頸鹿的脖子太長,和這些器官之間的距離太遠,神經傳導和協同動作都很費力氣。所以,長頸鹿基本上就放棄了發聲的念頭。當然了,比如小長頸鹿找不到媽媽了,它們也會發出像小牛似的「哞哞」聲。也許這是因為小長頸鹿的脖子還不太長,發聲還不那麼困難吧。

明朝得了「麒麟」之後,仔細一調查,方知這孟加拉國並非麒麟的原產地,而是二道販子。它們仗著地利之便,是從非洲把長頸鹿運來的。在東非,當地的索馬利亞語稱長頸鹿為「基林」(Giri),發音與麒麟非常相近,這使得中國人確信長頸鹿就是麒麟。永樂十三年,鄭和的船隊第四次下西洋,到達西亞後,首航東非,終於找到了長頸鹿的故鄉,並親自帶了兩隻長頸鹿回到北京。明成祖大悅,認為此乃祥瑞之兆,證明了自己史無前例的偉大。歷史就這樣傳承下來,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中國台灣更是直接把長頸鹿叫作「麒麟鹿」。

這是一隻壯年的公鹿。麒麟奴告訴我。

我雖不恐高,但在距離地面五米高的梯子上,和一隻自然界的長頸鹿對視,一時竟十分緊張。這隻雄鹿很漂亮,渾身的棕黃色網狀斑紋淋漓酣暢。離得實在太近,鹿身上已經不像遠觀時可以看出明顯的圖案,只見一叢叢不規則的異色毛髮。它的頭上有毛茸茸的小角,眼睛在頭部的最高位置,大而突出,很單純而無辜的眼神,一邊看著我手中的食物,一邊不時向遠處眺望。

在判定周圍很安全之後,它長長的脖子很靈活地趨向我的手掌,忽地伸出了舌頭,像鉤子一樣捲走了我手中的食物。我的天,它的舌頭真是天下舌頭之王,足足有我的胳膊那麼長,最少有半米吧。並不很寬,這讓它扭動的時候看起來像是一條蛇。而且,最最令人驚懼的是——這條蛇是紫藍色的。在充當完「鉤子」的角色之後,長頸鹿的舌頭又改行當起了「攪拌機」,將口腔中的食物攪得翻天覆地,不一會兒就咽入食道。

我看著長頸鹿足有三四米長的脖子,心想,這點食物要到達胃裡,真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