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南京的第一名山是鍾山,一名紫金山。三國吳宮後苑,連接鍾山之西,築成一座苑城;亦就是六朝侯景作亂,餓死梁武帝的台城。

台城的地勢險要,「其地據高臨下,東環平岡以為固,西城『石頭』以為重,帶玄武以為險,擁秦淮、清溪以為阻。」洪秀全建立「天京」以後,就台城的廢址,構築石壘,稱為「天保城」。曾國荃圍金陵,也就是先攻克了天保城,取得優越的據點,方能控制全局。

如今各路革命軍,包括浙軍、鎮軍、蘇軍、以及滬軍先鋒隊等等,因為都是由東而來,所以集中在堯化門以及馬群至明孝陵一帶;而明孝陵之北,就是天保城。革命軍西向進攻南京東城,無可避免地要為天保城上的清軍砲台所制壓。

因此,召開軍事會議時,認為天保城地勢峻嶒,懸崖錯出,守者據此,猶泰山為屏障;攻者據此,得高屋建瓴之利,俯瞰全城,為進攻所必爭的主張,獲得了廣泛的贊同。

十月初九,鎮軍第三標統帶李玉昆,領到大批槍彈,開到堯化門宿營。當夜,徐紹楨召集軍事會議,決定蘇軍擔任左翼,進攻雨花台;浙軍、鎮軍、滬軍先鋒隊會攻天保城。第二天上午,徐紹楨正式下令,午飯以後展開行動,由鎮軍及滬軍從北向南攻擊;浙軍擔任接應及派隊防堵天保城清兵竄擾的任務。

鎮軍第三標一共三營,由堯化門營地出發,剛越過滬軍鐵路線,就遭遇到了天保城上的猛烈砲火;幸好滬軍先鋒部隊的砲兵,及時趕到,雙方展開砲戰。但仰攻的比較吃虧,所以第三標雖有砲火掩護,卻不能有所進展。而天保城上的清軍,則「更上層樓」向西攀登紫金山;這顯示出清軍有抵抗的決心,即使天保城被佔領,亦可從更高處向下反攻。

在南面的浙軍,因為鎮、滬兩軍力戰無功,決定組織敢死隊支援。朱瑞聽從參謀張兆辰的建議,頒布四條賞恤命令:第一、奪取天保城的官兵,當敘為攻取南京的第一頭功;第二、奪取天保城的官兵,事成後每員賞銀洋五十圓;第三、奪取天保城的官兵,遇有傷亡者,加倍撫恤;第四、凡奪取天保城上鑄銅像、立紀念碑,刊刻官職姓名,流芳千古。而革命志士,為了爭取流芳千古的機會,各營自告奮勇的很多;經過一番挑選,中選的一共兩百有餘,個個英氣勃勃,精壯非凡。

於是朱瑞委任張兆辰為浙軍敢死隊指揮官,另一位幕僚葉仰高為參謀。兩百餘死士,編成兩個支隊;張、葉二人各領其一。

到了下午三點鐘,不但編組完成,而且作戰計畫也決定了。第二支隊由明孝陵、圓通寺進攻;第一支隊繞到東面,由白骨墳沿東灣上中茅山,拊敵之背。

第一支隊很快地與繞到山南的第三標及滬軍先鋒隊,會合在一起;鎮軍第三十五標亦加入戰線,但不久即因彈藥告罄而退出。相持到夜,天保城上的清軍,藉助於探照燈,對革命軍的動向,一覽無餘,砲火更加得力。但不防另有一支隊伍——張兆辰的第一支隊,從山澗中,攀巖緣壁,到達天保城北面,發動攻擊;清軍受了牽制,山南革命軍的壓力便減輕了,葉仰高領隊急進,佔領了一座小山,奪得一門山砲,一挺機關槍。

其時天保城的清軍,已用電話向城內求援;援軍一出太平門,就遭遇到便衣隊的伏擊,慌忙逃回城內,回復天保城的清軍,無法支援。情勢對清軍大為不利,天保城便派人持著白旗,到山南革命軍陣地來接洽投降。

革命軍不防有詐,正在停火談判時,天保城上槍砲大作,革命軍中了暗算,損失慘重。第三標死了一位姓楊的營長,兩位連長,五位排長,一百多位士兵;葉仰高亦中砲陣亡,小山得而復失。可是第二支隊的兩個排,及鎮軍第三標的第三營,卻堅守著原來的陣地。

午夜一過,氣候突變;皎潔的月色為濃密的浮雲所掩,猛風頓起,繼以雨雪。革命軍從下午開始作戰,十個小時不曾獲得任何飲食;在饑寒交迫之下,反激發出更多的勇氣,更大的決心,要肉搏衝鋒,與天保城作一番最後的周旋。

由於浙軍葉仰高、鎮軍楊韻珂的陣亡,更激發了兩軍將士同仇敵愾的義憤,冒著天保城上猛烈的機關槍火力,利用巖谷地形的遮蔽,一步一步進逼,終於在曙色初露之時,分別躍登砲台,守軍全部投降。

