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

侯方域字朝宗,行三。河南歸德府商邱縣人。商邱,元朝名為睢陽,春秋時為梁國的都城,陳宗石詞中所謂「千里睢陽,三更梁苑」,其實都是指他的岳家。

侯家先世是「戍籍」。所謂「戍籍」即是有罪充軍至某地所記的戶籍,被視為賤民之一,至方域的祖父始貴。

侯方域的祖父名執蒲,兩榜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太常寺司職祭典。天啟年間魏忠賢想代熹宗代行南郊祀天大典,侯執蒲事先得知消息,在魏忠賢不曾矯詔宣佈此事以前,上了一道奏疏,說天壇常有「宮奴閹豎,連行結隊,走馬射彈,狂遊嬉戲,」以為「刑餘不宜近至尊,而況天神饗祀之地?請下所司論治。」這是指著和尚罵禿,魏忠賢大怒。侯執蒲見機,辭官而歸。在朝時,陳貞慧的父親陳於庭,當吏部左侍郎,與東林鉅頭高攀龍、趙南星,並負天下重望,對侯執蒲頗有照應;所以侯陳兩家,算起來是三代四輩的交情。

侯執蒲有子五人,長子即是侯方域的父親侯恂,以進士為言官。天啟四年閹黨大攻東林時落職而歸。崇禎元年復起,由廣西道御史轉太僕寺少卿,擢兵部右侍郎,為時不過兩年。崇禎三年出駐昌平,稱為「督治侍郎」。其時正當前一年冬天,清兵入關,直薄京城;以及袁崇煥被殺,祖大壽兵變之後,各路勤王之師雲集近畿達二十餘萬之多。負守關全責的是明末第一流人物孫承宗,但道路阻隔,指揮不靈;所以侯恂守昌平,碌碌無所表現,真是坐守而已。唯一的一件得意事,便是識拔了左良玉。侯方域《壯悔堂文集》「寧南侯傳」記左良玉遼東人,投軍以戰功得為遼東都司。有兵無餉,少不得常幹沒本錢的買賣。有一次搶了一大票,不想竟是運到錦州的餉銀,論法當斬;而同犯丘姓很夠義氣,一肩擔承,左良玉得以不死。當然,官是丟掉了。傳云:

「既失官,久之,無聊,乃走昌平軍門,求事司徒公。司徒公嘗役使之,命以行酒。冬至,宴上陵朝官,良玉夜大醉,失四金巵;旦日,謁司徒公請罪。司徒公曰:『若七尺軀,豈任典客哉?吾向誤若,非若罪也!』」

按:司徒公即謂侯恂。昌平為明十三陵所在地。侯恂的職責之一,即是守護陵寢。是故冬至朝官祭陵,侯恂以「地主」身分,設宴相待。其中最可注意的是「命以行酒」四字,其中大有文章。

明朝中葉以後,龍陽之風甚熾,軍中不攜婦人,常以面目姣好的兵卒陪酒侍寢。「行酒」二字是含蓄的說法,所以侯方域的同社文友賈開宗,於此四字之旁有夾註:「寧南出身如此。」觀下文失金酒巵以後,左良玉請罪,侯恂答覆他的話,情景自見;而孔東塘作《桃花扇》派腳色,左良玉以小生應工,可知亦有微意在內。

崇禎四年春天,清太宗製成紅衣大砲;秋天舉兵侵明,進圍大淩河新城。侯恂奉旨赴救,《寧南侯傳》記:

「榆林人尤世威者為總兵官,入見司徒公曰:『大淩河當天下勁兵處,圍不易解。世威當行,今既以護陵不可,公且遣將;誰當往者?中軍將王國靖,書生也;左右將軍更不可任。』司徒公曰:『然則誰可?』世威曰:『獨左良玉可耳!顧良玉方為走卒,奈何帥諸將?』司徒公曰:『良玉初任此,吾獨不能重良玉乎?』即夜遣世威前諭意。漏下四鼓,司徒公竟自詣良玉邸舍,請焉。

「良玉初聞世威往,以為捕之;繞床語曰:『得非丘磊事露耶?』走匿床下,世威排闥呼曰:『左將軍,富貴至矣!速命酒飲我。』引出而諭其故,良玉失色;戰慄立,移時乃定,跪世威前,世威且跪且掖起之。

