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鄉記 一

魏壁是攝影師曾翰的朋友,他們認識很久。他推薦魏壁《夢溪》系列的作品,也頗讚賞他生活道路的變化,「在大城市生活多年。後來決定回去故鄉,在農村生活。」

那時,世紀壇有攝影展,有魏壁新作。一個大風呼嘯的清晨,我坐地鐵去了世紀壇。偌大展廳。當下時代,有人轉向內心深處,做出探索、反省、凈化和調整。有人把偏執、匱乏、抱怨、責難推卸到外境,迴避自身問題,以此忽略自己生命的責任。各式花哨形式之中,我試圖在尋找的,也許是一種清晰而誠懇的自我表達。

略有疲憊,走到一個拐角,看到魏壁的照片。五十張靜物,鋪滿牆上。內容多為農村傳統或古老的用具,被廢棄的生活用品,也有田間的植物和作物。拍法單純,事物沉靜。照片上用毛筆題字,字跡洒脫不拘。一張一張慢慢地看、細細地讀。

「父親在世時後院是一片竹林,浩浩蕩蕩美極了,十年文革期間為了所謂割掉資本主義尾巴,被全部伐沒了。而今,我在後院再次植起竹子,數年後應可成林。

「母親的這面鏡子大概用了好四十年。這四十年,她經歷了太多事。從朝如青絲到暮成雪,從四十一歲開始守寡,步履維艱地養育我們兄妹仨,經營著小雜貨店,飽受惡人欺負,兄長和我的兩次手術,進城後的艱苦創業,她能堅持到今天實在不易。

「老祖宗留下的這張方桌,四條腿都已腐朽,它伴隨著我長大。我極鍾愛方桌,方方正正,一身正氣。

「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要插在門口的艾蒿,在老人講有去邪之功效,艾蒿在中醫上為純陽之物,作用良多,止血,消炎,去癢,肚痛喝上兩碗也能好的。小時候是家裡的常備之物。俺家小兒剛出生時,臍帶因濕水發炎,嫂子教我燒點艾葉灰敷上,果真兩日便好。

「喜歡冬日下雪天迎風而立的棉梗。在荒原的映襯下總以為它有某種風骨在。

「打稻機是脫粒用的,過去打稻子全靠人力使其轉動,轉得呼呼生風。打稻機一般兩人同時使用,時間久了,軲子上的木條便呈凹陷狀。這活少年時我沒少干,每逢雙搶秋收,兄妹仨都是逃不脫的。

「在我們兒時極普遍的土磚砌的房屋,冬暖夏涼,但不持久,現在已極少見。土磚的加工並不太複雜,牛兒拉著石磙在半乾的田裡,來回碾實,切割成方塊,用大鐵鍬鏟起,摞成圍牆高矮,風乾即成……」

這個系列的作品名稱是《夢溪Ⅱ》。看完這一眼,決定去湖南找他。

出發之前,在他的博客上看了兩張黑白照片。一張是他年輕的妻子懷孕時,挺著肚子站在石榴樹下。樹枝上石榴果實累累,映襯著一個微笑著的樸素的女孩。還有一張,是他裸著上身,笑嘻嘻跳進家裡的荷花池塘里挖藕。照片上的他,看起來並不陌生。

夢溪鎮,屬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位於縣境北部,涔水北岸。後來他告訴我,夢溪,原先叫夢溪寺。傳說唐代僧人慈合夢見一個高僧囑他在溪畔建寺,寺成榜題「夢溪」。「加個寺,這個名字就很美。」這是在作品中讓他魂牽夢縈的故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