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鄉記 十二

他出去看睡覺的孩子,我和娜娜說起話來。

我問她,房間有本佛經,是不是平時也看一點。

她說自己沒有系統地看過佛經,也看不太懂,一般看有注釋的書。上大學的時候皈依了,跟從一個學古典吉他的老師,完全屬於機緣巧合。

「剛皈依的時候,跟師父接觸不是特別多。他在大理的寺院。那時更多是老師聽師父講,然後跟我分享。皈依之後覺得遇到任何問題,心都不會慌。因為心裡有一個法則,永遠給你指一條對的路,對待一些問題可以持有原則。

「有時候我這個人挺懶的,一件事就記住一句話。對我影響最深的是,他說,學佛法最重要的是運用。」

小學畢業之前,她在黑龍江邊境的烏蘇里江邊長大。之後去廣西待了幾年。她比他小十二歲。兩個人幾乎沒有怎麼戀愛,很快就決定結婚。起初結婚太快,她的媽媽無法接受,懷疑她為什麼這麼信任一個人,跟著他背井離鄉。也擔心她長年住在農村,會跟社會脫節。

「難得兩個人都想在農村生活。往往出現的情況是,一個人想去,另一個人不想。我以前也沒這樣想,剛開始還想做點思想準備。跟他來了之後,覺得他是對的。這裡住著特別舒服,覺得人就應該這樣活著,住上一段就會喜歡上這種生活。

「女人跟著一個男人,他去哪兒,都要能接受。

「剛來的時候跟村裡人都不走動,語言不通,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年齡差距最小的朋友就是那個鄰居的小女孩。後來慢慢好了。

「現在沒有工作,專門在家裡帶孩子。不過一日三餐,但也很忙碌。不打算再工作。想在家做一些手工,做衣服之類的。如果上班就得回大連,去別的城市不太可能。不想回城市,如果回去肯定要有原因,也許就是為我媽。

「稍微有點空閑也會想該做點什麼好,覺得生命有點太平淡,或者說太輕了。但有時候又覺得這樣其實也挺好。在城市裡,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重要,存在感太強了。」

在這裡住兩年,覺得自己有變化嗎?

不到兩年就有變化。自然和天空特別容易影響人。大自然不動聲色,但是給人很多啟示,考慮很多事會從自然的角度出發。在城市裡感受實在太有限,沒有這麼多。夜裡燈火通明,會睡得很晚,在這裡作息比較符合自然規律。這樣很好。

她說自己性格一直都是很安靜的。以前在大連,五年沒有男朋友,也不想找。除了上班就是一個人。自己在家可以過得很好,沒有覺得悶或乏味。

「剛認識他,他已經快四十了。看到他年輕時的照片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懷孕的時候就想,是個男孩就好了。孩子會長得像他,我可以看到他小時候是什麼樣子。

「奶奶說,施家台跟他小時候越來越像。他小時候淘氣,跑到外婆家,把鄰居地里所有的南瓜插進去一根筷子,那些南瓜過不了兩天就全爛掉了。

「他身體不好。生病的時候很悲觀,會想很消極的一面。病一好馬上就像沒事人一樣。我盡量幫他一起控制。沒有希望太多,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我跟他說,身體一定要好,如果我們兩個有一個不在了,另一個很可憐的。他媽媽現在就是這樣,她經常跟我們說著說著就掉眼淚。

「結婚以後,覺得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需要經營。剛開始互相包容很容易,生活久了,彼此需要給對方提供能量。

「平時他幫很多忙,做很多事,我挺依賴他,雖然忙碌也沒有覺得很疲倦。從沒吵過,也會你一句我一句,但不會吵。他比我大,會讓著我,我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

「我以前挺自我的,說一不二的脾氣,很倔,他改變我不少。是自己願意改變。

「想不到太長遠的。沒想過跟他過多久,只想盡量地長。兩個人白頭偕老。」

她長篇的率直表達讓我印象深刻。這個一九八一年出生的女孩子,真誠,隨順,處理家務耐心,對人善良。有超乎同齡人的早慧和成熟。

「我不知道是他的什麼吸引了我。他很真實,當初就是覺得他說的每一句話每個詞都可以相信。以前的戀愛,好像心裡沒沉到底。跟他在一起,就再不需要做其他考慮。」

就是這樣的一種託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