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輪迴夢海 廿五

我問他在拉卜楞寺待了十二年,對外界還有沒有好奇心。

他說,一直都有。外界有更多創造力,也會對人產生好奇。他會想他們的生活,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如果那樣生活會怎麼樣。也想像過,如果像他們一樣生活,自己會怎樣。

「也許會租房子,為了賺錢需要畫更多的畫,或者做一個靠勞動收穫蔬菜的人。也可能四處走,試著在喜歡的地方自由地生活。」

有一些僧人在寺院里從年輕到年老,就這麼度過嗎?

人生是很短暫的,就是這樣度過。

如果沒有做出一些其他的選擇,是不是也會像那些老僧人一樣,在寺院裡面逐漸老去?

那是很幸運的事情。因為誰知道能活多久,如果真的那樣的話,說明我很幸運。但這些很難決定,因為身份本身改變很大。比如說發生改變宗教的戰爭,很多身份可能就不存在。但我不會太執著於身份本身,心態也不會有大的改變。會做一些自己需要做的事,這是不會變的。我也可能以後不會在拉卜楞寺。

在這裡是還要再學習一些東西?

是的。現在在這裡,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去學習,去了解。可能學好了之後,才會去準備自己的一個世界。

想過雲遊世界嗎?

不管到了哪裡,哪裡就是我的世界。因為覺得每一天都不一樣,所以一個小鎮、一個小僧院都可以給我很多,這些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更大的地方只是一個概念,只存在於想像中。我的世界可以是這個樣子,它給我很多,如果離開,可能失去更多。通常局限的只是人自己。去再大的地方,範圍還是局限在自己的思想和眼睛所看到的,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在他看來,在藏地,僧人比世俗的人要更開心和實在,比較少一些煩惱。去漢地再看一下藏人,又覺得藏人比漢人要開心。

作為一個僧人,你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最終的生命的目的是什麼?

獲得證悟,獲得終極的自由。

有兩種智慧,一種是量的智慧,你可以學很多東西,知道很多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比如一些僧人可能懂得一些現代的科學。而佛陀是量的智慧和最後的智慧都聚足。終極的智慧是不再有困惑和痛苦,不再受情緒的控制,包括身體、環境種種局限。這也是修行者最終的目的。

同時你要給所有人以方便,因為你洞曉之後會生起很深的慈悲心。吃了這個葯,覺得很好,自己不再是一個病人,就需要分享這種獲得。把解脫於約束的方法傳授給所有眾生。

佛陀就是做了這樣的事情。也有很多開悟的人,沒有那樣的慈悲心,即便證悟,也不會傳授方法。僧人穿著佛陀的衣服,試著想成為佛陀,至少在行為上,或者說在外的形式上要和他一樣,然後慢慢在內心也要真正變成他。僧人的目的便是最後獲得佛陀那樣的智慧,以此幫助更多眾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