於是天保城上的山砲,立即成為攻城的利器。第一個目標是天保城東南方面、太平門內的富貴山砲台,炮手名叫於魁,他的技藝是連德國駐華武官都佩服的,連發二十餘砲,砲砲命中。第二個目標是玄門內的北極閣,是兩江總督張人駿及江寧將軍鐵良指揮作戰的所在地,為浙軍所轟擊;此外朝陽門、太平門、旗營,亦在天保城砲火籠罩之下。

但是,江浙聯軍卻是各自為政。總司令徐紹楨並不能親臨敵前督戰,或者掌握全局,聯絡各方;因此鎮軍都督林述慶儼然最高指揮官,在視察了天保城以後,打算調兵攻城,誰知號令不靈。所以天保城雖經攻克,而局勢反見沉悶了。

到了下午,美國領事麥霖,與林述慶取得聯絡,代表清軍接洽投降。林述慶提出三項條件,約定本晚停火;由麥霖轉達條件後,第二天上午再做進一步的接觸。

其時擔任鎮軍「第一鎮統制」的柏文蔚,原負攻佔浦口的責任,收集潰卒,得揚軍徐寶山之助,軍威大振,並有八挺機關槍,力足以奪浦口。城內清廷大吏得報,深恐後路一斷,無處逃生,所以決定不投降而棄城。張人駿與鐵良,通過日本駐華外交官的關係,悄然搭乘日本軍艦避走上海;張勳席捲江寧官庫,搭津浦路火車北逃,結果還是遺下了好些輜重,繼有元寶十六萬兩,銅元二十多箱。

這一變化,會攻南京的江浙聯軍並不知道。第二天上午,林述慶在太平門外與麥霖見了面,方知張勳等人,已經棄城而遁。林述慶見大敵已去,便欲攻城;美國領事勸他不必如此,因為巡防營的趙統領,已決定投降。林述慶還防其中有詐,派一名隊官、數名士兵受降。南京就這樣在全國革命聲勢籠罩之下光復了。

於是林述慶並不通知友軍,亦未報告聯軍總司令,施施然策馬入城,進據兩江總督衙門,隨即通電各省:

鎮軍本晨十時,奪南京城。刻已進城內,謹聞。述慶、侵。

接著便自稱「臨時寧軍都督」,接見地方士紳、各國兵船艦長;同時專函分請聯軍總司令及浙、滬、蘇各軍進城。地方商會送來一筆犒賞革命軍的鉅款,以及接收的公款十餘萬兩銀子,亦都為林述慶秘密收下了。

這一下,林述慶犯了眾怒,甚至名義上屬於他指揮的第三標官兵亦深為不滿,推派代表去見徐紹楨,指控林述慶侵吞地方犒賞的款項。態度最激烈的是鎮軍的砲兵司令趙開運,在北極閣上架起大砲,砲口已對準了「都督府」。

第二天下午,柏文蔚從浦口渡江來看林述慶;一見面便責備他說:「此時何時?竟爭名位!徐固老固然也有不對的地方,但既然是聯軍總司令,當然應該以他為都督。」

「是我先進城的啊!」

柏文蔚也有些氣了;造成南京光復的兩大原因是:第一攻克天保城;第二奪浦口。林述慶如何可以貪天之功、侈然自大?

「你不過接洽受降而已。」他說:「聽說攻天保城那一夜,徐固老請你增援,你在那裡睡覺,而覆信竟說:『述慶本日正午親率各隊攻天保城,指揮督察,心身俱瘁。』又說:『目睹士兵傷亡,五內如割。』第三標士兵都笑你說夢話。而況,既然『五內如割』,如何又能上床睡覺?」

「我是到陣地去看過的。」

「這不去說他,你昨天進城做了一首詩,什麼『如此江山收一戰,居然還我漢家營』,彷彿南京是你力戰經營,一個人打下來的。這不讓大家寒心嗎?你又通電各報館,說『今晨十時,鎮軍都督親率大軍,攻克金陵,林都督現暫居督署』,請問這又置徐固老於何地?現在閒話少說,武漢形勢不利,南京光復,立刻就該北伐,豈可起蕭牆之禍?」

「等我考慮一下。」

「那有時間容你考慮?」柏文蔚警告他說:「趙小軒的大炮無情!」

林述慶迫不得已,以北伐總司令的名義,交換都督;而徐紹楨為了表示風度,亦不肯取林而代之。結果是公舉程德全為江蘇都督;十月十六日進駐南京。

※※※

很明顯地,從上海、杭州光復以後,革命勢力的重心,已由長江上游移向東南了。

在九月二十一日,程德全與湯壽潛聯名致電滬軍部陳英士,倡議各省公舉代表在上海集議,進行組織臨時中央政府。陳英士全力表示支持,使得各省駐上海的代表,能在四天以後就召集了第一次會議,組織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集會前一天,程德全發出通電,主張公電懇請孫中山先生回國,組織臨時政府,統一事權。各省覆電多表示贊成;因此代表聯合會,首先要討論的就是臨時政府設在何處?結果決議以上海為臨時政府所在地。

那知黎元洪得知消息,發表通電,要求在武漢組織臨時政府;並派居正為代表到上海來活動。各省代表聯合會,因為武漢危急,南京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