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花釀春 五

去集市,早上微雨。公路兩邊長滿大簇茂密蘆花,十月後會變白,到時會有人來采折,拿回家去擺設。

他一般都是七點左右去,有時候農民帶的菜少,去晚了不免白跑一趟。他看起來心情很輕鬆。每次去菜場都覺得高興,可以逛半天,看各種各樣的東西。「菜場有實實在在的生活氣息。每到一個城市都愛去看看當地菜場,知道食材和價格,就大概了解這個城市的整體水平和生活狀態。」

有一個習慣,買菜從來不問價格。看到好的,先稱,稱完問多少錢。「討價還價幾塊錢沒有必要。別人的東西好,自己不會買很多,人家也挺辛苦。」絲瓜買了五塊錢,鞭筍十二塊,芋頭四塊。韭菜花準備晚上炒肉絲用。他的眼光挑剔,鞭筍反覆挑了幾家,換了兩個集市。又買了裡脊肉和排骨。

街邊一對年輕小夫婦剛辭了職賣燒餅,第一天開業。丈夫揉面,貼餅。挺著大肚子的妻子幫忙收錢,裝餅。他買了十個餅支持他們。做壞的餅,妻子露出慚愧的神情,想扔掉。他說,不必扔,破了糊了一樣可以吃。這樣站在街邊吃完了熱乎乎的燒餅,當作這一天開始的早餐。

他吃東西少,說自己不怎麼愛吃。

「喜歡吃新鮮的蔬菜,好的魚。肉也喜歡吃,但是吃得少。平時吃東西都會適當控制。很多廚師都稍有些胖,就是因為愛吃,廚房裡東撈一點、西撈一點也很方便。需要剋制,即便是很喜歡很好吃的東西。剛開始有點難受,習慣了就好。

「上次在宜興種白茶的人家,我做了一個筍蒸肉。碗是做陶的朋友給的,臨走時對方給了茶,我便回贈蒸肉的碗給他。結果他天天蒸,沒幾天就把碗蒸壞了。這就是不節制。所以也不能因為好吃就一直吃。」

平時一日三餐會怎麼吃?

早上做點稀飯,中午簡單,晚上稍微複雜,因為會喝點酒。自己吃也會買好的時蔬,蔬菜再貴也不過這樣一個價格。從不買方便類的食物。超市裡現在有很多方便食品,也許是為想節省時間的人準備的。但很多人怕麻煩,最後反而會給自己找更多的麻煩。

他伸出自己的手,看了看。

「你看我指甲上的月牙很飽滿,精神狀態好,人不會很疲倦。去年做體檢,沒有一個箭頭朝上。到這個年齡,其實箭頭稍微朝上一點是很正常的。一日三餐吃得健康就很好。

「應該返璞歸真,不必天天大魚大肉。吃菜帶點苦味,少點油,對身體更有好處。油膩重口味就像甜言蜜語,會讓人依賴。就像人與人的交流,別人恭維你,你覺得很好。實話難聽。做菜也是一種交往,人世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他說自然生長的芹菜根粗莖長,近乎藥味,很多人吃不慣,做的時候會放糖,或用肉絲來炒。但他喜歡用開水燙,再用冰水激,使芹菜綠色鮮明。切成細末加鹽和香油拌,這樣吃不嚼渣,雖有苦味,但對身體很好。

「袁枚說過,芹乃上素,應與上素搭配。春時用筍絲炒芹菜也是絕配。」

在海南,他每天早上會去菜場轉轉。打算把海南的食材做一個記錄,怎麼做,怎麼吃,整理成文。海南飲食文化的整理比較欠缺,一年四季的蔬菜都有,但沒有被好好研究。

聊起海南的食材,這是最近的樂趣所在。在海南,他東奔西走,觀察和研究很多當地的食材。

「水蔥細細長長跟頭髮絲一樣,碧綠的,是很舒服的那種綠。每年的十一月份到來年一月間才有,不過兩三個月。

「黃牛尾巴,帶皮腌制,醬了後再蒸。吃到嘴裡,牛皮軟嫩很有彈性。

「東山羊做白切。一半水,一半啤酒,做出來非常嫩,肥而不膩。

「黑毛豬的豬肉不錯,做醬油肉、鹹肉,口感極好。

「有時早上三四點鐘開車去找一種野生魚,跑了近兩百公里。我對食材的追求很多人都難以想像。發掘食材是一種樂趣。沒事自己研究一下,不透了不讓廚師做。」

江南可寫的東西很多,可以思考怎麼把傳統的、不好的東西變成新的、好的方式。古人吃東西講究互補,有傷害也有滋補。有些傳統做法的食物,一年吃一兩次,對人體沒有傷害。但如果一年四季都吃,傷害就會很大。如果寫,就會去想怎麼改善這些做法。

我說童年時吃過一種腌冬瓜,人們自己做,滋味很好,現在完全看不到了。也沒有人吃。超市裡隨處可以買到酒釀,簡易盒子包裝,但味道好像不是小時候媽媽動手釀的滋味。

他說,沒那個香味了。真正好的糯米酒發青綠色。現在人們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市場上的糯米大多由大型承包商種,為了滿足需求必須大量生產。

「少吃一點,吃精一點,這是我的想法。只要吃,就買最好的食材。沒有好的話,寧可簡單弄一點毛豆、醬瓜炒一炒,喝點稀飯。

「夏末秋初是鞭筍的季節,但野生鞭筍產量少,市場上的大多數是培植的。鞭筍很貴,十八塊錢一斤,尾部硬的一部分不能吃,要剁了扔掉,剩下尖頭嫩的部分才炒著吃。我會精心挑選,自然食材雖然貴一點,但本身產量也少。很多人是吃很多,但吃得很差。其實我們不需要吃那麼多。

「蔬菜還是要買有機的,對營養吸收很有好處。很多食物現在已經徒有形式,沒有營養。常見的黃瓜又大又粗,對我來說,不是本地黃瓜就不做。可是飯店需要做很多,滿足各種人的胃口,他們不會管是什麼樣的黃瓜。也許一個人點黃瓜是想念小時候吃過的好味道,但現在的黃瓜已不是自然生長的那種。」

他說,很多人號稱自己是吃貨,其實對於如何吃並不清楚。只是炫耀自己嘗到了新菜,去到了某家特別的餐廳,卻不知道什麼樣的食材是最好的,以及應該怎麼樣做出來是好的。

「引導公眾的飲食觀念很重要。需要一群真正有心得的人去影響。如果觀念慢慢轉換,文化和品位慢慢影響,經過幾代人或更長時間的作用,大家會追求自然的生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