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花釀春 一

那時四月,在南通。受邀和朋友去看顧家的紫檀木傢具,中午他們招待一頓家宴。

準備吃飯的客廳,南面是落地玻璃窗,正對一花園的樹木蔥蘢。一面挖掘出來的人工湖,蜿蜒曲折。牆上掛著顧家老闆上世紀六十年代拍的彩色描繪照片。他的兒子年輕而健談,媳婦穿著藍色絲緞夾襖,含笑不語,面容圓潤。這個家族企業規模不小,家庭呈現的感覺,則像退回去一個時代,保留著舊式氣氛。

開始擺盤的大紫檀桌子,木材昂貴,但被日常地使用,沒有任何奢華之氣。首先上桌的是一碗醬油肉,這是顧家廚房的招牌菜。據說是顧家夫人的手藝。這位夫人不食葷腥,但絕技是做葷菜不試口味,只憑感覺就知火候。

醬油肉的做法其實簡單:選肥瘦適中的五花肉,切成三五公分長的條肉。不洗,稍作風乾,下醬料。醬料是:生抽、老抽搭配,生薑,蔥,高度白酒。肉下醬之後過十二小時,取出曬一天。天熱時冷藏保存。食用前稍作清洗,可以整條蒸熟,也可以切片蒸熟。

我夾起一片嘗,醬香濃郁,甚有嚼頭,說放在小麵餅里吃風味尤佳。席間搭配自家釀的米酒,梨花陳釀。

之後各種當季食材,薺菜、鰣魚、鱔魚、魚、小油菜……林林總總,陸續上桌。不過都是家常食材,但均精心選擇和搭配,烹制的方法極為自然。各式滋味以合理的方式調和,互相滲透,口感清爽。並非大餐廳的形式華麗,情意欠缺,也不是家庭里的手作辛勞,方式草草。這頓飯平淡而講究,如此結合起來不算簡單。

接近尾聲時,掌勺大廚劉漢林出來招呼。四十餘歲,身形清瘦,人很有精神。脫下圍裙,坐入客人中間,吃剩餘的菜,絲毫不介意。這一席菜和酒,均出自他手。一雙細長的眼睛微微含笑,也不多言。進食很有節制。

後來知道他在杭州曾做過一家餐廳,名叫「醉廬」。操作方式跟普通餐廳不同,不對外公開營業,只接受預訂。做應季的菜肴。釀酒技巧來自家傳,有自己的酒窖。他也畫國畫,頗有心得。

飯後,眾人一起去茶館聊天。他夾雜其中,時時起身,拿起熱水瓶為他人添加熱水。沉默而及時地照顧別人的需求,並不熱衷高談闊論。這一桌菜、一壺酒、一個起身的舉動,給我留下印象。

也是在那個夜晚,和朋友偶爾提起七月的生日。當時這個安靜人,在旁邊突然開腔,說,可以到時來北京為我的生日特意做一桌菜。我應道,好,看情況,如果你能來自然很幸運。心裡是覺得對方有這份心意已經足夠了。讓一個朋友遠路過來特意做頓飯,是太麻煩的事情。但覺得我們會再見面。

七月,收到他的簡訊。他記得這個約定,詢問是否需要來北京做一頓生日飯。我當時在五台山,將在行禪中度過生日。他重提此事,心裡很是感動。兩人在簡訊里聊了一會。他說目前已離開南通,人在海南,幫朋友管理餐廳。

我有了去見他的決定,說,九月去杭州,仔細看你怎麼做菜。他說可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