「而司徒公至,乃面與期,詰旦會轅門,大集諸將,以金三千兩送良玉行,賜之巵酒三令,箭一,曰:『三巵酒者,以三軍屬將軍也!令箭,如吾自行。諸將士勉聽左將軍命,左將軍今日已為副將軍,位諸將上。吾拜官疏,夜即發矣!』

「良玉既出,以首叩轅門墀下曰:『此行倘不建功,當自刎其頭。』已而果連戰松山、杏山下;錄捷功第一,遂為總兵官。良玉自起謫校至總兵,首尾僅歲餘;年三十二。」

這段記述,稍嫌誇張,而大致皆為事實。自此以後,左良玉成為動關安危的大將。而侯恂的仕途亦很得意,崇禎六年五月,調升為戶部尚書。侯方域進京侍父,即在此時。其時年十六,已中了秀才,也娶了親。第二年,代父草擬屯田奏議,計分官屯、軍屯、兵屯、民屯、商屯,腹屯、邊屯、墾種、考課、信任等十目,洋洋萬言,條暢練達,期於可行。但此時大局已成鼎沸魚爛之勢,民間有「田」字詩,所謂「昔為富之基,今成累字頭」,有田者寧願流離道途,乞討為生,不願回鄉耕種,藉以逃避「加派」。在這種情況下談屯墾,無異紙上談兵。此奏上否不可知;即上亦不能行,可為斷言。但以十七歲的少年,能草成這樣的大文字,雖說是在侯恂指導之下所完稿,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明末四公子中,侯方域頗留意經濟政事,有用世之志;卻以生不逢辰,英才無由得展。以小見大,侯方域個人的悲劇,亦正是時代的悲劇。

當侯恂就事一個月之後,首輔周延儒為溫體仁所排擠而去官。不過溫體仁雖取代為首輔,猶不敢彰明較著與東林、復社為難,所以侯恂亦得安於其位。

到了崇禎九年,東林健者文震孟被排擠罷相以後,溫體仁羽毛已豐,職掌度支的侯恂乃為體仁唆使言官奏劾糜餉,被捕下獄,直到崇禎十四年方始出獄。

侯恂明史無傳,他的落職獲罪,繫獄五年之久,始末如何,侯方域詩文中皆未提及。所謂「糜餉」,或非虛誣。

侯方域初到金陵在崇禎十一年。南歸的原因是在應鄉試。第二年方始結識李香君。侯方域《李姬傳》:

「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傑;尤與陽羨陳貞慧善。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少,風調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

「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鋮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於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通。

「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歌矣!』侯生去後,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思有以中傷姬。姬嘆曰:『田公寧異於阮公乎?吾向之所贊於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李貞麗為陳貞慧所眷,亦見余淡心《板橋雜記》。可以猜想得到,侯方域之結識李香君,是從陳貞慧同遊而起。至於阮大鋮原與侯家有舊,胡介祺撰《侯朝宗公子傳》云:

「大鋮僉壬凶險,顧少有俊才,其朱黨閹時,司徒公絕愛之。後以身陷大逆,見擯君子,猶欲以世講之誼,與公子通殷勤,且欲藉公子以解於四公子之徒,公子拒之峻。」

侯方域本人有《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作於崇禎十六年左良玉打算由九江移軍金陵之前,第一段敘述彼此的淵源:

「執事,僕之父行也。神宗之末,與大人同朝,相得甚歡;其後乃有欲終事執事而不能者,執事當自追憶其故,不必僕言之也。大人削官歸,僕時方少,每侍,未嘗不念執事之才而嗟惜彌日。」

按:此言侯恂與阮大鋮同朝,始而情誼相孚;繼而縱跡相違,則因阮大鋮投身閹黨之故。天啟年間,侯恂削職家居,而仍痛惜阮的才具,可知侯阮之間,並無私憾。

「乃僕稍長,知讀書,求友金陵,將職途,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雖於我為後進,我常心重之,汝至當以為師。又有老友,方公孔焰,汝當持刺拜於床下。』語不及執事。及至金陵,則成公已得罪去,僅見方公,而其子以智者!僕之夙交也,以此晨夕過從,執事與方公同為父行,理當謁,然而不敢者,執事當自追憶其故,不必僕言之也。」

按:成勇天啟五年進士。崇禎十年行取為南京吏部主事,後改御史。崇禎十一年九月以劾楊嗣昌「入樞兩年,一籌莫展」而革職充軍。於此可知,侯方域初到金陵,在此年九月以後。

方以智的父親方孔,其時新奉復起之命,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此時當因長江上游,群盜蠭起,道路阻隔,尚未赴任。

「晨夕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